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

未来三十年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未来三十年
    推荐

    童年时,为了能看一部电影,没钱买票的他偷偷地爬地下水道,即使手上沾满了狗屎,他也不以为意;          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丰厚自己的灵魂,学习之余他就在文化馆阅览室和新华书店穿梭,疯狂啃食知识,不遗余力;       无论是文体课还是学校举办的一些活动,他时时不忘找机会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因为他学习成绩卓异,知识信息丰富,组织能力出色,毋庸置疑,他担任了一班之长,成了全班同学沟通凝聚的纽带。        少年时,通过反抗家长权威的他深刻明白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命运自己安排”的朴素道理,从此,他踏上了自立自强的征程。 在延川中学的学习生涯中,饥饿充斥了他的生活,他饿得发晕,饿得发疯,饿得绝望,即使他用野生植物充饥,也不会跨越“雷池”半步,更不会忘了补充精神食粮——阅读。       青年时,文革的浪潮愈演愈烈,满腔热血激情澎湃的他也被卷了进来。在其中,他虽有丧失理性迷失方向的时候,但是他人性的良知并未泯灭。他保护延川县委书记张史杰就是例证。随着浪潮的渐渐平息,“王军长”参加过“武斗”这一“污点”便成了自己的“原罪”。在仕途失意和初恋失败的双重打击下,他挺直了腰板,坚强地活了下去。       在他未来的人生中,缪斯女神的光顾,曹谷玺、黄殿武、申昜等贵人的鼎力相助,再加上自己的积极奋进,他又获得了学业和爱情的双丰收。在延大这一殿堂中,他奋进看书读报,积极与人交往,成为了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幸运地,他留在了省城,做了编辑,也结束了和爱人林达的马拉松之恋。         在事业上,他是公认的“拼命三郎”,因为他的拼,他的执着和不懈,《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名篇一一问世,也赢得文学界的高度赞许。他火了,火的大红大紫,以至于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这是他写作的最高水平。“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享受余生”“必须摆脱热闹的广场式生活”,他理性地告诫自己,同时独自到毛乌素沙漠清空自己,让灵魂得到了洗礼,誓师排除世间的干扰,潜心写作,超越胜利,突破自己。六年来,他以“十年磨一剑”的恒心与快马加鞭的姿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严肃而认真的准备工作。期间,他废寝忘食,作息时间严重不规律,但为了工作效率,为了使写作更加投入,思维更加敏捷,他屈服了。如同他写的一本书《早上从中午开始》,他的早饭同午饭一起吃,而且还是没有营养的馒头就大葱之类,要么就是冷饭下肚。生活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将就着,也因此病魔时常光顾他的躯体,但他都不以为意,因为他有更大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平凡的世界》总共三部,这三部总体来说是作者一气呵成的长篇。它的问世使“茅盾文学奖”更加熠熠生辉,让生养他的陕西扬名全国。他成功了,鲜花掌声接踵而至,然而,他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为了女儿,他努力与病魔作斗争,但是病魔的魔爪早已蔓延到他躯体致命的部位。           路遥离开了我们,但纵观他的一生,轰轰烈烈、精彩纷呈。他有梦想有追求,敢于拼搏砥砺奋进,靠着自立自强,凭着韧性耐力为自己博得了一片天!        

  • 未来三十年
    李晓东
    推荐

    曾几何时,偶然读到《平凡的世界》爱不释手,一昼夜读完了她。深深地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也被作者无穷魅力吸引着。于是想尽办法,辗转几处搜集买来路遥所有的作品:在那困难的日子里,早晨从中午开始,黄叶在秋风里飘落,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想从他的作品中读懂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部传记为读者剖析了路遥的一生,他把遗憾留给了家庭,历时6年完成《平凡的世界》,3年准备,3年书写,唯恐留下残篇呕心沥血带病工作,向千千万万的读者留下了影响着几代人的文学巨作。他是夸父,追逐着,却倒在干渴的道路上…

