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会呼吸

化学会呼吸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化学会呼吸
    叶啸叶落
    推荐

    路上有坑,眼力不济,掉进去之后,若做不到“跌一跤,且坐坐”的放达,也不必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夹缠,更不要一跟头栽下就自怨自毁——前路尚远,错了就认,倒霉也好,幼稚也罢,被欺与侮,至痛而哀……首先识清世情,然后抚慰自心,再振作前行,“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风物长宜放眼量”。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一本沉痛的书,写在作者林奕含以身试险的生命路上,具有探讨女性生存路向的重大价值,也可以说这是一本关于女性成长的启示录,从十三岁到成年这段时期,是女性人格的形成期,诸多价值的识别与判定,对人性的体察与理解,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及文化背景的施造,再加上历史的遗存对个体的影响,女性的自我往往被遮蔽,被同化,甚至被埋葬,像长歪的或始终不能见到大空的孱弱的树,她们就这样囚于庸碌昏沌的生活之林,困顿、麻木、愚善、自欺,却不自知,任生命消耗于无觉无明。这样的哀恸,怎堪细思与承受? 房思琪与林奕含的故事,毋庸赘述,借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热爱文学的小女孩,被国文补习ls以爱之名Xq ,然后迫使自己爱上ls的故事。在这样的概述之下,我们于愤怒与怜悯外,更应去关注“爱上ls(sb者)”这一行为本身,作为一种选择,具有极高相似度的作者本人和书中主角房思琪为什么要走这一步,这样走去之后,悲剧为什么还是不可避免?一疯一死的结局,足以说明这一路向的危险性,林奕含写作的意义便于此得以体现,“抉心自食,欲知其本味”,用于评价林奕含的书写,是不为过的。 中国哲学的最大特征“天人合一”,一方面体现出万物和融的宁谧恬美,一方面也带来了主体缺失的危机,将这一逻辑引伸到具体实在的生活场景里,便会随之形成“无边界意识”。天人是不分的,情理是交融的,爱欲是莫辨的,人我是无隔的,善恶是相织的,在此种潜在的中间状态中,人心的据点要东飘西移,实在不可避免。林奕含谈到,书中李国华的形象具有生活原型,一为她中学时的国文老师,一为阅女无数的民国人物胡兰成,即使去掉政治、男女两大要点从《今生今世》的笔墨文字看胡兰成,也会使人对他的投机处处反感不已,尽管有人高赞胡兰成此书为修行之书,写民国人家、闾里风俗怎地绚烂至极,一粗一细读完两遍之后,仍然不肯苟同,胡兰成天生一副过滤贫苦的眼睛,天赐一副扯脱种种困扰的心性,尤其是美化生活的本领,寻常人轻易学不会的。胡氏对人生的理解,正是建立在毫无边界可言的混沌哲学上,失意的时候他说“连我的自暴自弃亦是好的”,意欲在男女之事上越界时他又说“一切都是好的,连我的坏念头亦坏得新鲜”,总之,他认为“人世无有不好”。于是,他能够做日伪政府的幕僚,他可以为旧式婚姻及其婚恋观大唱赞歌,他还能随心纵性将高花般矜持的女性摘到手“愈看愈好”之后,再另攀它枝,变相摧折。林奕含说,李国华是胡兰成的赝品。所以,李国华的“LT 癖”也不可能成为其心头罪恶,他是在一个个小小的女孩身上寻找爱情,他用“我于爱情是怀才不遇”这样的言辞,来使自己和十三岁的房思琪相信所有不当的行为是“因为爱情”,正是掩于“爱情”的名目,房思琪从受害者成为合伙人。读来欲哭无泪。无逻辑的离题是现代小说典型的写作手法,无逻辑也是生活事件贯连的本色,尽管如此,无逻辑却不能成为人脑的主使,放弃逻辑,等同于模糊边界,人必然从极高的文明跌入动物性生存的深渊。