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会呼吸

化学会呼吸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化学会呼吸
    山信王轶
    推荐

    对于超乎道德和伦理的恶,须当机立断诛之,任何分析和评判都是对其气焰的滋长,沉默即为同谋,不反抗即为共犯。 假如事先我不知道什么性侵奇闻,也不知道什么自杀事件,不知道书友们的评论,就这样翻到了这本书,且跳过了沉重的篇首语…… 那么—— 林奕含的语言太美了,那些开着碎花的长短句,露珠般透着亮的比喻,仿佛带我们走进了一片葳蕤绵软的草地,阳光穿过林叶洒过来,两只小熊沐着光,在草地上尽情的滚着,毛茸茸的身体陷进软软的草里,安静的像这美好的早晨,没有一点声音,这时,一台除草机被慢慢地推进了草地,奇怪的,也没有一点声音,就那样逶迤地拐着弯,冲着其中一只小熊压了过去,草地太软了,这只小熊没有听到,可能它远远的看见了,也没往心里去,那是我们辛勤的园丁啊,有他才有这温软的草地啊,就在它们忘情地、沉醉地滚着的时候,突然,小熊被搅进了机器里,连小伙伴都没来得及看一眼,连一声哀嚎都没有发出,那个完美的,可爱的,毛茸茸的身体被瞬间挤压,拉长,扭曲,撕裂,粉碎,直到血肉模糊……四周死一般的静,它的伙伴瑟瑟地发着抖,刚才还胖嘟嘟的同伴已经稀烂,缺腿,缺眼,缺了性别,它看见除草师傅脸上泛着诡异的微笑,继续推着除草机…… 往后的日子里,阳光暖暖,青草依依,小熊依然能看到那个除草的园丁,每天微笑着经过草地,它内心无数次地颤栗,嘶吼…… 而园丁看着小熊,还是那么毛茸茸的,安静地在哪里,清澈的眸子里泛着光,安静地滚在安静的草地上,他知道,林子的那边有无尽的草地,有好多好多的小熊…… 事实却是:小熊被撕碎这个过程是用了五年时间慢放的,多么触目惊心的残忍,多么竭斯底里的呐喊! 书名太美,开头更美,我们准备好了阅读,像等待一场邂逅,等待一个甜点,故事娓娓启幕,甜甜的文字如清爽的露水,颗颗跳入眼睑,我们仿佛被戴上了一条五彩的水晶项链,喝了一口玫瑰花香的蜂蜜,那美让人心碎,那甜让人神醉,可就在那么毫无防备的突然间,项链开始收紧,蜂蜜自口鼻灌入,瞬时被勒到窒息,被呛得炸肺,我们反抗无力,嘶吼无声,然而,这放肆的恶并未停手,项链还在收紧…… 庆幸的是,虽然我事先不知道这起当年引起轰动的事件,但我看到了书友们的评论,我看到了沉重的篇首语,就像走进一个门口摆满花圈的屋子,我知道里面有悲剧,我听到隐隐的呜咽抽泣,至少,有了一点心理准备。 但是,没有想到是,这恶太浓稠!太无尽!太苍茫!像走进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好想遁逃,却无处可逃!从一片黑走进了另一片黑。一个不惑之年的“灵魂工程师”,披着畸形的爱的外衣,无情地摧残一个花季少女,将她扔进无尽的黑暗,在人性的恶面前,任何文字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弱者的善良,像小小的蚍蜉,撼不动那棵罪恶的大树,像一滴水,浇灌不了干涸的沙漠。 我没有勇气看完,那种令人窒息的感觉绝不亚于上面那个小熊的比喻。 人类走向高度文明是一个漫长而理想的过程,我们探索自我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探索宇宙,控制自我的能力远不及控制一个复杂的机器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参与其中,都有义务惩恶扬善,有义务当一面小小的镜子,将光亮反射到那些阴影里,照亮每一个角落。你今天看到一个小偷没有作声,有一天他可能闯进你家行窃,你对公交上的咸猪手忍气吞声,可能会滋长他的恶胆,成为某个女孩的梦靥。我们放任了一场屠杀,终将杀死我们每一个人。 且在这个漫长的进步的过程里,我们必须保护和俭省自己,不滋生恶,也不容忍恶,有些教育不必避讳,正如奕含所说,有的课必须按时上,我们早已经旷课,却自以为没有开学。 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 化学会呼吸
    NTFS
    推荐