  • 未来三十年
    杜若
    推荐

    路遥祭 在1992年一个平平常常的深秋, 在这个深秋一个暗暗淡淡的清早, 在西安一个冷冷清清的病房里。 我们可爱的路遥, 我们敬爱的先生, 我们几代人的人生导师, 在他从陕北破旧的窑洞走到黄河岸, 从广袤的毛乌素沙丘走到古城西安, 从《延河》杂志拼搏到“矛盾文学奖” 从无奈的贫穷走向另一个极度的“贫瘠” 在他经历了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生, 经历了四十三年火热岁月的灼蚀 在他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他终于安安稳稳地睡去了 他睡着了 睡了 在25年前的今天 我们热爱的路遥先生 我们深爱的路遥先生孤零零地走了。 他走得那么轻松,那么安详 他孤零零地来,留了一部精神巨著 留给几万万热血青年励志一生的财富 终于抗不住恶性病魔的吞噬 终于用尽心血竭尽全部的生命 把自己献给了养育过他的黄土地和人民 他就孤零零地 走了 我们在此祭奠他的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祭奠他不屈的气魄和伟岸不倒的身躯 祭奠他对文学的挚爱和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祭奠他脚下的黄土地和在这黄土地上活过的人民 祭奠他给了无数青年人可贵的人生方向 祭奠他对困苦命运的反抗和热血青春 祭奠他给我们诉说的这个平凡的世界 祭奠这个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民 今天,陕北一个寒冷而灰暗的早晨 我们站一块墓碑和一个石砌的墓冢前 站在一堆不知是谁烧的纸钱的灰前 站在几束野花和几束杂草前 站在几颗荒寂的柏树下 站在“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字前 站在文汇山上 站在延大之巅 祭拜我们的敬爱的路遥先生 他的身体走了 他的精神永远得存活着 他的气息停止了 他的生命依旧放着光芒 学习他的品质 品读他的人生 如若哪天实在迷茫无助 如若哪天实在痛苦无奈 实在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不妨爬上文汇山 在他身边静坐一会儿 在他走过的路上伫立一会 他会告诉你: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初稿于11.15凌晨 二稿于11.16日下午 三稿于11.17日下午 2017年11.17日为路遥逝世25周年纪念日 杜若作于图书馆六楼

  • 未来三十年
    葵花向阳@哇
    推荐

    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 未来三十年
    渐暖
    推荐

    认识路遥在15岁那年,在三国、水浒、红楼梦、史记、三毛、路遥里,我首选了路遥,路遥是我真正认识的第一位作家,而真正比较了解他却是现在。在15岁那年我看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读完了三毛的《三毛文选》,这两个人也一直在我记忆深处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真正读完《平凡的世界》却到了19岁,那时候的自己在图书馆一本本的翻着余华、路遥、周国平、素黑。那时候的我年轻、执拗、彷徨,对着这个世界有呐喊和深深的不满意,这让我更偏向于余华故事里的刺激感,但在内心深处明白却深深明白这两个人是不一样的路子,但又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直到后来又接触了陈忠实,贾平凹,直到在电影院里哭着看完肖江虹的《百鸟朝凤》,我明白了一些什么,一个是黄土高原的质朴和浑壮美,一个是南方的灵秀和先锋美,这是两种无论是形还是神都有着很大不同的美,虽然都能够唤起心灵的反思和对真善美的追求,但自己能体悟的确是黄土的真实和平凡。      