危急时刻,女性施行自我拯救要务,必先厘清逻辑,辨明是非。 房思琪悲剧,或者林奕含悲剧,成因是复杂的。但是,排在首位的当属女性自我边界意识的缺失,无论是房思琪自己,还是成年版的房思琪——伊纹,在遭到侵犯时都没有明确的自我防卫,两种不同的暴力与罪恶,在被“爱的名义”洗脑后的当事人身上顺当地展开、延续,令人不由追问:中国女性懂得爱情吗?哲学家邓晓芒说过,中国人的爱情是青春期的爱情,要求男女双方绝对地敞开,排除了个体的私密性,这样的爱情是儿童的、幼稚的,真正的爱情必须具有完全独立的人格,相对封闭的心灵空间,拥有自由意志,彼此理解、尊重,须在这样的基础上寻求爱的相遇,也才能满足爱情求新求变的需要。易中天说,中国女性多母性,少妻性。其本质与邓晓芒的观点大致相通,所谓妻性,不就是女性自身角色的显现吗?而女性自身角色的显现,必须由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来完成,女性自我意识又必须建立在独立人格之上,没有独立人格,女性在情爱中就只有一味的疼爱、忍让、包容、牺牲,把母性粘裹于女性本体之上,淹没了女性本身的性别意识。书中的房思琪们,对爱情的认识何其局限,甚至造成了对爱情的误读。爱情不是退让,不是承受屈辱,不是自我催眠,更不是容忍伤害。 痛,还可以再痛一点,因为痛是不知道痛的。虽然林奕含让书中的伊纹走出了困境,在爱情的路上重新出发,收获幸福。现实的林奕含却没能抓住美好的婚姻好好活下去,在小说出版后不久便结束了仅仅二十六岁的生命。重度抑郁的林奕含无数次自杀未遂,她只是将书中的房思琪写到疯而已,自己却挣扎不出死亡的泥潭。她说,这个故事耗尽了她的一生。可见,事件与讲述的沉重,令人痛心。由书中的叙述其实亦可窥看到林奕含过不去的心结——这样的自己太脏了。首先,由古老的贞洁观念而来,脏的是被侵犯的身体;然后,以爱情的名义接受侵犯使自己活下去的初衷演而化作真正摇动心魂的爱,这样的人性怠惰也是脏的;最后,归结到文学、艺术的蒙蔽性上,认为自己“被文学所误”的房思琪和林奕含,也将之划到了脏的区域,而曾经的她们对文字如此痴迷。“脏”不过是一种视觉效果罢了,怎么会层层加码后变成生命的枷锁和刑具呢?书中的房思琪、伊纹、怡婷,书外的林奕含,都是嗜书有癖之人,她们谈及的波德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活着》,还有中国的诗教传统,莫非全是致人软弱的短匕长矛吗?在书中读到黑暗与无奈的时候,或许更该留意作者以书写反对黑暗、抗争命运的勇气。在思及一种文化的弊病时,也应想想这种文化何以使绝大多数的人较健康的活着,而没有退出人种圈。脏,并不是绝症,可以擦抹,作为固有的观念,更需要从源头重新认识。人性的怠惰固然不好,我们可以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性的反省,及时从习惯性的舒适里面走出来,意识到“脏”的存在,再尽快遏制“脏”下去,这一系列与“脏”对抗的历程,谁能说不是更洁的“洁”呢?再者,“文学”“艺术”本为人造之物,既然是物,“脏”与“洁”的意义均由人赋予,说它们具有美化与遮蔽功能,那就要对其使用对象与时机进行一番斟酌定夺,不加分辨地盲目接受,才是致人物化的祸首。最后,身体的“脏”是怎么回事呢?男性遭遇侵犯,难道也有“脏”的观念绑缚在心上吗?视受侵害的身体为“脏”,其实还是他者认同的问题,涉及到他者认同,就牵及积淀的观念、文化背景、历史遗存等,总的来说,过分依赖他人及外部的评价体系,也是人格缺陷的又一表征。“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什么不能决定它脏不脏,需要别人来为“我”决定还不算,“我”还要用别人隐形的评定来折磨自己,献出生命,值得吗?