    “我原谅他, 因为这样我才可以活下去, 你们不能原谅他, 因为这样其他的女孩才可以活下去。”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 化学会呼吸
    飞雪
    推荐

    奕含,三年前的今天,你在家中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26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成了你的绝唱,它让世人能在书中找到你的过去,怀念你的美好,心痛你的遭遇,敬佩你的勇气。 奕含,你的这本畅销书直到这个春节我才打开,迟迟不敢触碰,是因为你离世前几天的那个采访视频,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你用温婉的声音,感性而冷静的诉说着自己创作此书的心路历程,最血淋淋的真相莫过于那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合上这本书,我会感到此起彼伏的心痛和愤怒交织在一起,因为它无法让人释怀,因为它是真实的存在,就如奕含你所说:“有些读者觉得读不下去,太苦了,那你们真是很幸运,毕竟你们不看就好了,而这是我的生活,我还需要活下去。”说好的要活下去,在这部小说让你一举成名之时,你却选择了离开,我是真切的理解小说对你意味着什么,写出房思琪,其实是揭露、掏出了你的痛,你选择了让灵魂离开受尽屈辱的肉体,再也没有回来。 奕含,你的文字是带有魔力的,字字触目惊心,好似黑暗丛林中盛开的玫瑰,美丽而脆弱, 翻开书的目录,好简单:第一章乐园,第二章​失乐园,第三章复乐园​​。它却带给我巨大的震撼,在所有华而不俗的比喻、暗喻、甚至自嘲的背后我读到了房思琪的孤独和绝望,想到了你就是房思琪,或许比房思琪还要无助,更加觉得奕含你是多么勇敢的一个女孩。 心疼思琪,更心疼背后的你。小说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能看到书的人是多么幸运,他们不用接触,就可以看到世界的背面。”是的,我们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这个世界除了光明,还有黑暗。是你和房思琪让我明白:女孩子不可以一味的乖巧、顺从,要学会挺起胸膛,勇敢的说不。 思琪不是没有求助机会,但是她选择隐忍着,直到最后崩溃。 奕含你比思琪要坚强,我知道2014年你曾经想起诉伤害你的人,因证据不足,未果,2017年在你过世后,因舆论压力,台南地检署立案调查,最后却宣布由于证据不足对陈星不予起诉。这样的结果,我们无法接受,不知你有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虚无的十字架》,小说讲述着一个人作恶之后,内心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以后的日子,陈星和李国华的良心,真的会安吗?请相信世事自有因果,善恶终有回报。 台湾作家蔡宜文对《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点评中提及,“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这话表达的无比真实。 思琪的妈妈难道不需要负责任吗?思琪在饭桌上问妈妈:“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的。”思琪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每一个母亲都应该读读这本书,都应该成为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作为母亲,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言谈,不要让我们的无知和随意成为性暴力的帮凶。 李国华这只披着文学外衣的狼,他那龌龊之极的“温良恭俭让”记录了房思琪身心饱受摧残和对文学信仰崩塌的过程。 