从王卫国到王路遥,从7岁因为家境贫寒父母为了让他读书而把他过继给大伯到后来叱诧文坛的矛盾第三届文学奖第一名得主,他43岁的短暂生命发出了极度的光和热,温暖着一代代人。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他,而人们所不知道的呢?       上完小学因为自然灾害家境贫困被养父要求辍学的他,如何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乡亲同学的援助再次走进学堂?因为贫困如何每天啃着黑面膜,初中毕业文化大革命发生又如何响应号召成为“红四野”的头头?怎样恋爱?怎样走进文学殿堂?怎样走进婚姻又怎样婚姻破碎?怎样创作《平凡的世界》又怎样死去?这是路遥让我们所不熟悉的情节,或者有在一篇篇公众号文章中有所了解,但都不够系统,而这本书自我认为算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客观的一本生平梳理。       他为《平凡的世界》整整花了6年,这六年里他不断实践、不断突破,也不断摧残着自己的身体和家庭。他穷困潦倒,却抽着和自己的工资不匹配的香烟,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他因为生活习惯和工作需要无暇顾及家庭,终于让那个放弃自己供他完成自己文学梦的妻子决然离开他,他为了文学事业为了自己的要强一拖再拖,终于结束了短暂的生命。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人,有着人性中最本质的自私和执着,所以,他是最真实的,是平凡的,也才能够让我们有共鸣。      我不知道他如果足够爱惜一下他的身体,是否就不会早逝?我也不知道如果他多花些时间经营自己的家庭,就不会沦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但我知道写作的确是件辛苦的事情,是件需要灵感的事情,可灵感这东西真的不是说来就来。所以,我理解他。我理解他的热爱,理解他热爱中必须放弃的东西,但并不是说我就认同他的这种方式,这是一个有着典型北方男人大男子主义的人,这是一个倔强到偏执地步的人,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热爱黄土地的人。他把黄土地写进了他的作品,他把黄土地上的人们写进去,他把自己写进去,虚幻就是真实,真实就是虚幻,他用自己的行动推进着自己、陕西乃至全国的文学事业。有人会说他太自私了,带着功利性的目的走进婚姻,又自私的不维系婚姻,到破碎的时候还以“好死不如赖活”的心态来对待。有人说他也算死得其所了,可在最后关头,他却是不想死的,而这才足够真实的显现他是一个人,一个平凡的人啊。      这也就是一部平凡的书,一串平凡的字符,照样少不了平凡的歌颂和怀念,但平凡就是真实,真实才最可贵。在其中,可以看到你、我、他的影子,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也许,现在真的是明白了自己的平凡性,所以,特别害怕看到伟大的桥段,借用崔永元的话“一个真敢发,一个真敢领”,都在努力争个最,何时才能才愿意回到平凡中来呢?何时才能明白“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呢?多么想要我们都能早些在平凡的每一天中捕捉争吵、行走、工作、加班、宿醉、哭泣、担忧等不平凡的幸福。                          