我们不需要阿Q式的自我超越来活下去,必须真正追寻并建立起独立自由的人格。 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一度唤起曾经读到港台小说那种软语呢喃的甜腻,辞章的华美多到让人难以忍受,用林奕含的话来说,这种工笔细描实在是太细巧了点,她的用意在于雕琢出黑暗边沿诞生的美,她反复提到的小旅馆地毯的花纹,她言及“曹衣带水,吴带当风”传递爱情的别致动人,她要跟大自己三十七岁的恋人共同背起十字架时的决心——美,也是祸及人身的一种利器。囿于性别的原始功能吗?女性的生存视野,很难由男女、家庭而跨入社会、时代、精神、思潮、人类命运等大的领域,能摆脱狭窄空间,将注意力从凝固的爱情中转移出来的女性少之又少,究其根源,也许还跟女性直感式的生存方式稍有联系,敏感、细腻、温柔、善良、耐受,一方面是女性标志性的美德,另一方面又是阻碍女性健全人格力量的陷阱,无论如何,在完善理性能力的路上,女性必须再努力。 房思琪的悲剧,还有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成因——那就是受害者面对伤害时的主动沉默。伊纹对丈夫酒后的殴打是不说的,房思琪对老师不一样的“爱”也是点到为止的,她们为什么不说?全书最精彩的一句在结尾,在说自尊,“自尊?自尊是什么?自尊不过是护理师把围帘拉起来,便盆塞到底下,我可以准确无误地拉在里面。”这一结句,颇有黄钟大吕的余音,久久萦绕不绝。自尊,等于掩饰鄙陋和包藏黑暗吗?如果是,也不过是廉价的自尊罢了。高贵的自尊,应该是以正确合理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尊严,甚而与共同遭遇的人结成联盟,拆毁那些不合理的墙,砍倒那些蛮横生长的树,还世界以文明应有的秩序。低廉的自尊盖着的,是人性的怯懦吧!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说与不说,关乎存在与否,爱要大声说出来,恨也是,痛也是,恶也是,有表达才会有更正,不是吗? “星沉海底当窗见”是李商隐的佳句,虽然描述的是极梦幻炫美的场景,但在思考房思琪的悲剧时,却反复跳跃在意识之间,大而亮而炽烈的孤星,重重砸进深海,那种无可挽回的美的消逝、生命被丑恶残忍剥夺的巨痛,叫人忘记呼吸。讲了那么多的大道理,愈觉空虚无比,在此祝福美丽善良的女孩子、妻子、母亲们,愿你们幸福:人生很短,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不能,做自己不讨厌的事。如果再不能,至少不做伤害自己的事。 前路多迢遥,人心待昭昭。擦亮眼睛,当心脚下,不要被坑到。

  • 化学会呼吸
    廿一月月୨
    推荐

    尽管最近这眼睛有点儿涩,但是希望在这本书上留下个书评的想法却也足够真诚。呜呼哀哉,作者终究还是回到了十三岁,天堂中永远定格的十三岁,没有施暴者,也不存在会让自己扭曲爱上施暴者的行尸。 这本书就像作者本人分裂出来的平行精神世界。伊纹姐是未来的自己,一维便是那个视世间一切为理所应当的老师,年长且家暴,伊纹对其崇拜深爱着。毛毛这种完美得近乎不存在的人,也反映作者内心深处极度渴望得到的爱与关怀“我想替这个世界向你道歉,弥补你被抢走的六年”。 晓奇便是对老师恶行有反抗意识的自己,也是一个被社会道德绑架后用行动去自我毁灭的自己。“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因为人不愿意承认世界上确实存在非人的痛苦”。 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能通过作者的世界阐述出来却很困难,犹如能对作者本人的痛楚心照不宣一样,终究还是无法明白这切身之痛,好比书中怡婷请求老师用对待思琪的手段重新在她身上重现一遍借此让怡婷感受思琪经历过的痛苦遭到拒绝一样!

