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胡明 HHH
    推荐

    看完这本传记后从百科上又快速回顾了一遍这位伟大科学家辉煌的一生。家喻户晓式的人物拥有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诸多头衔于一身,战绩辉煌,硕果累累。 传记出自英年早逝美籍作家张纯如之笔,着重介绍的是钱老在国内成长、求学以及旅居美国20年的学业深造、科研历程部分,回国后的内容稍显薄弱。 以客观,写实著称的作者让我们看到光环之下更为真实的钱老,聪颖,傲慢,爱好艺术,学术严谨的人生。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子牙
    推荐

    人总要过一生的,如何过,选择什么,生长环境,个人秉性,这一切决定了我们将会成为怎样的人。钱老给了我特别大的启发,致敬伟大的钱老[玫瑰][玫瑰]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推荐

    本书侧重于钱学森归国前的故事,其参与共和国建设的丰华年代及文革十年波折及晚年生活只是简略叙述。读后似有缺憾,渴望全传,但仅此《蚕丝》,亦是精湛之作。一个血肉精神之鲜活钱学森跃然眼前,学习其治学方略,科学精神,爱国情怀,亦当戒其待人傲慢严苛。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帅帅
    推荐

    最初是羡慕,读着读着有些疑惑,最后释然了。 起初只感觉这不是平民百姓,虽然生活在战乱的年代,但是不曾受过战争的洗礼。在战争年代家庭的背景给了他一个安稳的环境,他利用安稳的环境努力实现自己梦想。从小好学,喜欢探索,梦想也有几次变化,但是喜欢的内容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用数学公式去解构谜一样的物理世界。时时在想,我们这个世界有哪些不能用数字去解构呢?随着研究的深入好像一切都是数学。 事事顺心只是幻想罢了,钱老的人生也不是事事顺心,样样随意。二十多岁虽然也是迷茫,但是这里的迷茫怎么说呢,不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的迷茫,而是我该在哪里做的迷茫,这或许也算不上是迷茫,因为这由不得人,是时代在安排。 文中几乎没提到钱老的私人生活,就好像作者总是站在钱老家的外面,观察着钱老的生活,似乎连一次透过窗户远远的看钱老个人生活的机会都没有。几次强调和其他人谈工作,几乎没有私下交谈。看到这些我很吃惊,想想之前的自己还总是在为怎么和其他人陌生人私下交谈而苦恼,原来这是生活里可以没有的内容。之前看《一人之下》里面有一段台词,刮骨刀说自己身不由己,老天师说,你己不由心,身才会不由己啊。大学总喜欢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蹦跶来蹦跶去也没弄懂喜欢的是什么。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既然这样就有钱老的这句话衡量吧。 我每天清晨起床,尽力把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管那是什么事。当我把我的脑袋放到枕头上时,我觉得我很好地工作了一天,这就行了。我很高兴。 我很高兴就行了,只要我享受其中不就好了吗?为什么非要喊个口号呢,能喊出来的喜欢大都逢场作戏。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叶开
    推荐

    张纯如写作的《钱学森传》,算不上一本严格符合人物传记的传记,但也足以让我从中读出以下引发思考的问题:一个家庭在一个孩子成长中,哪些方面会影响孩子终生;持续专注的阅读会让一个人越来越优秀;确定兴趣方向并为此投入所有热情和行动,快乐与收获相伴。 推荐阅读,🍻。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lookheaven
    推荐