  • 未来三十年
    知行合一
    推荐

    这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有执着的追求和奋斗的梦想,应该像孙少平那样,学会在逆境中历练心智,在自卑中寻找坚强,在苦难中砥砺辉煌……生命~找一个坚强的理由让自己在平凡中奋进,在昂扬中微笑,在坚持中不停掐着自己多冲一步,多走一程……   

  • 未来三十年
    东山坳
    推荐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路遥。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能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造如此辉煌如此有声有色的生命高质量,路遥是无愧于他的整个人生的,无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 未来三十年
    时空在线
    推荐

    路遥传 路遥原名王卫国,曾用笔名路遥,后来正式改名王路遥。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王家堡村,路遥母亲生有六男三女,路遥排行老大。路遥1949年生,1992年去世,短短的43年人生历程,可谓天妒英才。 由于家庭困难,弟妹太多,九岁的王卫国被过继到陕西省延川县郭家沟村的伯父家。在伯父家和奶奶、伯父、伯母相依为命长大。 在马家店小学上了几年学后,王卫国于1961年夏考入延川县城城关小学高小部。在城关小学上“完小”的后半程。延川县唯一的全日制中学——延川中学只招收两个班一百名左右的初一学生,而全县却有一千多名考生。在如此激烈而残酷的升学竞争中,王卫国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名列“榜眼”位置。路遥交不了学费,村长威望跑了很多地方总算借到两斗黑豆,让王卫国换成钱去交报名费。 1966年夏,王卫国在陕西省初中升中专考试中,以优异成绩考取西安石油化工学校。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1966年高等院校招收新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这一份通知和一篇社论,让沉浸在中考收获喜悦中的王卫国彻底空欢喜一场。 初中毕业生王卫国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造反有理”的革命狂欢中。他因突出的组织能力与煽动能力,最终担任本班红卫兵组织“井冈山战斗队”队长。王卫国“大智大勇、敢作敢为”,于是推举他为本阵营的学生领袖。 “红四野”派一夜之间成为“保皇派”,王卫国成为一条彻头彻尾的“保皇狗”,成为“红总司”造反派欲啖之而后快的不共戴天的“仇人”。虚龄二十岁的王卫国,在整整两年的革命狂欢与革命闹剧中,用自己的激情和热血,收获了一顶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乌纱帽。 当时的王卫国,长期身处社会底层,长期被压抑的政治抱负与权力欲望开始得到实现,但他也怀疑这种身份的真实感,甚至不敢正视其尴尬的境遇。 1968年冬天,回到刘家圪大队的王卫国,正赶上大队打坝修水利。 1969年冬,王卫国想参军。那时,参军是全中国青年的梦想。由村里到公社很顺利,而县里在政审时卡住了。原因是有人告发他,说他与“武斗”时一件人命案子有关。这样,参军不成事小,有人还想让他进监狱。 林虹说一口普通话,她活泼美丽、能歌善舞,举手投足均深深地吸引着王卫国;而王卫国也以其才华、人品得到林虹的好感。 他回到郭家沟向大妈要了几斤棉花,背到城里后,用每月十八元的生活补贴,扯了布,缝成新被新褥子,送给心爱的恋人……王卫国却把宝贵的招工指标让给“八字还没一撇”的恋人。当时,有人善意地提醒王卫国。他却说:“为了她,死也值得!” 他为之倾注全部情感的姑娘林虹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他接到林虹的“绝交信”。这封“绝交信”像釜底抽薪一样,彻底砍断了王卫国全部脆弱的希望。 王卫国能走上中国文坛,与“老镢头”诗人曹谷溪不无关系。1969年寒假,王卫国参加县上短期教师进修班,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在墙上写了一首短诗,这首诗虽没有打动别人,但却独独打动了他自己,一个念头闪出来,他要拜访曹谷溪。 王卫国当时不光跟着曹谷溪到处采访,更在曹谷溪那里借书苦读。曹谷溪的私人藏书很多,有普希金、高尔基、马雅可夫斯基等一大批俄苏著名作家的著作,有歌德的《浮士德》、惠特曼的《草叶集》、泰戈尔的《飞鸟集》,还有裴多菲的诗选集…… 王卫国创作了诗歌《车过南京桥》和《塞上柳》。这两首诗最终是以“路遥”笔名发表的。 王卫国得到了闻频的赏识。闻频是位多才多艺之人,他的话对于一位初涉文坛的毛头小伙来说,可谓字字千钧。新时期后,闻频当过陕西省作家协会《延河》杂志的副主编,成为全国知名的抒情诗人。 被罢了官、又失了恋的路遥,那时几乎是县里人的“笑柄”——把招工名额让给北京知青林虹,结果落得个“鸡飞蛋打”“竹篮打水——一场空!”路遥在默默承受社会的种种非议与压力之时,也更坚定地要在文学上“突围”,找到重新拯救自我的独特道路! 路遥当时几乎是尝试各种文体的写作,写过诗歌、歌词,也填过词,甚至会创作歌剧,近乎废寝忘食地读、写、改。他这几首歌词中,就有《清格朗朗流水幸福渠里来》,后来中央的《革命歌曲》发表了。 《山花》在万木凋零的时代,一枝独发,自然产生了强大的魅力。《山花》的骨干作者除了延川的谷溪、闻频、军民、陶正、路遥、荆竹等工农兵外,还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后来的著名作家赵熙、刘成章,著名诗人梅绍静,著名散文家和谷等人的作品,都在《山花》上发表过。 路遥在延川创作的诗歌、散文、小说的首发阵地均是《山花》。他最初的诗歌《车过南京桥》《塞上柳》《我老汉走着就想跑》《当年“八路”延安来》《走进刘家峡》《电焊工》《歌儿伴着车轮飞》《老汉一辈子爱唱歌》等,均刊于《山花》;他的叙事诗《桦树皮书包》,短篇小说《优胜红旗》《基石》等,也同样是在《山花》上刊发后才引起外界注意,并被选入省级文艺刊物的。 王卫国搞创作“一炮打响”后,延川县再没人叫他“王卫国”,更没人叫他“王军长”。不管是熟人也好,陌生人也罢,都叫他“路遥”。 1973年春节,林达没有探望下放到福建的父母,而是随路遥到郭家沟的养父母那里过年。在陕北,女孩子能到男青年家里过年,意味着一门亲事的确立,女孩子要成为这家的媳妇。