  • 化学会呼吸
    无柯比霓
    推荐

    所谓世人 不就是你吗 从书中暴力事件中我想到了些什么。 很多女性朋友推这本书,说这本书讲一个女孩13岁被强暴但女孩爱上了加害者。我初闻只觉得有些麻木,我很抱歉这么说听起来很没有人性。在我读完本书以前我觉得这种事离我们很遥远,发生的很偶然。起初听到事件的暴跳如雷也会渐渐变成不痛不痒。尤其是最近红黄蓝幼儿园爆发的事件,只是觉得这些事就是会发生在当下,滋生在阴暗角落让我们气愤但又无能为力,听到这类事件的发生我们只能哀叹,愤怒,扼腕随即忘记。后来我读完觉得这种事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旁,可能我码字的现在就又有女孩陷入了书中这样的事件。完成这种暴力事件的参与者不只有加害者和受害者,当然这是后话了。 我同时对受害者爱上加害者这件我看来有点病态畸形的想法产生了兴趣,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小女孩能爱上一个强暴者,我看了采访这本书的作者林奕含的视频,这是个多美的女孩,她不仅仅是五官的美更是言谈举止那种淡淡的美,那种拥有诗歌词句信手拈来的能力...灵性的美。随即我又了解到她就是经历了这件事的本人,并于26岁自杀,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本书应该是非常有质量的,我说的质量不只是文学质量,更是无法想象作者用怎样的心情以及状态一遍一遍撕裂自己的疮疤给世人看呢。我引用一句采访时林奕含本人初次看完自己的作品后的一句话“干,真他妈的残暴,这本书。” 是的这本书真的太残忍了,我说它残忍是它把一个50岁的道貌岸然的一个老师李国华强暴诱奸一个个小女孩这件事本身写的历历在目,女孩们刚开始都是极度抗拒的,李国华打到她们肯为止然后再编一些情话让女孩们爱上他,以为他是爱她们只不过爱的方式太“粗暴”了,把人性的黑暗写的太具体。书中这么写的“李国华第一次听说有女生自杀时,那歌舞升平的感觉,他觉得女孩子为了他自杀是对一个男人最高的工位”多畸形阴翳的想法。但这本书又有些美,我第二次提到美了,像林奕含本人一样整本书有点灵性的凄美。林奕含说这本书不是一本愤怒的书,不是一本控诉的书,说其中是有爱的。我理解她说的可能是房思琪对强暴者李国华病态的爱,心理学有个专业名词解释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李国华或许也是有爱的,可他爱的不是这些受迫害的女孩子们,他爱的是这种语境,这种场景,他自己这个状态,他设的这个局,他是局内人。 除非读者装聋作哑,否则绝不会对整本书的暴力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定或多或少都有点感触。我第一个感触是我想知道李国华这类人为什么就可以把坏事做的如此理所应当?书中有个对白是这样的房思琪13岁被强奸以后并不情愿的做了李国华整整五年情人,18岁的房思琪问李国华“我有时候想起来都不知道老师怎么舍得,我当时那么小”“那时候你是小孩,我可不是。”不读这本书我竟不知这世上还有这么理直气壮自以为是的恶意。前阵子正好读了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里面是这么写恋童癖的,很少有人会将儿童作为性对象,将儿童作为替代品的通常都是那些个性软弱的性无能者。同时李国华对强奸儿童这件事应该丧失了基础道德判断,甚至可以通过自己的知识体系去为自己开脱,对强奸儿童这件事本身失去了羞耻心和厌恶感。弗洛伊德还提出只有羞耻感才能阻止甚至彻底治愈这些变态欲望。这是其一。 房思琪又如何能做到被强奸却一句话不说,整整被强奸五年?我首先想到的是家庭教育。书中也提到了房思琪吃饭的时候说“我们家什么教育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她母亲是这么回答的“什么性教育?性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思琪知道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永远缺席了,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思琪也曾经试探过想告诉父母,说“听说学校有女学生和老师在一起”她母亲又是这么回答的“谁这么骚?”所以我说发生这种暴力事件的参与者不仅只有加害者和受害者。家庭教育的确实,家长的无知更像地狱。再来是社会的冷漠了,当其中一个小女孩试着将自己的事贴在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评论是谁让你这么骚。