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小依
    推荐

    读了老舍先生的《离婚》,人世间的烟火气息,男人,女人,白月光与朱砂痣,结婚,离婚,哪家哪户又不是在柴米油盐中度过的呢,享受当下,或许就是最好的。 同时让我感触较深的还有书友们的评论(这里还要感谢微信读书这个APP啦,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书友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常常把它安利给身边的朋友们~),虽然大家观点不一,但这恰恰说明了"生活" 2022.2.16打卡读完今年的第四本书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默陌🍋
    推荐

    虽然是几十年前写的书,却在里面读到了我们的影子。 婚姻、生活、工作,我们自以为时代在进步,一切都在进步,殊不知,本质的东西永远都不变,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无论是不是自愿,我们都必须承认,世上所有的人都活在无形的枷锁里。枷锁的形态千奇百怪,是钱是名是利是责任…… 所有一切欲望,都会是一副枷锁,束缚着你。可悲的是,我们看不见,就算看见了也不愿挣脱,也不能挣脱,所以只能和老李一样,脑中有千万丈的理想,可是最终还是只能战战兢兢的苟且活着。偶尔的清醒并不能改变什么,它不是愉悦它是疼痛。 书里描述了太多现实,底层人物的悲哀,机关的荒谬,人性的悲凉,中国式父母的可悲(伟大当然也有,但不是此书重点),中国式婚姻的惨淡等等,老舍先生真是敢写,写的也到位,平淡无奇的言语却处处都是深意。极喜欢里面一句话“善良加上黑暗便是悲剧”,不需解释原因。 看完此书,不由让我深陷各种思考,可是最后,我就和书中的老李一般,想完,纠结完,除了无声抗议,剩下的依然是该干嘛干嘛。糟蛋。 老李最后挣脱了,到乡下去了,他会得偿所愿么?会脱胎换骨的活着么?老舍先生自己也是不敢设想的吧,所以就此结束吧,结束吧。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伊轩
    推荐