    本书详细介绍了钱学森的童年、留美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而在1955年回国后的具体工作缺少详实,一方面是因为国家保密,另一方面是钱学森本人不愿谈及个人工作生活。 童年时期的钱学森文静爱好读书,一放学就回家独自看书学习,不喜欢和外面的孩子疯玩,他交友重质不重量,朋友极少,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独处。从小学起一直到大学、研究生甚至是工作以后,他都是成绩斐然,在各个学习和工作阶段都是顶尖,上学时一直就是第一名。 早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他就已经有十多种选择。 他擅长画动物、流水和花朵;他的生物学作业完成得非常生动,多年之后还被学校保留着;他对音乐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敏锐感知,拉一手好小提琴;他与同学们讨论鲁迅和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甚至被推选为班级代表参加辩论会。 但他选择了科学。他先是去上海交大读铁路工程专业。日本飞机轰炸上海后,他觉得中国不缺工程师更缺航空科学家,于是他申请清华的庚子赔款去往美国麻省理工学习空气动力学。但他喜欢理论研究,不擅长动手实践一年后他选择去了加州理工学院,在那里他师从世界航空动力大师冯卡门,并成为了他绝佳的研究助手和伙伴。 在业余时间他加入了加州敢死队“火箭小组”。当时火箭不被主流认可,学院不支持成立科研项目 ,他们只能偷偷自己做研究。最初缺乏场地和资金,他们经常花费大半天时间去垃圾厂里捡拾零件,还常常伴随燃料爆炸的危险,但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后来二战态势严重,美国军方看到火箭的发射试验,投入了一些资金,想用于国防。就这样火箭小组渐渐有了起色,并最终成为世界“显学”。钱学森也逐渐成为世界顶级火箭专家。 新技术的应用起初只能是兴趣,没有资金,只能靠自己摸索,而且研究内容也并不与主业相关,可能只是纯粹兴趣,最后壮大的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最终把一切串联起来,成为专家。一切学习和创业都基于兴趣,不断研究的过程中就会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以迂回的方式完成了自己最初的目标。 无用之用,始于兴趣,持续研究持续解决问题,最后就能看到应用场景,让事业壮大起来。 在参与火箭研究的过程中,钱学森从单纯的理论研究员逐渐拥有了管理和协调部门的角色,但他都能适应。 他在36岁成为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而且还是世界火箭研究最好的科学家,这都来源于他勤奋好学。他经常以团队成员的身份加入研究小组,无论是冯卡门还是火箭小组的马利纳,他都很乐于帮他们做数学计算的工作,人们都喜欢和他合作。 虽然他的同事们普遍认为他不会成为爱因斯坦、冯卡门那样的大师,但日拱一卒的好学与研究精神依然让他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科学家。即使是被美国限制自由的时候,他平均一个月也能发表一篇论文。他早期发表的空气动力论文被美国漠视,但被纳粹德国重视并投入了火箭研究当中并且有了很大的进展。 从钱学森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学到 1、勤奋、自律、兴趣、专注、效率、读书是成功的捷径,慢就是快,边学习边实践加深学习。 2、专业与国家利益相关才能最大程度上成就自己。国家利益也是需求,只不过他的需求更大。 3、创业早期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都要自己一点点去坚持,不断去试验去发现应用场景。科学研究起初都是无用之用的兴趣,苦中作乐,有些理念经常提出一百年后才可能会有人真的相信并付诸实践。应用场景自己找不到,可以去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比如 火箭的研究就得益于战争的严重性引发了美国军方对国防场景的思考,给火箭注入了资金,渐渐才发展壮大起来。 4、为人不要傲慢,危难时受到迫害时才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帮你。不要吝啬平常对他人的帮助。 5、事业的发展要善于讲故事,越多的人相信,才能有更大的力量帮助,人力脑力或资金。其中资金不仅能解决人的生存和安全需要,也能解决设备的购买更换需要 6、一个人不到临终最好不要写书,免得活着后悔。 我记得有一天跑去看他……我说:“我的全部时间都花在研制那些用来炸掉别人脑袋的东西上,这让我越来越郁闷。你是如何保持这样积极乐观的态度的呢?”钱学森回答道:“我每天清晨起床,尽力把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不管那是什么事。当我把我的脑袋放到枕头上时,我觉得我很好地工作了一天,这就行了。我很高兴。” 把今天要做的事做好。 PS: 二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让“麦肯锡主义”在美国大行其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朝鲜战争问题,让美国对中国人很是警惕。钱学森因为年轻时曾无意中参与了美国共产党小组聚会,被诬告为共产党,先是被停止机密工作接受调查询问,后来又被逮捕、限制自由,明明没有证据却不肯放过他。他本来是想申请美国国籍,永久定居美国的,这下逼得他不得不回国并永不回来。他为美国学习工作二十年,为美国的飞机、火箭、导弹、太空等项目做了诸多贡献,却被莫须有的罪名侮辱了,同事们也和他渐行渐远,他感觉自己被背叛了。最终他铁了心要回国。 钱学森是被美国政府逼走的。战时美国媒体和民众对政府都很信任,可在“麦肯锡主义”的风声鹤唳下,以及对诸多科学家和民众的迫害,有些科学家从此后再也没能继续进行科研工作,也包括后续不得人心的越战,媒体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越来越弱,直到2020的新冠肺炎事件,美国政府隐瞒疫情,对民众生死不作为,这种作死行为让美国越来越完蛋。 钱学森一直都是个爱国人士,可他明白自己的科研前途在美国,他在诸多纠结中选择了美国,可美国把他逼走,让他铁了心很祖国在一起。对于这一点中国政府忽略,而着重宣传了他伟大的爱国思想,他成为了国人伟大的科学英雄。人心自私和公义是相互矛盾的,讲话人想要别人按自己的意思思考和办事就要讲他们想让别人知道的故事。人的功绩在行不在思,我们只能看行为而不能看想法,看想法根本就没有完人。在任何的选择中,善恶的矛盾想法一直都是不停摇摆的。伟人就是在关键选择中把持克制住了自己。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自由如风
    推荐