路遥领了一个北京女知青回家过年,这自然是大爹、大妈所满心欢喜的。 1973年秋,已经正式更名为“王路遥”的王卫国,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延大中文系七三级学习,成为延大恢复招生后招收的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在路遥的床头,经常放着两本书:柳青的《创业史》和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四人帮”粉碎后,他与谷溪合作完成纪实散文《难忘的二十四小时——追忆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刊于《陕西文艺》1977年第一期。这篇纪实散文深情地回忆了周总理1973年6月回延安的情景,散文发表后,引来诸多赞誉。 这样路遥几乎天天熬夜看书或写作,有时半夜一两点,有时熬个通宵。他熬夜还有个特点就是拼命地抽烟来提神,这种生活习惯直到病逝前都没有改变。 路遥后来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和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均把主人公置于“城乡交叉地带”,而着力表现他们作为奋斗者的命运。 路遥在这里住了十天左右,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修改工作。期间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竟没有离开过书桌,累了,伏案而息;困了,伏案而眠,直到把作品改完抄好。 灵感是作家创作中一种具有突发性、突变性与独创性的思维活动。它是长期积累而偶然得之的产物,可遇而不可求,甚至转瞬即逝,杳然无踪。 不便,但却是路遥喜欢享受的天气。他的初恋就发生在雨雪交加的天气,他对雨雪的崇拜和眷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情结,每到雨雪天气总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这样的天气总让他的灵感、诗意和创造的活力尽情喷涌,他最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工作。 子页看了几十个名字后,根据路遥的创作特点,脱口说出诗人的直觉:“叫《平凡的世界》怎么样?”路遥看着子页,眼睛放出光来,也脱口说:“好!” 路遥就是这样一位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在深入生活体验与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文学想象,而不是不负责任地随意胡编乱造。这样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也使他的工作量很大,但他仍一丝不苟,毫不偷工减料。 本来,肝硬化是人的常见病。路遥在1987年夏天是因长期的身体透支,加之营养不良,才导致长期“潜伏”在身体的乙肝病毒发作,最终形成肝硬化的。肝硬化的患者在肝功能代偿期,首先是要减少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在肝功能失代偿期,必须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可是,路遥却无法使自己的战车停歇下来。 在1980年代我国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平凡的世界》是沙漠中的甘霖,是美好的精神食粮,给无数普通人带去温暖、带去奋斗与前行的希望!  稻粱谋路遥的工资不高,稿费也少得可怜。《惊心动魄的一幕》五百元《,人生》一千三百元,而长达百万字的巨著《平凡的世界》也不过三万元(每千字三十元)。即使1989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著作权报酬,也只有区区六百八十元。 1978年元月,路遥与林达马拉松式的恋爱终于有了结果,二人终于组成新的家庭。从婚姻形式上看,陕北后生娶了一位北京来的大公主,这种婚姻是“白雪公主下嫁穷小子”的翻版,很浪漫也很有故事。  路遥的生活习惯与正常家庭的生活格格不入。长期的伏案创作,致使路遥形成“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习惯,他的早晨是中午,他的工作时间是下午到凌晨三四点。这样昼夜颠倒的作息方式,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具体问题——如吃饭问题、穿衣问题、送孩子上学问题、甚至是夫妻生活问题等等。林达是杂志社编辑,她必须按时上下班,也要承担接送孩子上学甚至管理孩子吃饭的具体任务,而路遥基本上是“甩手掌柜”,因为他中看不中用。 按照评奖条例,他耗费六年时间精心创作的全景式反映我国当代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由出版单位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报送至中国作家协会的评奖办公室。 被誉为当今全国最高文学大奖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今天在北京揭晓。6位作家的5部作品获奖: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天子》,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另有老将军肖克的《浴血罗霄》和已去世的徐兴业教授的《金瓯缺》获荣誉奖。 应该说,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是对路遥坚持以史诗般品格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的肯定。 1992年11月17日晨8时20分,路遥的生命之弦彻底绷断,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时刻。从这一刻起,路遥再也没有醒来,他的灵魂离开了他挚爱着的平凡的世界与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回归到大地那里去了…… 