    愿你不是张大哥,也不是老李,只是你自己。 ——老舍先生《离婚》有感 书已读完数日,踌躇良久却不知如何提笔写下心头所想。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圆之时向来有团聚之意,今天的夜颇为宁静,无人干扰,于是乎… 团圆夜写着《离婚》读书笔记,似乎有些怪怪的。我承认读这本书除了因为喜欢老舍先生的文笔外,更多的是被书名引起的好奇心,想知道书中究竟讲了什么故事?是谁与谁离婚了?为何会用离婚二字著称? 当下社会,离婚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是什么新闻了。而在老舍先生著作此书的年代,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读完此书不得不佩服老先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寥寥数语就将书中人物:张大哥、老李、李太太、小赵、方墩太太等一系列人物介绍的一清二楚。 首先来看内容提要: 本书是一部关于小市民的故事,书中描写了北京旧时政府机关里一群小职员的悲欢离合的生活(婚姻生活),张大哥、老李是本书中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 人物简介: 1. 张大哥: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他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是:作媒和反对离婚!他深信一个理儿:假如人人有个满意的妻子,世界上决不会闹“共产”, 在他看来“介绍婚姻是创造,消灭离婚是艺术批评。” 他是个博学的人,自幼便出经入史,他必须多读书,以此证明自己的意见妥当。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把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办公,这只左眼便是极细密的小筛子。 2、老李: 张大哥眼里的乡下人,老李是光绪末年那拨子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孩子们中的一位。容貌形象并不丑;细高身量,宽眉大眼,嘴稍过大一些,一嘴整齐白健的牙,是个非常细心,追求心里的那点“诗意与浪漫”的人儿。 他有个特点: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他使人觉得不舒服。他自己似乎也知道这个,所以事事特别小心,结果是更显着慌张。人家要是给他倒上茶来,他必定要立起来,双手去接,好像只为洒人家一身茶,而且烫了自己的手。赶紧掏出手绢给人家擦抹,好顺手碰人家鼻子一下。然后,他一语不发,直到憋急了,抓起帽子就走,一气不定跑到哪里去。 他们之间的那些事儿: 书中从一开始就写到老李想离婚,因为他的太太是个离高跟鞋、曲线美、细长眉有两个世纪的乡下女人。婚姻是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与老李想要的诗意浪漫爱情相去甚远。 他理想中的另一半是未被实际污染的女子,是美丽、安静、独立、浪漫的,他想要的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文人风流,具象化来说就是同院的马少奶奶,与其说老李是迷恋马少奶奶,不如说他是爱这样他自谓的“诗意”。 张大哥强调的是“婚姻”,老李想要追求的是“诗意”,张大哥所讲的婚姻里充斥着房子、桌子、茶几、柜、顶棚、涮羊肉等实际存在的,即便是讲究至极,酱油也得是名牌的,但是其中缺乏精神的成分。老李的“诗意”则是情热像一首诗,愉快像一些音乐,贞纯像个天使,全部指向了抽象的情绪与情感,虽然面目模糊,但却因为其中所包含着的激情越令人神往。 其实人都生存在两个不同的层面,即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只停留在物质生存而不知精神追求,就会像张大哥一样浑浑噩噩,把妻子当老妈子一样使唤,把儿女当成自己的私有物,把婚姻视为物物的平衡与交换;可是执着于精神追求却无法得以实现的物质层面,同样也痛苦的。书中的老李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颓废、悲观、绝望,怯弱,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他生活的环境可以容下他的肉体,安放不了他的灵魂。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地看清现实,然后妥协,然后接受,最终脱离这个群里,回到了乡下。 所感所想: 人人都向往“诗意”的家庭,追求建立在超物质生活上的婚姻、夫妻间在精神追求和大众审美上的默契。奈何现实婚姻自诞生以来,就穿着私有制的外衣,吃着物质基础的粮食,因而婚姻平顺的前提得喂饱妻小,这是婚姻的宿命。 往通俗里说,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如果你的婚姻是含着爱情(即诗意)的种子生长在幸福的土壤里,那定是锦上添花的金玉良缘。记得董桥说过,婚姻需要碰运气,有的婚姻不能成功,有的婚姻大家迁就一点就成功了。 所以,我们要敢于承认婚姻和世事的缺憾。如老舍说,生命入了圈,和野鸟入了笼,一样没意思。钱钟书也曾言: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由此看来,活着的你我难逃此圈,如何在圈里活得自在?假若你问我,我的答案是:选择一位伴侣,对生活少一些超现实的幻想,脚踏实地的生活,一茶一饭,一菜一疏才是生活真实的写照,诗与远方,遵循自身能力去追求吧! 惟愿你我活成的即不是老李的样子,亦不是张大哥的模样。心中有愿景,手里有力气,既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也有实现理想的勇气。 2019.9.14❤️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阿莱夫
    推荐

    我之所以读这本书,是因为前几天一直在听B哥的《离婚》又刚想看老舍,看到有个同名也就翻来看了。 老舍先生的文笔幽默却又暗含着讽刺。 对于人物的刻画,我觉得老舍先生做的挺好的,人心没有绝对的好坏。 老张是一个圆滑世故的老好人(总在应酬总在帮人做事,到头来却没人愿意帮他,人性到底是经不起考验的。),老李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意淫者(婚姻是一座学校,如果不能互相学习,那恐怕只剩互相厌恶),丁二几乎废物了一辈子却又愿意爆发(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甚至有些可怜的角色却比那些人活得有反抗的勇气),小赵机关算尽最终却死在爱情的手里(小聪明谁都有,但总会有一天会为自己的恶性买单。)。 书里的其他关系,比如啃老,还有那些女人们为了家庭为了能够依赖为了生存不敢去离婚,最初选择闹,最后也默默妥协。 社会环境可以是影响一个人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必要条件,而一味把自身的堕落推给社会,说它是一个大染缸,那你为什么不愿意跳出(也许有人觉得我说的太理所当然,哪有那么容易跳出)也许又像书里所言,我们是被诱捕的傻鸟,关在笼子里久了,就算打开笼子也不知道怎么飞了。 多少人能够做到独善其身,而不会沦为沉默的帮凶。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陈凡
    推荐