李国华们之所以有恃无恐,这是因为社会对女性的不够宽容,小说的结尾,李老师依然是风度翩翩的老师,与大家高谈阔论,房思琪却是人们口中读书读出错的疯子。《黑箱:日本之耻》中伊藤诗织揭露了日本社会对强奸之“耻”的漠视、林奕含用生命引发大众对性侵的讨论,她们用自身的痛苦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悲哀,我想说任何的漠视和舆论偏见都是共犯! 二零二零年四月二十七日,林奕含去世三周年,小说结尾中的李国华依然其乐融融的在和大家谈论文学,书外的陈星仍旧逍遥法外,四月里企业高管鲍毓明性侵养女的话题还在发酵,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还会更好吗?我祈祷,愿世间不再有恶魔,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 最后为奕含挑选了曹芙嘉演唱的《倾城之恋》主题曲《美丽》,因为从你的文字中我读到了张爱玲的味道,这首歌也和我此刻的心情契合,希望你能够听到,愿你的灵魂在浩瀚的文学天空获得一份安宁。 在那青青的春草叶上轻盈的露珠在摇晃是谁的目光悄悄开放是谁的爱独自嘹望看不见的世界在天上看得见的世界就在身旁那车水马龙的人世间那样地来 那样地去太匆忙美丽呀 倒影在心房美丽呀 泪珠挂腮上美丽呀 花儿吐芬芳美丽呀 你让我慌张人生多么好 心在歌唱

  • 化学会呼吸
    江渚上
    推荐

    书读一半,停了好久。 去哪里了? 医院看胃去了。 因为反反复复的恶心。 这是一篇邪恶与善良水乳交融的苦情小说,也是一位美丽、温婉、聪慧的女作家提前写就的长篇墓志铭,更是一群棉花糖与泰迪熊包围的花季女孩的集体控诉。读后良久,脑子里跳出八个字,“身为男人我很抱歉”,这种感觉,甚至一度发展到了偶遇漂亮小女孩时都不敢多看两眼,生怕从哪个汗毛孔里钻出一个李国华的指头来,让邪恶控制了自己。篇幅不太大的小说,却字字沉重,读者亦步亦趋,仿佛每个字都加了咒,需要一个个地去破解。 初读之前,毕竟看过一些书评,以为又是女孩子受欺负的素材,想着之前打过《灿烂千阳》的预防针,应该免疫。然而,这有许多不同,玛丽雅姆和莱拉遇见了拉希德——是内外一致的禽兽,而思琪和伊纹遇见了李国华和钱一维——则是内外不一的衣冠禽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生活之中涌动的暗流有时真的甚过沙场上炮声隆隆。就如同小说中思琪所言,“愈是工笔的事情重复起来愈显得无聊”,或者“在奥斯维辛也可以感到无聊”。人生一世,总有些话,找不到听众,而这些话却是人命关天。故而,读进此书,更像步入布满鲜花与烛光的灵堂,静默就好,要走的很慢,蹑手蹑脚,不要错过任何一个转角,不得磕碰到哪里,好像呼吸都是罪过。 戴上美女面具的“陀斯绥耶夫斯基”以光速过完她的一生,竭尽全力换取了人间另一面的全程体验,她截了屏,然后飘然而去,这个世界还是太年轻,所以配不上她的成熟。然而,她留下的房思琪这个角色,终于唤醒了一群文字精灵,跳动着,合抱着,终就撬出了那些以李国华作代言人的丑恶灵魂们。 作者的隐喻实在太多了,它们通往四面八方的车站,不同时刻上了不同的列车,可能就去了不同的地方,然而不会有什么稀奇,因为每一列车都有小丑在作妖,每一个站台都有恶魔在狂舞。还好,作者手下留情,给了我们上帝的视角,这样我们才可以体面地戴上墨镜,把些许悲凉还给满天的云彩。 于是我们可以半推半就着,忍着痛多读几遍,找出大家还没有发现的隐喻,就像玛雅人太阳金字塔的符号一样,然后自我安慰一般地相信有些地方一定是作者在抖机灵吧,如此,受害人一经被神化,作为观众的心里就舒服多些。还有一点想法,就是越是美丽的,越会收到更多地赞美与羡吝,自尊心也越强;反之同理。所以,长的丑的,自尊心弱一些,因为她或他没有积累那么的势能,无须筑坝抵抗。这样想,美丽带来的原罪确实是坑苦了被上天选中的人,惊世骇俗的天赋会带来惊世骇俗的痛苦,惊世骇俗的痛苦会榨出惊世骇俗的鲜血。平衡许多。 不想过多剧透。故事讲了两个主题——诱奸少女与家庭暴力,就像两把铁锤,捶完左肋,捶右肋。作者用自己的身体与生命,看透了一类人,直接填补了某生物种群研究领域的空白。