    张纯如是著名的作家,以客观著称。其代表作为《南京大屠杀》。为了写这本书,她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自杀。这本钱学森传侧重于钱学森的美国故事,国内讲的相对少一些。对一些热点和敏感问题作出了探讨,比如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对中国原子弹的贡献。可以说,可读性非常强。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学森,睿智、勤奋、坚毅,傲慢、易怒、固执。人都有优缺点,钱学森对新中国的贡献,任何时候都要铭记。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素蓝
    推荐

    本书是从一个美籍华人的角度创作的。作者张纯如是个写作态度非常严谨的人,从她写作《南京大屠杀》一书中可以看出,她极其追求写作的真实性,所以本书客观真实性应该高一些。而且她的文笔舒展细腻,有时又不乏澎湃的激情,给人以阅读的享受。 叶永烈写的《钱学森传》主要是钱学森在中国的事迹,而张纯如是把在美国的阶段作为重点。实际上钱学森作为一个顶级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也主要是在美国求学研究这一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对于中国多数人来说应该是鲜为人知的。 最让人叹服的是钱学森的治学态度,出类拔萃的智慧以及绝对严谨的作风,让人畏惧嫉妒而又最终臣服。有些高傲不是自大,而是能把自己所做的做到最好。钱学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成为世界航空领域的顶级科学家似乎是理所当然。 但是,再出类拔萃的人,遇到政治也免不了成为无助的傀儡。正如亚里士多德一样,走到最高处,也逃不脱政治玩偶的布局。所以便有了他那句经典的话: “人永远是政治的奴隶”。 作为钱学森,在美国的那段经历也许是他终生难以解开的结。全身心地投入美国的航天事业,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最后却被卷入麦卡锡主义政治的漩涡,被怀疑,被监禁,甚至被驱逐,对于一个自视极高,自尊极强,忠诚于美国航天事业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奇耻大辱。所以钱学森在美国的这段经历既辉煌又富有悲剧色彩,只能让人感叹。最后,对于美国来说,失去一个世界顶级科学家,永远是他们弥补不了的遗憾,以至于多年之后仍然为此事纠结不休,密切地关注钱学森在中国的动向。而对于中国来说,有了钱学森,中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比预计的要超前很多年。 那么对于钱学森自己呢,如果一直在美国顺风顺水,他一定会有更高的走向。毕竟美国的科学环境最适于人才的发展。但是回国的钱学森克服了一切艰难,仍然在航天领域里让世界瞩目,其中的苦涩他是不会和任何人说的。也许一声冷笑,就是最好的表达吧。如果说人生悲喜参半,我却感觉他的悲哀更多一些。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杜小玲
    推荐

    这是我读到的第一本“世界史”上的故事,故事的精彩,生活的不易,果断的抉择,祖国的梦想……,简单的人做不简单的事。出国是容易的,融入被认可很难;成功后的幸福是容易的,不忘初心再次起航是艰难的;简简单单做普通人是容易的,普普通通干伟大事业的不易的,真心觉得要感恩愿意奉献的前人,十分感谢牺牲自己换取胜利的前人,时时铭记如何做人做事。读书,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zzzooo
    推荐

    看到多数人觉得钱老不是心中所想的“伟大形象”,就觉得如何如何的失望,实话说,很不爽。 人无完人。理论上,圣人,是不存在的。被称为伟人,首先是人,而后才称伟。既然是人,那就有局限性,那就有人性。 这本书几乎让我了解到了钱老的一生,我很庆幸看完了这本书,有机会真真切切去理解钱老,真是幸运。 也让我深切体会到,我辈当自强!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gfdxlxl
    推荐

    读完张纯如女士(《南京大屠杀》作者)这部同样凝结着心血的传记作品,对钱学森先生有了较为全面而详尽的了解。在此试着总结一下这位不世出的著名科学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1、家族优良的遗传基因和聪颖的天资; 2、钱父的精心教育和培养; 3、世界一流教授(冯·卡门)的长期指导; 4、全球顶级高校(加州理工)先进的科研环境; 5、无人能及的求知欲和学习力;(决定因素) 6、 美国当局的愚昧和“无私”。(划重点[偷笑])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Natalia
    推荐

    本书对钱学森归国前的求学和科研岁月有了很详尽的叙述。 喜欢这种风格的传记,作者只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冷静的旁观者,不夹杂个人感情。书中文字舒畅、有力且温暖。 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鲜活的钱学森。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XYQ
    推荐

    《蚕丝:钱学森传》讲述了钱学森旅美二十年、曲折归国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殚精竭虑的传奇一生。钱学森是如何从一个清末杭州西子湖畔出生的钱王后裔一跃成为美国航天业界最杰出的火箭动力专家,以及如何成为麦卡锡主义的牺牲品而离开美国,从而摇身变为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成为中国的“导弹之父”?这本书都做了解答。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草孩鱼
    推荐

    科学是有国界的,科学家是要有民族责任感的。——郑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穷二白的中国居然能造出核弹,经历了动乱的文革后还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钱学森真的太了不起了,多亏了老美的驱逐,让钱大彻大悟,铸国之重器!