    这本书,没有惊天动地故事,也并不是讲离婚。全是讲社会中的小人物每天发生的事。各人都有自己心思,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苦闷。有好人、有坏人、有自私的人、还有一群婆婆妈妈的堂客们。尤其是在写“心思”方面,入木三分,有趣有味也有伤感与悲哀。故事的最后,回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一个终极主题。现在忙碌于职场的人们,不妨通过本书看看过去的职场故事,呵呵,一笑了之。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沉醉
    推荐

    一本没有人离婚的书,既批判了一些在职场生活的小人嘴脸,又表达人对人生意义的过度思考,以及对生活环境适应的一种妥协。这其中代表人物是小赵,是老李,是张大哥。可能是骆驼祥子深入我心,这本赶出来的作品感觉还是差强人意的,结局略显仓促了。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abc
    推荐

    民国时期,“自由恋爱”的大旗被竖了起来,成为了知识青年们公开的追求,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传奇的爱情故事:有鲁迅对包办婚姻的激烈反抗,也有胡适对父母之命的一生信守。老舍先生的感情故事,其实也让人唏嘘不已。 据说老舍多次提到《离婚》是他自己最好的作品,或许这是因为他越看《离婚》越觉得这写的就是他自己吧! 老舍的初恋是资助他读书的恩公刘寿绵的女儿。刘寿绵本是有名的财主,又乐善好施,但家业凋零后独子又意外离世,连遭打击的刘寿绵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而他的女儿竟被迫成为了暗娼,最后在一次堕胎中悲惨死去。 老舍先生的《月牙儿》中的女主角,就是老舍现实中的初恋。 初恋的沉沦和离世对老舍的打击很大,此后他去了英国,回国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了。在好友罗常培的撮合下,很快(1931年)就迎娶了胡絜青。这篇《离婚》是老舍应急之稿,写于1933年8月。由于要急着交稿,老舍加入了许多自己生活中的元素。犹犹豫豫、懦弱胆小的老李,或许就是老舍一生爱情的缩影。 许多人认为正是因为当年已经教书并拥有不错收入的老舍未能鼓起勇气向大自己一岁的刘大小姐表白,以至错失挚爱、阴阳两隔。此后的婚姻与其说是两情相悦,更不如说是对自己的一种妥协。实际上老舍的婚姻并不幸福,后来遇见的赵清阁似乎就是老舍的马少太太。老舍与赵清阁和胡絜青之间的关系后来成为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纠纷。造成这种局面老舍本人是有很大责任的,而他本人最终也自食其果。 老舍之所以回国和赵清阁写信要求不无关系,回国后却天各一方,再未相见。老舍的投湖自尽又和家庭的排挤(胡絜青因老舍婚内出轨要求离婚等事对其恨之入骨)有莫大的关联。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赵清阁一直想让老舍给自己一个名份,但老舍终究是没能离成婚!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虞美人的红裙子
    推荐

    感觉自己的身体里也有一个老李,偶尔对世事不平,大多腹诽,难有行动。总是说服自己世界就是真的糟蛋,我的努力也不会让世界变好。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张大路
    推荐

    第一次认真看老舍的文字,确实像作者自述的一样,这本书有不少俏皮话,整体也是一气呵成。人啊,真是没啥大意思…突然很想去北海公园溜达溜达,等春天吧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小跳马爱在田野上奔跑
    推荐