有些人,能把伪装训练成一种条件反射,把绞尽脑汁演绎成自然而然,有些老变态借由一帮平庸的丑小鸭粉丝,抬高了自己的莲花宝座,制造一种众生不可抗拒的顶礼膜拜,然后随心挑拣玩弄傻傻的漂亮的小天鹅,手腕高明到猥琐,与不断同被脑控的教众交合的邪教教主无异。那些投胎时多偷了三五克荷尔蒙多巴胺肾上腺素的老男人老女人们,生理上的余热,要想办法平滑地让渡给不远不近地欣赏与赞美,也就是温润如玉的爱,就像《那个杀手不太冷》的主角妥善地放飞那只抱着花盆的小绵羊一样,及时抽身,海阔天空,这样多好,多好。 比被人蹂躏更痛苦是孤单,这是一种什么感受?用小说中的话,就是“想到这里就哭了,眼泪滴在地上,把地板上的灰尘溅开来。连灰尘也非常嫌弃的样子。”李国华不是罪魁,整个社会才是,每个旁观者包括房思琪的父母,都是李国华的帮凶,这些人构成的温良恭俭让的氛围,可以杀人于无形。善良的思琪无数次暗示求助,可叹这帮巨婴们无动于衷,是思琪蠢吗?不是,是整个大环境造就了思琪不敢反击的过分自尊。 看着反常的事物,低素质的挑别人的毛病,高素质的找自己的原因,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总有人目空一切,总有人负重前行。万幸的是,伊纹从家暴中逃出来了。作者借由伊纹这口,讲“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当成美德是这个伪善的世界维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气才是美德。”这是刻骨铭心的自我批评吗?能够执行下去吗?估计善良的人可以讲出来,但她们可能永远做不到。 有些人自诩得到了,满足了,庆幸了,发圈了,与其说是幸运,还不如说是少了一颗敏感的心,不是刻意玻璃的那种,是夏虫不可语冰的那种,是平行世界的那种。这样也好,比如,小说中的怡婷终究是看了甚至背了思琪的日记,这种折磨估计要终身缠绕在她身上。思琪很苦,怡婷只是另一个自己,是思琪或者作者需要在堕落中承接一下自己的自己。然而,知道人世的一点痛苦不是一种进步吗?人活在世上还不是为了与猪狗有些区别。 小说到最后,作者天真的以为,“每个人都觉得圆桌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发明。有了圆桌,便省去了你推搡我我推搡你上主位的时间。”可怕的是,有人又盯上了门、窗户、画框、屏风…这些可恶的参照物,总能维持住一个体统,温良恭俭让,这是一条条锁链,像捆螃蟹一样的捆法的锁链。所以,房思琪与李国华,究竟是谁更聪明?聪明会不会自尊到极致就是邪恶?还是自尊到极致造成太聪明,进而真的温良恭俭让?好像因果律不太好使了。一只美丽的梅花鹿羽化成仙,灵魂飘向远方,只是皮囊遗落在荒原,任凭野兽啃食,同类怜悯。还是暂时别再回来,因为这世间似乎还有魔鬼出没… 作者的文笔很美,美得有些“过分”,美到像啤酒杯已经逾过杯口还在倒,这一定是对有些读者过于善良而感到不放心,所以她要疯狂隐喻,疯狂暗示,生怕读者对某一种感觉的理解降低了量级,没有明喻明示,是因为有些人她无话可说,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再看那长句,短句,单词,细腻的像锦缎丝面,停下来用放大镜端详,还是纹路紧凑,横平竖直,像卯抱着榫。全程走过来,可谓是饱览了修辞方法的试验场,甚至觉得作者可能还开发了一些新的修辞手法,只是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毛毛发现自己说的是真心话,他全身都睁开了眼睛,吃吃地流泪。只有眼睛没有流泪”“为你浪费的时间比其他时间都好,都更像时间”“就是这人打得你不见天日”,还有其独有的突兀到读者木然的第二人称插入,把读者全面带入语境之中。仔细想,夸赞作者修辞,还是肤浅了,因为这是作者的天赋、勤奋和遭遇加成的分子式吧,源于仔细观察,哺自博闻强记,成于断臂取血,等号另一头是生活悲剧带来的艺术,难以描述,难以复刻,难以传承。 并不是每一个男人或女人都是李国华,还有大量的男男女女式的毛敬苑存在,只是这个大家来找茬的游戏太过严苛,务必认真对待。世界总体上还应该是美好的,但大家的心中要同时保有玫瑰与利剑,善良、聪明与勇敢同时加持的人,距离幸福才不会太遥远。 无意过度消费此书,陋评只为传递真情,谢谢逝者的告诫!才女不朽!