  • 未来三十年
    刘晓祥 Liu Xiaoxiang
    推荐

    掩卷长思,感叹不已!人无完人,路遥亦是如此,但终究他在文学上的贡献是留史人间的! 路遥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从文中看,他在文学上是有一定天赋的,但他的真正成功却是来自自我摧残的辛勤写作,这一点我还欠缺很多,没有痛苦的付出哪来幸福的喜悦,我还是浅尝辄止太多,工作上要继续努力,深究细研,扎实工作作风,以激情燃烧生命,不憾此生。 向作者致敬!

  • 未来三十年
    Tina
    推荐

    假如这只是一场梦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当您的疾病得以及时治疗,您的身体得以彻底痊愈,《平凡的世界》后面两卷晚些写就,我们还能与您面对面的交流,该有多好! 我能充分体会到您把这部长篇小说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不惜通过损耗您宝贵生命的长度来延展这部长篇作品的厚度。欣喜的是,您成功完成了这一阶段性梦想—为我们呈现出三卷上百万字的长篇巨著;万分遗憾的是,我们再也看不到您欲挑战的下部长篇了。 还能回想起书中描绘的充满丰富的生活阅历的您,为了找寻灵感和您的天乐兄弟坐着火车,顶着大雪纷飞在大街上压马路的您,为了给作品里的少平增添些矿工生活真实性的烙印,与天乐兄弟废寝忘食彻夜畅聊的您,把情感全部寄托在角色晓霞身上,不得不在作品中与她告别、特意将此情节电话还在外地出差的天乐兄弟的您。 一幕幕一帧帧场景,在一次次冲击和加固着我对《平凡的世界》的印象。 尤记得我在您的《平凡的世界》的开头,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凉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不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读罢此句,总让人感念先生可以把景与情交融的如此贴合,有关这段文字,先生独具陕北特色的原声仍久久回荡在耳畔…… 现在是2018年的12月末,我这里的时间已快到午夜。这是我读完的第50本书,读这本书,时间跨度应有超过一年时间。希望带着我爱的一切陪我一起跨年。 今天看到一句话想分享于此,喜欢这种东西,就算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多希望您只是做了一场梦,未曾停下来的案头的笔,只是暂时化成了一阵风,需要休息。

  • 未来三十年
    豆子的花花
    推荐

    诚如著名作家贾平凹言:“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虽然去世了,他的作品仍然被读者捶读,他的故事依旧被传颂……” 路遥对自己健康的意识太弱了,他本可以好好活着,真正一直在的,或许还会写出更好的作品。还有就是家庭,不太愿意评价这个点,毕竟我们都是读客,无论婚姻还是感情,唯有当事人才有说话权,他人都没有必要,毕竟冷暖自知。