    离婚,这个在现代社会里已经见怪不怪的名词在民国时期是一种怎样的鲜活状态呢?也是出于好奇,被这个书名所吸引。之前看到了老李将乡下的妻儿接来北平同住这一部分,但后来由于懒散阅读就搁置了。昨天重拾这本书,在老舍先生幽默的京味儿文字中完整地读了下来。很好读,也比较喜欢。 感觉这本书即使放在当下,也能读出很多今人的共鸣来。家庭与事业,个人理想与为人处世,这些问题恐怕我们都正在或将要面对和体味。虽然书中几对夫妇都有着摩擦,但终究还是凑合着将就着忍耐着将“离婚”抛在了脑后。当然,女方不愿离婚的原因有那个时代女子家庭地位低下与经济基础薄弱的很大因素在。在当时,婚姻似女子求生的一种“职业”,没有工作没有社会地位的女性很多时候只好选择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传统方式来保全使自己赖以为生的婚姻,即使丈夫不爱自己,精神出轨,有了外遇或纳了妾。 老李的怪物衙门工作使他感到压抑无聊与毫无意义。他看不惯小赵这种卑鄙小人,也与周围的同事格格不入,只是还要维持着表面的平和与融洽。即使是给烦忧的他出主意的热心的张大哥,老李很多时候也都在为变成“张大哥第二”而担忧。老李的知己难求。即使后来他花费很大代价为救出张大哥他那不争气的败家儿子天真而奔走哀求,但从内心里他对于张大哥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却并不认同,如此行动除却感恩与同情之外,或许更主要的是为了给自己难以突围的平庸生活注入一点趣味和活力以此来证明自己还未完全抛弃心中那说不清但抓挠着自己的诗意吧。 此外,老李使我想到了另外一些人。如延宕的哈姆雷特,贵族气和浪漫气的包法利夫人,懦弱的方鸿渐以及《一地鸡毛》里被平庸琐屑的生活所缠绕消磨的小林等。不仅如此,从老李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某些影子。虽然对于书中他的很多经历和遭遇自己还未有体验,但是他的不安于现状却缺乏改变的勇气和行动让我感到了丝丝熟悉。 让阅读之光照进自我,晒晒自己身上的霉菌,吸收一点点亮与暖,也挺好的。 最后老李的出走虽然对于家庭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但是我为他终于有勇气逃离这种使人郁郁寡欢的环境而高兴,即使他或许不久还将回来。 老李在书中是潜在两种人格的,一种是书中其他人物眼中的经过伪饰的老李,另一种是读者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所看到的本真的老李。 “如今的我,生活就像在演戏,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戴着伪善的面具” “总是莫名其妙感到一阵的空虚” “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找回我自己”。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唱给朋友老李,也给自己。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止 • 语
    推荐

    说实话,我是看着《离婚》这个书名很好奇才看这书的,没想到看完之后觉得比《四世同堂》还过瘾。 这本书语言辛辣简练,讽刺入木三分,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逢迎拍马、善用心机的势利小人;不学无术、爱慕虚荣的花花公子;三刀两面、互相倾扎的粗俗科员;人云亦云、庸俗不堪的市井小民……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或平庸、或丑陋、或谄媚、或幼稚的嘴脸让人不禁冷笑,他们不仅仅存在于书中,也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作为主人公的老李,简直就是个矛盾综合体。理想与现实,爱情与婚姻,真情实感与虚情假意,崇尚自由个性与坚持循规蹈矩,这一切冲突使他不断的拷问自己:是遵循本心还是随波逐流?在这重重矛盾里他摇摆不定,遂以沉默敷衍,或者说是对抗。而老李的困惑既是那个社会的弊病,也是大多数心存正直之人共有的困惑。 这些矛盾和困惑以前我也常有,如今,内心的挣扎也已经“尘埃落定”。每每遇到矛盾之时,会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后才会去选择,选择无关乎对错。 书里所写看似家长里短,人情世故,其实是对社会弊病的讽刺和鞭挞。拉关系走后门,拉帮结派(连几位科员太太们都要组团研讨对付先生的方法),徇私枉法,是非混淆,尸位素餐,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人们对这些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认为理所当然,反而像老李这样良心未泯的人倒被人诟病。其实细想起来,我们和书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你我”啊! 文中所写的是世俗,也是世情,那些烟火气也带来许多温情,给这如冰一般的世界吹来一阵温热的风,似乎能融化些许。老李最后的辞职回乡,可以说他是:难违初心,最终还是回归本心了!在那个顽固的社会敲开一条缝隙。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陌上花
    推荐