  • 化学会呼吸
    太阳照常升起
    推荐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翻了书评区,有点失望;大部分人在表达自己的愤怒,少部分人在思考,但是太浅。 所以我准备写一篇我认为合格的书评。 首先这不是一篇简单的书评;而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产生的疑问以及我对这些疑问的思考与解答,所以他足足有上下两篇八千字,此篇为上篇。   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我查阅了很多林奕含事件的始末以及作者本人的采访,以及其他人对于这本书的解读。   并且在最后尝试从哲学层面进行更高层次的发问,以更高的视角来看待这个故事和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先把这些问题列出来:   房思琪为什么会“爱”上李国华。   学识丰富就可以代表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高有智慧吗?道德是否应该成为艺术的注脚。   伊纹为什么可以忍受钱一维家暴这么久?一个人读的书多就能代表他有智慧吗?   林奕含是房思琪的原型吗?李国华的原型后来被绳之以法了吗?房思琪最后为什么疯了,林奕含为什么会自杀?   什么是性,为什么说李国华式的强暴是一种对女性的大规模屠杀?大男子主义的存在逻辑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女权主义者?   注:以下有更多是我的思考,不代表都是对的,只是我想把心里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   首先简单复述这本书,大致讲的是十三岁的房思琪被自己五十多岁的补课老师李国华诱奸;此后,她试图爱上自己的老师,但是她失败了。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房思琪会爱上李国华?  也许有人会有疑问,这里面有爱吗?   我认为是有的,并且作者也是这么认为,下面是大致引用的林奕含生前采访时的一段话(有我自己的概括):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小女孩被诱奸被强暴的故事,如果非要她用一句话,这是一个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它里面是有一个爱字的。 思琪之所以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是因为她心里有欲望有爱,甚至还有性。 审美的快感让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首先,从房思琪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他会/要爱上李国华。   第一:那一年房思琪太小了,她只有十三岁,引用作者采访时的话来说就是,她和依婷虽然读了很多书,但是都是囫囵吞枣。   她对于爱、对于性、对于人生一切美好的幻想是模糊的。   作者林奕含表示,文中的房思琪是有原型的,怡婷和伊纹是为了建构这个故事大厦添加的。   伊纹就是房思琪长大后的样子,有着相对完整的世界观和文学素养。   思琪和怡婷遇见了伊纹也将是他们思想塑造和系统阅读的开始。   但是李国华出现了,他生生的截断了这一切。   怡婷作为她孪生灵魂的另一半,其实就是作者创造出来的那个本应该是思琪的样子,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思琪。   怡婷之所以幸免,则是因为她没有如同思琪一样生着一张漂亮的脸蛋。   接下来从李国华的角度分析,这是一只非常善于表演和自我欺骗的禽兽。   文中有一些细节,比如李国华十分喜欢古董,为什么他会喜欢上古董?是因为他真的懂这些古董所代表的的价值吗?   不是,而是他内心深处想要给自己塑造一种认同,自己是一个有风度有涵养的风流人物,而非一个罪大恶极的诱奸犯。 也许他自己也明白这是骗人的,但是这不妨碍他这样骗自己。 那他是怎么骗思琪和那些补习班的女孩子的呢? 首先他是一个貌似有些学识的人,学识对于成年人的吸引力都是巨大的,更何况是还在上学的学生。 而补习班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功利的地方;这就可以营造出一种画面,我是一个寂寞有思想的人,在这个功利的地方,这个功利的社会,没有人懂我。   然后他会告诉那些女生,我就是你幻想的精神伴侣,而你就是那个懂我的、可以解救我的人,我们这是爱情。   