  • 新零售:低价高效的数据赋能之路
    王恒
    推荐

    一 1950年11月,一场关于钱学森被指控为“共产党分子”以及决定钱学森是否可以继续留在美国的听证会在洛杉矶召开。彼时麦卡锡主义正炽,美国掀起了冷战时期涉及政治、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各个层面的反共排外运动。 在听证会上某个戏剧化的环节,美国移民局检察官古奇奥问道:“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冲突时间,你会为美国而战吗?”钱学森沉默良久说道:“我最终的效忠对象是中国人民。如果中美之间发生战争,而美国卷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那么我当然会为美国的一方而战。” 钱学森反复强调,无论在信仰还是行动上,他都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当被问及到他更倾向于国共双方中的哪一方统治中国是,钱学森回应道,他只在乎中国人民。 这或许是在政治恐怖中,一名世界顶尖级科学家所能给出的最诚恳的回答。 二 钱学森出生于1911年12月,1929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1934年考取庚款留学生随后赴美进入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因喜欢理论与思辨个性与麻省理工学院格格不入,25岁的钱学森直接找到了加州理工学院声名赫赫的冯·卡门,并拜入其门下。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智商碾压天才辈出的时代。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钱学森开启了自己的暴走模式。到加州理工学院的第二年,钱学森加入了一个“敢死队”,这个五人小组因实验火箭引发爆炸而得名的,后来该小组演化成了NASA旗下著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并主导了包括月球和火星探索在内的诸多项目。1944年33岁的钱学森成为美国陆军航空部顾问,为美国陆军和空军最高指挥官提供咨询。1945年美国空军任命钱学森为上校,但这个时候他的护照仍为“中华民国”,这一年他参与了德国著名的V2火箭设计者冯·布劳恩的审讯,同样在这一年他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并在他36岁的时候当上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1947年,钱学森与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成婚,当时间转到1950年,这个无比幸福美满的家庭,受到了“麦卡锡主义”的冲击,随后出现了上述听证会的一幕。 接下时间里,钱学森除了疲于应付各种调查,实质上在美国过了5年的软禁生活。 三 政治与科学本该是两个世界,但作为一名科学家,总是难免受到政治立场的摆弄。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倾向的是和平主义,这当然也与追求真理的科学特质所契合。但在人类社会很长的时间里,我们所看到的是,科学除了她本身的魅力以外,更多时候却沦为政治的工具,毕竟再严谨的科学家也不可能生活在没有政治的真空里。 钱学森曲折而传奇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政治拨弄命运的痕迹。当然我们可以说钱学森是幸运的,珍珠港事件使得钱学森足以接近美国最核心最尖端的航空技术并参与其中,而战后的中美博弈也使得钱学森得以回国避免了他的许多同行那样悲惨的命运。 后来发生的事情,在今天的话语体系中,我们很难探究其中的真实脉络。但就目前我们看到的,回国最初并非钱学森的优先选项,而且从他个人事业的角度以及家庭成分的因素,也很难理解回国会是一个优先选项。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种种引起了钱学森对于命运的思考,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对于新生的红色中国有着多少的亲近之意,确实令人好奇。 与图灵式的天才一样,钱学森也是一个稍微有点怪癖孤独,无法容忍笨蛋难以近人的人,但有时候又羞涩腼腆的人。就像图灵与冯·诺依曼,钱学森与冯·卡门,前者是一类性格的人,后者是另一类性格的人,差别的是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钱学森可能比图灵更具可塑性,也遇到了更好的环境机遇,从而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时代中可以更好的生存。 四 最后要提到的是本书的作者张纯如,相对于这本书,晚一年出版的她的另一本书——《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可能更为有名,当然也更为沉重。这两本书分别出版于她29岁和30岁的时候,2004年36岁的张纯如因心理问题开枪自杀。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张纯如还是一个可以那么幽默的人。但当一个年轻的女子接受了后续那么沉重的题材时,竟在重压之下由于种种因素叠加最终走向崩溃的时候,实在令人无比的感伤。 虽然身处不同领域,钱学森和张纯如都因自己的成就为人瞩目,而且都是在他们很年轻的时候。他们身上的特质,他们对于事业的专注,以及他们的努力付出与传奇命运,也足以诱发我们去思考另一个问题。就像此书中张纯如在评价冯·卡门的时候写道:冯·卡门才不过31岁,但却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方向并投身其中。 所以,我们又在什么年龄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方向并投身其中的呢?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