    近日出台的“离婚冷静期”引发热议,这也意味着今天的人对婚姻与自身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是被情绪主导还是被情感主导?那不妨让冲动的“子弹”在“离婚冷静期”多飞一阵子,对自己、对他人、以及对爱情本身也就更多了些尊重的态度。 在复杂而变幻莫测的婚姻中,我们其实是缺乏婚姻教育的。有时我们并不知道婚姻关系是为何破裂的,还值不值得维系?最能给出答案和感悟的便是影视作品或小说。 老舍的这部长篇小说《离婚》,被老舍自认为是最满意的作品,文字精致而幽默,却也有足够的内涵,很值得反思。 小说讲述了民国时期几个北平财政所科员的家庭生活。老李一家、马同志一家,吴太极的太太“方墩”都因不同的缘由想要离婚,但又因几百个理由而最终妥协。 故事的主角老李想要追求诗意的生活,但土气与不解风情的太太让他与她无法实现精神层面的交流,于是老李在精神上出轨了。但看着妻子辛苦操持家务、照顾孩子,他又不忍抛弃这一大家子去追求那点“诗意”。他(她)们便在彼此的煎熬中,吵吵闹闹中拧巴的活着。 小说中的这些个人物就是如此的粉饰太平,感情却支离破碎,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过感情。老舍认为这是虚伪。我倒觉得老李最后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一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二任何的家庭生活都是惊人的相似,无非不就是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三婚姻总有一方或双方做出妥协,俗称磨合。 老舍如此写好似他的婚姻生活。而钱钟书在《围城》中借苏小姐之口表达了关于婚姻的经典论断“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就不知为何了?也许他写的是普罗大众。 人们是冲着新鲜好奇去结婚也好,还是传宗接代也罢。婚姻可能是爱情的开始,也可能是爱情的坟墓。但只要懂得经营还是很美好的。当然家暴或冷暴力除外,前者是有病,后者是自私。 去年上映的一部电影《被光抓走的人》,因爱意消失而没被光“抓走”的武文学、张燕夫妇,没有感情的事实就早已被他们的女儿发现。但他们极力否认,仍然“温存”相守。最终导致的是女儿早恋。 这样的家庭是典型的冷暴力家庭。人前恩爱,回到家中各不关心。一句“为了孩子”,便在无爱的相处模式中给孩子以假像。情感专家苏芩说,这样的爸妈还没有长大呢。 常言道:婚姻不是儿戏。婚前冷静也很重要。一旦进入围城,不管是自由恋爱还是老舍笔下的包办婚姻,夫妻双方都要尽量去创造和谐与美好,不轻言放弃。 相爱容易因为五官,相处很难因为三观。但三观还是可以调和统一的。自我成长也是在婚姻家庭中实现的。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云卷云舒
    推荐

    老舍先生的《离婚》原著第一次读,多年前看过由此改编的电影,那几位主演赵有亮、丁嘉丽、李丁和陈小艺等的精彩演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年前的北平,在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状态,通过老舍先生的妙笔跃然纸上!不由人感叹:“诗意和远方”总敌不过“眼前的苟且”啊~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Yawning
    推荐

    作者对小市民劣根性的描写和批判是真的到位,看着看着也看到了自己的毛病,至于给自己看羞愧了。看到最后,突然又生出了同情和悲哀,自己将来不也是要面对着这种群狼环绕的生活吗?因为作者的慈悲将挑事的人写死了,现实中这样的人可不会那么轻易的死去,那我们这样的小市民还得长久面对着他。

  • 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系列1(东周列国卷1):掉进书里的汤小团
    西西
    推荐

    写尽中国男人百态的,一本钱钟书的《围城》,一本老舍的《离婚》。 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大人们一起看过《围城》,后来看了书才明白文人软弱的优雅。现在读这本《离婚》,也算明白了一点庸俗社会学胜利的悲哀。这是老舍先生最满意的作品,也是他诸多小说中最好看的一部,我就不剧透了,希望大家也可以认真读一读。 张爱玲曾经说过,她的母亲最爱看的也是这一本《离婚》,经常一边读一边笑,张爱玲也跟着一边笑。张爱玲母亲这笑里应该是有些讽刺的,因为她最后选择了没有婚姻的人生。这篇《离婚》写的虽然是“离婚”,但这书里边却并没有一个人真正离婚。“凑合着过”成了所有夫妻解决矛盾冲突的共同方式,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但愿现在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清醒地爱着自己选择的生活,可以真正做到为自己而活、又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吧!婚姻是爱情和法律组成的,希望爱情不死,法律公正。我相信,爱我的人,会在某天出现,然后带我走进一个我心甘情愿待一辈子的《围城》,此生不用考虑《离婚》。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