只是这种爱情是不被世俗所理解和允许的,作为老师我是背负了巨大压力的,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和你在一起;所以你不要告发我。   思琪虽然对于性和爱情的认识是模糊的,但是他生活的经验以及一些本能告诉他,这是荒谬的,但是她为什么事后还是回到了李国华身边,而李国华对此也是“胜券在握”的呢?   因为还有外人帮助他,这个外人是谁?是社会!   举文中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思琪把这件事告诉怡婷,得到的只是责怪和不解;她试探性的告诉母亲隔壁学校有个女生跟老师好上了,得到的母亲的回答只是“那个学生可真是个骚货。”   后来郭晓奇的事情也证明了,这件事情曝光出来之后,人们(台湾那边的人,并且是那个年代)更多会站在男性一边。   当然,这是后话,站在当时思琪的角度来说,他做出这样抉择的更多是因为自尊心。   自尊心让她害怕暴露在世俗残酷的眼光中,并且也让她需要一个心灵的港湾,一个可以解释自己遭遇和行为的理由,一个可以支撑自己灵魂的支柱。   而李国华的话其实就是描绘了这样一个乐园,在这个乐园中,两人是有爱的情侣,并且这种爱超越了世俗。   试图寻找他路的思琪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便走进了李国华布好的陷阱,或者准确的说是李国华联合世人共同布下的套子,把思琪给“吃”了。   ——   然后是第二个问题,学识丰富就可以代表一个人道德水平高吗?道德是否应该成为艺术的注脚。   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要分别学识的类型,如果这个知识指的是类似于数学物理这样专业类的知识;那么他只能代表某个人对于某个事物或者某个领域的理解较深;和道德没有关系,和认知水平也没有必然关系。   这个大家很好理解;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学历高不一定认知水平就高。   但是更高的学历往往意味着更优秀的学习资源以及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往往高学历的人认知水平是较高的。   但是如果是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大家,就一定道德水平更高吗?   曾经我也困惑于这个问题,后来找到了自己的解答。   首先是有联系的,阅读更多的优秀书籍,跟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是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情操的。   但是坚持道德总是意味着当事人要压抑自己作为生物和社会人的欲望,或者损害自己的利益。   所以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以及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更多是取决于一个人出身的阶级和他人生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的经历,以及他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身份。   一个心怀正义想要为他人和社会做点事的人,更多的知识有助于他更好的统筹力量实现自己;对于一个贪图享乐、意志不坚定、自私自利的人来说,更多的学识则会成为他获得利益的工具。   而且学识的人也是十分擅长自己为自己自圆其说、自我欺骗的。   然后是第二个小问题,道德是否应该成为艺术的注脚,说的明白点就是,艺术是否可以是违反道德的?   这个话题真的是太大了,我没答案,甚至连一套逻辑自恰的解释都没有,之所以要探讨这个问题,是因为这也是林奕含采访中提出的疑问。   在林奕含看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辜负了她们,它变成了一种巧言令色。   我自己对于艺术的看法是通过一种非理性语言的手法去传递一种观念;比如作者是用一本小说,一个故事来讲述社会中存在的这种丑恶与不公;而我则以另外一个比较逻辑的形式,来讲述和解析这种不公。   既然是传递一种观念,那么观念肯定就有对有错,或者说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当下的对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底色,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   包括李国华给房思琪勾画的那个故事,其实也可以算作是一种艺术。   