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可贾
    推荐

    江山不幸诗家幸!这种评论小文考究的是清晰的思考能力和严密的逻辑能力以及流畅的文字叙述能力。无疑,梁文道先生有此功底。针砭时弊,读来不乏辛辣且有见地。法治社会应该是包容的,出于公心的言论也应该是被包容的。当下,浮躁不安和忙忙碌碌成了人们的生活标配。且静下心来,读读这些小文,问问内心,也算是自省。常识不是常识,想深一层,有所裨益。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小雨
    推荐

    评论,时效性太强,成书确实有点受局限。好在多数内容多多少少知道一点,读起来感觉不那么陌生。梁文道还是比较敢讲真话的,国内基本上看不到了。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Kevin .L
    推荐

    虽然道长的这些评论有些“年代久远”(其实也就大概十年前),但还是言辞犀利,解刨到位,很多问题一针见血,直击人心,今日看来仍不为过,道长还是我心目中的那位博古通今、不偏不倚的道长!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江昊
    推荐

    梁先生的观点,我实在不能苟同 看了30分钟我就看不下去了 “常识”只适合科学,并不适合社会学。 梁先生的资料,民意,都是网上的极端材料,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代表大多数的观点往往不那么引人注意,代表大多数的人往往不大去网上发表观点。 中国的“生存”之道至少在当下证明是有其生命力的,在与西方的融合中有其改变的空间,但这种改变更多是一种双向的,而且一定是缓慢的,甚至可能是一种退步以求同步。 要么就是西方观点的有失偏颇,要么就是知识分子尖酸刻薄的哗众取宠。毫无营养。 唉,浪费我一生宝贵的30分钟。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王善烽
    推荐

    在福州读大专之时,追过几期《锵锵三人行》,看过梁文道先生的点评,当时自觉挺好玩的,懵懵懂懂的。记得《锵锵三人行》此档节目还是同岁的堂哥介绍看的,因为本人性情一贯懒散。这次在微信读书偶遇这本书,才想起来,原来是《锵锵三人行》那位头顶光亮的梁文道先生写的,这书读来也确实是很光亮的。 本书出版于09年,虽时逾十年,书中之意仍未过时,读后,令人不知肉味,久久为之抚掌称奇。之前在网上也读过一些评论的文章,于梁先生对比下,不足为论。很多评论,像村中泼妇一般,随口大骂而已,只图个快感,只为大吐怨气。不敢不说全面消化本书的内容,就像下篇我读来就比较费劲,毕竟个人对国外之事不甚了解,再则读本书之时,心烦意乱。然后,能感受到梁先生的评风确实大雅,隐约之中感受到先生有“民本”“性本善”的思想,还有现代社会民主思想,笼统的说应该是“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客观而又公正,有大儒之风范! 历经风霜,我常想,在点评上到底要基于什么去评说?迷迷糊糊摸索了很久,看完本书之后,我觉得,是的,就应该如此评说——孔夫子评管子!在基于不漠视生命,尊重基本人权的基础上去评说,以最平静的心态根据人性、道德、法条等框架进一步评说。不能因为个人喜欢而全部赞同,不能因为个人怨恨而全部否定,不可爱之欲生,恶之欲死,要做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更加巩固了我对评论之法的观念。梁先生的评论并不是反动的,他是基于为了使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越来越好,像他书中说的,只有小孩才需要鼓励才能进步,至于强权者,要能禁受得住不受鼓掌的批评,而更加进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懒得去翻书摘抄)。 阅读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个体,完全激活。使我更加彻底明白了:在道德、法条的大框下,不断激活个体,更能促进集体的进步。有些时候,我常迷茫于许多好心人的规劝,常左右不知所措,现在想想,是我个人的思想不够系统,不够坚定,在好与坏之间纠缠不清。是的,不管做人也好做管理也罢,基于最基本的规矩,平静看待人性,进而行走江湖,这就是现代江湖中,大侠应有之气,浩然之气。保持七分理性,三分感性,我始终认为如果一个人十分全部是理性的话,那是没有灵气的,那是不可爱的,有三分感性,七分理性才能更有灵魂。要想客观的看待,还有养成同理心、换位思考,有时候我这方面就做的不够。当然换位思考的同时,不能摒弃最基本的原则。 看完此书,我感觉我真的孤陋寡闻了,还是要多看看一些新闻,多出去听听嘈杂之声,不能总是关着,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今年的目标——系统自己!写到这里,脑海中有出现了:“互乡难与言,童子现,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以其洁也,不保其往也!”社会上,很多人不会像孔夫子的门人一样惑,也是会吐槽进步中的人,不要去管。扯远了! 一言以蔽之,梁先生的书,令我甘之若饴,醍醐灌顶!是一本良心的书! ——王善烽/文 2020年4月4日19:13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推荐

    (2020-124)09年出版:搜集于06~08俩年内《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等内陆、香港十余份报刊杂志刊登的梁文道的文章,集合成一本书。 港报、台刊的观点真的有意思,该书也像读报纸一样、可以挑感兴趣阅读。 ////// 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状,过去了10多年,中国现状的问题“屹立不倒”。提到的国事、天下势,涉及到的10年前国际事件很多听都没听过的,算是生活在现代,却极缺乏常识的现代人了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Eric
    推荐