现在的社会好像更倾向于说为什么是你被强暴了?是不是你有问题,你遭受了暴力事件是不是因为你太欠暴力呢。这种思想太荒谬了,太可笑了。也太方便了,让受害者闭嘴,让李国华更加自由。这是其二。 书中还有两个人物我起初没读懂设立的意义,第一个是伊纹,婚后遭受了五年家庭暴力的房思琪的邻居,漂亮大方有智慧,可对暴力事件软弱无力反抗。第二个是怡婷,一个和房思琪精神上双胞胎的同龄女孩。我后来读懂了,这两个都是房思琪的平行世界,第一个可能是没遭受李国华迫害的长大后的房思琪,同样的温柔如水,但又同时遭受暴力。第二个是没那么漂亮的房思琪,因为没那么漂亮,李国华在同时面对她们两个的时候不会选择怡婷,可及时怡婷过得再好再差,再风光再低俗,再昂扬再蹉跎,房思琪都无法感受了,或许她在13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人只能活一次却可能死很多次。这为其三。 房思琪最后在书里彻底死了,精神上的死了,她疯了。原来人生如同身外之物,这么容易被剥夺撕裂。思琪连那种最庸俗,呆顿,刻板的人生都没有办法经历。我读到这本书最后读出了一点希望,李国华这个人面兽心的加害者阉割了这些小女孩的身体,自由,进而谋杀了她们的一部分乃至整个生命,但林奕含还是把它全部写出来了,她希望敲响警钟给世上别的女孩子们,更是写给这个社会,也写给这个平凡的我,曾经我特别讨厌平凡这两个字像苍蝇一般来回飞嗡嗡作响,但现在我更想拥抱生活,我没有遭受这种非人的痛我体会不了我只能带着作者这份希冀去好好生活。看到这本书的人是幸运的,我们不用接触就能看到世界的背面。 所谓世人,不就是你吗。

  • 化学会呼吸
    🍀keettyଘଓ
    推荐

    对于这个故事,我也不做书评了。我也没有书友们那么精妙的文笔,我只能说无语。或许有一天,我会把作者精致的人像用彩铅绘成一幅画,来作个美好的纪念吧。日后偶然拿出画像看看,勾想起曾经阅读过这本书,想像作者经历过的曾经,它给这个人世间带来什么警示。时而仰望蓝天白云,时而想想这个琉璃世界,一切感触尽在不言中。

  • 化学会呼吸
    推荐

    人间失乐,何以复乐   “乐园”,在圣经中即指伊甸园,耶稣造人类祖先男人亚当与女人夏娃,并安置于伊甸园中,因此,乐园可以看作人间的乐土。因蛇的引诱,人类的祖先偷吃禁果而犯下原罪,被上帝流放,是为“失乐园”,后人类通过末日审判获得救赎,重新回归乐园,是为“复乐园”。      那么选择“乐园”“失乐园”“复乐园”为三个章节名称的作者,又在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以读者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老师(李国华)利用职权诱奸,强暴,长期性虐待一个少女(房思琪)的故事!少女思琪,聪慧漂亮,爱好文学,她本可如千千万万豆蔻年华的少女一般,享受成长的酸甜苦辣,或许会有青春期的小烦恼,但大体上总是快乐的,然而,这一切停滞于一场蓄谋已久的性侵,她困于十三岁那年,青春腰斩于此,走不出,摆不脱,而最终崩溃,精神失常。而施暴者则依旧在利用自己的教师职权,利用自己编织的语言的网,思想的丝,在继续捆绑如思琪一般的少女,实施着残暴行为。    故事是一个残忍惨烈的故事,却又是一个改编自真人真事的故事!正是来源于真实,才让人更触目惊心,才更让人愤怒!而让人更为悲痛的不仅仅是施暴本事,还有他人加注受害者身上的二次伤害,以及思琪摆脱不了,走不出困境后不得不强迫自己爱上施暴者这个看似荒谬实则惨烈的行为本身的含义。    作者曾对故事的解读是“这是一个女孩子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为什么会爱上诱奸犯?为什么会爱一个毁了你的人?这是爱吗?    我们可以这样试想,一个读着普鲁斯特,福楼拜,波特莱尔,陀思妥耶夫斯基长大的女孩,从小的诗教让她迷恋于文字,文学,所以,在一次次的伤害的间隙,她是被语言俘虏了,或者说,被李国华有意编织的语言所蛊惑了。这些语言本身对于思琪有一种致命的美在这里。  “我在爱情,是怀才不遇” “你现在是曹衣带水,我就是吴带当风” “都是你的错,你太美了” 而懵懂的她尚难以分清这些层层语言包裹下的险恶用心。   语言或许只是形式,更为重要的,是所谓的教养,加诸在身上的礼教,注定了深受其语境教育下的思琪选择了沉默,因此注定被持续伤害,自尊心是针,会缝起他的嘴,而她又太痛苦了,这种痛苦又不能诉之于口,不能求救,不能展露;只能持续痛苦,她能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你爱的人要对你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思想是一种多么伟大的东西!