这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房思琪会爱上李国华?   因为当时的她认知能力是有限的,甚至都不能理解那些文学想要表达的观念。   就枉论从这些文学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汲取养分。   如此更加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很可惜,在性和爱这方面,思琪的父母包括我们的父母多是缺席的。   一方面不让你早恋,却又会在适当的年龄催婚;他们以为不谈论性我们就不会接触性。   甚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爱和性究竟是什么,只会用一种简单的逻辑和道理来压制你展现出来的欲望与迷茫。   他们以为比赛还没有开始,明天总比意外早些到来。   ——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伊纹为什么可以忍受钱一维的家暴这么久?读书多就代表有智慧吗?   伊纹虽然是虚构的,但是在现实中肯定是有的,可能还不少,所以就值得探讨。   首先是前一个小文,我觉得除了伊纹比较柔和的性格,也因为伊纹觉得一维是爱她的。   而我认为这是她的误判,我觉得如果换做很多普通人,如果他和钱一维一样有钱,应该能比钱一维表现的更爱伊纹。   我也不是想说伊纹是爱钱,她家里面不差钱;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是她,对于爱情的理解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她把爱情更多寄托于一种表象的行为与标签,而非一种灵魂深处的交流与碰撞,一种理解与共鸣。   这种现象在我国也普遍存在。   而后者不仅是爱,也是很好的甄别一个人的方法,即使最终没能走到一起,也会沾染一身的星光,收获成长。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那就是伊纹一直没有自己正经的工作,而她应该有。   不只是经济独立,毕竟对于家庭富裕的伊纹来说,钱从来不是问题。   更重要的是,要到现实中去实践,通过与他们人产生沟通与联系去进一步的理解这个社会,去完善自己的世界观,去铸就自己强大的意志与信念,去重新解释一些词真正的含义。   比如“爱”“勇敢”“正义”“责任”“苦难”。   而非只是呆在象牙塔里面读一些文学书籍,这种脱离现实的生活方式是人正确认识世界的阻碍。   就算是只读书,也要读多种书籍,比如经济学、社会学、哲学。   其实这也是在回答第二个小问题,读书多就代表有智慧吗?   如果把智慧比作对于现实更具体的了解后作出尽量正确的选择,那么只能说是相关,不能说是决定,因为缺少了实践这一环。   为什么实践如此重要?   如果你读过毛选的《实践论》或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暂时和当下的真理。   因为人们看到和体会到的更多是当下的现实世界,而世界是运动的,这个当下也许只是一个高潮迭起中的一瞬间;昨天的真理在明天就会千夫所指匪夷所思。   其实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现代社会。   而书籍虽然可以记录过往的知识,但是记录者本人也会受到那个时空的影响;我们个人能够读的书籍是有限的。   即使把人类所有的知识加起来,距离描述真实世界得出真理也只能是接近。   而这时候在现实世界寻找智慧和印证自己的想法就至关重要。   如果拿一个计算题来比喻,那么真实世界就是那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思考的过程就是得出这个答案的过程,答案是可以纠正我们的过程的。   但是现实世界的答案也未必就是真实的答案,也许他也只是计算过程中的一个步骤而已,真正的答案隐藏在不为人知的高山之上,被人为创造的阴云浓雾所遮蔽。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跳出自己的眼前的局限,那么就需要读书,去看到后面的计算过程。   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如此往复,就是一个人追求智慧的过程,         虽然我批评了伊纹,但是实际上我对于伊纹是非常喜欢的,尤其是最后向来性格柔和的她恨不得去去杀了李国华。   这种人性所表现出的同理心和勇气,真的让人羡慕和敬佩。   也再一次证明了我前面的观点,要去体会世界。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