    “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全然不觉得梁文道先生这本十几年前出版的时事评论集过时了。现在读来依然振聋发聩,也可以做为对照,看看这十多年来,方方面面进步与否?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Valkyrie
    推荐

    说常识未必皆是常识,其实更接近于个人观点,不过文学向来通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好,看书也不过是为了去看不同人对同一事的不同观点,从而引发自身的深入思考。 说些与书无关的题外话吧。 从蒋勋到梁文道,一位位港台作者的作品当中总是不免在想法区看到一些认为港台文化者观点偏颇,以偏概全的论点,进而认为港台文化层次浅薄,但这是否也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文化是一个多面镜,没有绝对对错也没有绝对角度,“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过于上纲上线,过于就他人观点而判断对错,只会让阅读与思考的意义变低。 或许作者观点有其局限性,但从另一角度看,却是打开了我们的局限。 在下论断的时候我们或许更该思考为何会出现如此错误而不是纠结于观点错误偏颇与否,不该轻易对整篇文章进行全盘否定,于我而言,这是阅读的意义,也是我的“常识”。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爱情海的约定
    推荐

    2020年07月01号00:28分阅完此书。              这本“常识”书一点也不尝识,也许是因为我的眼界和见识太少了,这里的每一篇对我来说都很重要。他刷新了我的认知,扩大了我的视野范围。2020年认为给我最大影响的书。 借用书里的一句话:        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秦强
    推荐

    立意很有意思,或许常识才具有更稳定性和相对经得起考验,道长收集的内容很具有深度和广度,值得反复阅读和咀嚼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JORDAN
    推荐

    一本不敢快读的书,一本读完还要回味的书,一本看完不敢分享给身边人的书。 这本书读了10个小时,很惭愧,因为读书时有时候做别的事导致分心了,增加了很多回看的时间。 对我来说,这本书上篇的国内部分,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我不能说作者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不能否认他的视野之开阔,角度之新奇,表达之幽默,让我想起了20岁第一次看王小波的作品,并是说这两位的作品相似,而是他们作品给我带来的新鲜感前所未有,至于我,没有资格评价这部作品的优劣,更不能说他是一个“爱国者”还是“伪爱国者”。 我真的很佩服文道,那些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的事,基本都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但他还是要讲,没想过这种行为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在信任缺失的时代,能有人为自己发声,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 每天笼罩在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我觉得很多人变得狭隘了,并不是我们有认知误区,而是苦于没有“引路人”,本书并不是高深的文学巨著,如果你对身边发生的事有些困扰, 那这本书会给你启发。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Jessie Lu
    推荐

    第一次读梁老作品,《常识》较一般时事评论更具特色,好喜欢! ## 江山不幸诗家幸##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小菜一大碟
    推荐

    潘恩之《常识》,大体分政治与革命两部分∶对政治的见解,成为美国独立的立国根本,对革命的认识,二百年后俨然成为独立革命的历史界说。梁先生以《常识》为题,意欲向潘恩致敬,心比天高。 所谓常识,含有不言自明之意,应有人尽皆知之意——遗憾的是,世人并没能知晓这些应该知晓的知识,至少没有在最广泛意义上达成共识——因此,文中借时评告知天下,在于发声,在于警醒,在于启蒙,在于传播,在于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看,梁先生试图沿袭潘恩的路子。 潘恩之《常识》经过历史长河的检验,主要功能有三∶塑造美国精神;促进民主事业;发展新闻传播业。置于西方语境下,工业社会前的历史环境中,潘恩是成功的。梁先生虽是一个有思想、有见识的人,但久居香港可能导致其大局观的缺乏,忽略了南橘北枳的道理。置于信息社会下,东方语境中,书中大多数文字快餐化、碎片化、片面化,人云亦云居多,深邃见地偏少,言称西方较多,解读东方尚浅。因此,在此可以断言,无需经过200年的检验,只需20年,便淹没于信息海洋之中了。 阅读建议∶60%,时评文缺乏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温情,视为忘本。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GXP
    推荐

    这本书刚看了一个开头,就没有看下去的动力和愿望了。      其中的观点真的不敢苟同。也许是他的生活环境导致的,他对近代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很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我们是大题小做。     认为外国人对我们的偏见,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请问,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别人能平等待你吗?     偏见和不平等肯定是存在的,只不过会随着国家的富强,越来越模糊而已。     不要把外国人都想成很优秀、很文明,很宽松,很随和,很平等。你第一次碰到他们,他们首先就会问你是那个国家的。因为他们会根据你的回答,把你归类。在他们心里,对各个国家的人,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判断。而这些判断都基于你的国家的整体实力。      

  •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ZLMing
    推荐

    最容易过时的时评,因道长挖掘的深度及世事变迁的舒缓,至今读来感觉依然兴味不减。 讳莫如深的自由、民主、经济、政制、人权等词语,在文道兄的笔下变得清晰易解,那些古今中外发生的事一经道长的解读,也不再是迷雾一团,让人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他所言的常识,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人难得一见的。他之所以具备并希望告知读者的这些常识,一是来源于他的学识积累,二是信息渠道的多元。 这本书,无异于为我们这些井底之蛙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文明的大门,是吾辈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工具。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