  • 未来三十年
    心灯
    推荐

    五星推荐。延安大学路遥文学馆馆长厚夫教授历经近十年准备与写作的这本《路遥传》,于我是深受教益的:小里说,是省去了查找、检索之苦,且网上的信息,是是非非、莫衷一是,多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烦恼;大点儿讲,作者书里书外条分缕析,以路遥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自传《在困难的日子里》 等自述为基础,兼顾作者及其作品和身前身后事 ,以更为宏阔的视野对路遥这颗短暂而炫目的文星,进行了全景式的观察和评述,使读者得以窥视这位社会急剧转型背景下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家之全貌。 (1)未竟愿景,孰来践行。◎“第三段创作”。1989年1月5日,路遥在给上级汇报的“个人小结”中坦言,"我认为,作家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基础,或者有了生活,而又不能用深邃的目光洞察它,作品就都将会是无根的草或不结果的花朵。我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要永远沉浸在生活的激流之中。" 在《本人对目前专业设想建议》中,他写道,“就个人来说,要更深入地投入社会急骤变革的大潮中,同时力争将这一历史进程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上思考、体察和理解,以求写出更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 在《业务自传》中他继续侃侃而谈,“今后准备继续深入到生活之中,同时集中一段时间,更深入地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广泛地研究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源流,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第三段创作’。” ◎下一部。1992年2月23日,下海作家申晓与王作人去路遥家聊天。聊到情深处,路遥用一种非常轻松的、非常有把握的语气说:“下一部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吧!凭我现在驾驭长篇的能力应该是能写出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的作品。我认为我的生活底子,我的语言能力,我的理论基础按说是很厚实的。特别是在理论方面,要比同时代的作家扎实得多。我的下一部一定会超过我现有的水平,而且题材是非常重大的。这部作品的成功我是怀有极大信心,也很有把握的。”说此话时,距路遥因病离世日尚不足270天。据晓雷回忆,路遥曾有创作《生命树》《崩溃》《十年》等设想。(2)机遇垂青与声名远播。◎独具慧眼。1986年5月份毕业分配到出版社才两年多的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青年编辑李金玉又一次来到西安,特意在陕西作协停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与陕西作协的作家朋友聚会、交流,与路遥交朋友,相互沟通,倾听路遥讲自己的故事和创作情况。通过广泛的交流与观察,她了解了路遥为创作而进行的扎实准备工作,以及路遥对全书结构的构思,更坚定了组稿《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信心。当李金玉兴致勃勃地带着这部三十多万字的书稿回到出版公司后,一些领导却认为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但是,李金玉坚持自己对书稿价值的判断,“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书中表现的经历苦难的人们不向苦难低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在李金玉的不懈坚持与艰难斡旋下,公司领导才下决心出版此小说。这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终于在1986年11月由《花城》第6期全文刊发的同时,也在12月份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版的精装与平装两种版本。 ◎央广"三联播"。自1988年3月27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节目每天分两个时段向全国听众播送长达126集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据电台测算《平凡的世界》当年直接受众达三亿之多;2001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应听众的强烈要求,第二次在“长篇联播”节目中播出152集的《平凡的世界》;2009年8月1日—10月14日,应广大听众的再次强烈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文艺频道”的“长篇连播”节目中第三次播出150集配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此后,全国十省的城乡曾经进行过“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接受调查,读过路遥《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占被调查者的38.6 %,位列所有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一位,而《平凡的世界》的读者以在校学生和青年人居多。2012年2月,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全2003—2004年,在中国大陆七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平凡的世界》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 (3)路遥的病与魂。 ◎路遥的病。1992年11月17日晨,路遥因肝硬化腹水病逝。按照路遥日后所呈现出的病理学现象而言,他在1987年夏吐血的病因应该是“乙肝”引起的初期“肝硬化”。这个判断是基于这样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路遥生母马芝兰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毒有母婴传播的特性。二是路遥初期的症状就是肝硬化的病症,如长期胃口不佳、恶心、吐血等。路遥在1987年夏天是因长期的身体透支,加之营养不良,才导致长期“潜伏”在身体的乙肝病毒发作,最终形成肝硬化的。肝硬化的患者在肝功能代偿期,首先是要减少体力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在肝功能失代偿期,必须卧床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可是,路遥却无法使自己的战车停歇下来,以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路遥的魂~~出自内心的真诚。厚夫教授认为,路遥随笔《出自内心的真诚》不足三百字,却高度浓缩地表达了他的艺术思想,故全文摘录如下:"我们常常谈论所谓艺术的魅力,也就是说,我们的作品凭什么来打动别人的心灵? 在我看来,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作家对生活、对艺术、对读者要抱有真诚的态度。否则,任何花言巧语和花样翻新都是枉费心机。请相信,作品中任何虚假的声音,读者的耳朵都能听得见。无病的呻吟骗不来眼泪,只能换取讽刺的微笑;而用塑料花朵装扮贫乏的园地以显示自己的繁荣,这比一无所有更为糟糕。是的,艺术劳动,这项从事虚构的工作,其实最容不得虚情假意。我们赞美,我们诅咒,全然应出自我们内心的真诚。真诚!这就是说,我们永远不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这样我们所说出的一切,才能引起无数心灵的共鸣。" 一读小记

  • 未来三十年
    敏敏
    推荐

    2021年读(听)完的第72本书 读过《人生》与《平凡的世界》来通过《路遥传》了解一下路遥的一生。 原来路遥的名字是从出生时的“卫”,到小学报到时的“王卫国”,再到发表文章时用笔名“路遥”,最后到彻底改名字为“王路遥”。 原来《人生》的题目由最初《加林的故事》,到《生活的乐章》,再到《你得到了什么?》的几次反复后,最后才定名为《人生》。 原来路遥先生因长期艰苦创作积劳成疾,年仅42岁就与世长辞了……

  • 未来三十年
    勿用
    推荐

    只有描写苦难的现实主义文学才会让我痛哭流涕,今夜又让我想起《活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复活》,《悲惨世界》,《晚熟的人》...一部又一部让人灵魂震颤的作品。我觉得这就是文学中最大的魅力!

  • 未来三十年
    静雅冬韵
    推荐

    喜欢看路遥的作品,其中最喜欢《平凡的世界》,读过四次,每次看感受都不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