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论法的精神
    刘伟
    推荐

    说不清对与错 这是一部关于展示贪腐官员心路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真实的程度可以令你一次次想象着质问自己,假如你在主人公那个位置上,你会做出怎样的抉择?我以自己的认知来作出我的答案,我完全可以理解他们。我可以理解那位组织部长,当了十几年优秀的政治老师却郁郁不得志;我可以理解那位浪漫的正部级干部,自古红颜知己常有,而恰恰遇上了自诩为谦谦君子的自己;我可以理解那位交通厅的副厅长多劳者未能多得的失落;我也可以理解那位人到中年的副市长所犯的生活作风问题,等等。这些官员的违纪行为不容置疑,但我能理解他们。 我为什么能理解他们?因为我们来自同一种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崇尚权力。即使到今天,这种文化也未能从青年的身上消失。倘若我把这些故事介绍给我的同学,他们恐怕也都能理解。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好,社会环境的作用也罢,总之我们的价值观都较为类似,这种类似让我感到可怕,让我感到反腐败的最大阻力来源于此。促使我产生这种感觉的诱因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自豪没有觉得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党员干部,而是“他们二十年后的我们、我们是二十年前的他们”这种莫名的真实。评价一部作品是否纪实,恐怕最好的标准就是读者的感受了。这一幅幅人性图,折射着贪腐官员,也照射着现实中看客的心。 我对自己的表现很不满意,我难道不应该表现出一种慷慨陈词、义正词严的状态吗?那应该就是一个问题,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在弱化,或许整个社会都是如此,内心分不清对与错,浑浑噩噩。无权时向往着权力,有权时肆无忌惮。法律足够冷酷,但却不能让我们的心灵产生敬畏,战胜侥幸。道德本是治疗心灵的良药,只是我们已经不相信崇高的道德,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建构着自己的生活。所以尽管法律在惩罚着贪腐,但看客们却少了许多坚定和严辞。 我在大学没事就爱钻自己的内心,良善者有之,肮脏者有之,已经无意中把人性看作两面,所以无论什么人我都能理解,我都愿意尝试去理解,不问对错,只看过程。个人是社会中的人,所有的评价都源于社会,与自身关系不大,因此我对外在的评价不是很在乎,在这个方面,我和那个正部级干部有点类似,这就是自我解放的结果。但所幸,我还有社会责任感,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在我的评价体系里,理性战胜私欲才是人性的伟大,尽管私欲因为天生而正当。因此,君子爱才,取之有道,修行是我们应该做的。 伟大的作品都是直击心灵的,唯此才能称为经典!

  • 论法的精神
    文瑜
    推荐

    纷纭人世,人心很复杂。这并不是因为某人某事某物而发出的无奈感叹,而是很平静地看人自省做出的积极思考。这两天在看宝贝粑粑推荐的《追问》,如果不是他推荐,我对这类型书没有兴趣。而且宝贝粑粑推荐的理由也并不是因为书的主题及内容,而是对其人物内心描述分析深刻客观,深觉可以用来照照自己的内心,更加清楚认识自己。由于这一理由,我翻开了这本书,虽然内容仍是我不喜的,且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过让我继续读下去的,果真就是人性剖析及对人性弱点的认识及警示,因为这个内容离每个人都很近,甚至近到没有任何距离,自然而然会用它剖开自己的内心,找到属于自己的矛盾与脆弱,有时还能惊喜地找到自己内心之症结所在。虽然纪实中的人物都是大人物且都是罪人,但人心与其他人也是相通的,有是与非,有成与败,有善与恶,但却无法完全分割出界限,不经意间就可能滋生出嫉妒、虚荣、功利、报复、享乐……人心复杂正在于此,谁都不是完人,必定会有脆弱之处,滋生的东西,是否能及时觉察惊醒,然后及时纠正,这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否则越走越偏,容易跌落悬崖粉身碎骨。人心的复杂不需要掩饰,不要自欺欺人,更加不要投机取巧,其实敞开来坦然面对,客观认识,也并非那么让人恐惧,更不会发展至不可收拾的地步。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课题,别害怕认识自己的矛盾和弱点,你我共勉。

  • 论法的精神
    小橋流水
    推荐

    这些人的腐败主因是个人,自己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说起来容易,真正碰到关键时间节点,也不是很简单就能处理好的。纠结的事、牵涉的人很多。最重要的是利益点的考量。

  • 论法的精神
    心向往之
    推荐

    制度造就的人生。好的制度下坏人不敢做坏事,不好的制度下好人也会做坏事。

  • 论法的精神
    黄娜
    推荐

    这是一部反腐题材的作品,掩卷追问自己,悟出:有平凡的工作,有陪伴自己的亲人,有相互关心的好友,此生知足了。人心不足蛇吞象,用权利满足贪欲,最终断送的是自己。人生有限,内心的安宁是最好的享受生命。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