我是从前的我的赝品。我要爱老师,否则我太痛苦了。”这才是事情恐怖之处,面对邪恶,你能想到的不是拒绝,不是战斗,不是呼救,而是沉于这浓黑,爱上这浓黑,靠这一种“爱”,给自己的行为一个活着的理由,存在的理由。    可是,这正常吗?它不正常,可是它却然发生了。    这是爱吗?显然,这并不是正常的爱。然而,思琪后来在一次次的问李国华,你爱我吗,我想她是希望被爱的,她也是尽了很大的可能去爱的。可是,这种畸形的爱恰似思琪自己给自己吹出的泡沫,最终在思琪成长后,它破灭了。长大后的思琪终于看到了事情的本相, “他硬插进来,而我为此道歉”只是,清醒明白的思琪或许再也无法面对这些过往,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更大的悲剧。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屠杀,是房思琪式的强暴”    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整个社会都参与了其中,甚至在其中扮演了协助者,参与者的角色。    先看社会环境,回到最初的“乐园”,它真是乐土吗?在思琪生活的大厦中,人们表面欢乐的聚餐说笑,实则自私而冷酷,面对他人的痛苦,如伊纹姐姐被家暴,大家心知肚明,却没有人去关怀;面对受害者,不是同情,而是冷嘲热讽,指责侮辱。 我们在把视线往外延伸。 “你跑去伤害别人的家庭,我们没有你这种女儿”(另一个被伤害的女孩郭晓奇的妈妈如此指责女孩) “所以,你拿了他多少钱”(网上键盘侠针对晓奇在网上公开被伤害的事的评价) “你到底在干吗,你好恶心,你真恶心,离我远一点”这是思琪的灵魂双胞胎,亲密小伙伴怡婷对此事的态度。 无论陌生人还是亲近的人,甚至越是亲近的人,在面对身边的人发生了类似这样事情的时候,一定对她造成二次伤害。 …… 而我们或许还自以为站在道德的高处,却不知我们也是一个看客一个帮凶。    正是大家对此的漠视甚至指责,纵容了那些李国华们。 “他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她自己的错,连她都觉得是自己的错。罪恶感又会把她赶回他身边。” 或许正是人们观念上对于弱者的歧视职责,以及犯罪成本之低让性侵事件才会屡屡发生。    再看相关教育,当思琪婉转的对母亲说,我们的家教什么都好,就是没有性教育时,母亲的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而思琪妈妈的话恰恰不是个例,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有多少学校的生理课是让学生自己看,或者上自习。有多少家长在孩子青春期到来之前会坦诚的教给孩子相关知识,有多少家长会对女孩进行安全教育,底线教育,会对男孩进行爱情观和责任的教育。有多少孩子在懵懂好奇的年龄自己偷偷摸摸的获取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可能本身就是错误的,生活在一个性已经相对很开放的社会,对于性的教育却依旧滞后。 正是这些缺失,导致了一次次的悲剧,乐园不是乐园,失乐园却是被从地狱流放(可参见晓奇被老师的不再“爱”所流放),复乐园内依旧粉饰太平,这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怎能不让人为之痛苦。    痛苦的不止是作者,还有作为读者的我们。       然而我们不应该只从这本书中看到痛苦,痛苦有时候也是力量。     作者说她的写作“不能救赎自己,也不能救赎任何人,不能改善任何事情”,而我想说,我们应该感激这些勇敢的发声,感谢那些走出来,揭露黑暗的勇士(如近来的“我也是”反性侵活动),正是这份直面痛苦的勇气,刺破世界的虚幻,它让我们看到生活的阴暗一面,只有直视深渊,我们才能知道我们该做些什么去改善这个不太美好的世界。     虽然,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虽然世界依旧危机四伏。但是,此时此刻,至少我们知道,面对犯罪,我们要勇敢的说不,我们可以加强教育,我们可以强大自己(《摔跤吧,爸爸》中的女孩们做的那样,当然我更希望社会环境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而不是必须我们自己扛起保护自己的大旗),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加重刑罚,提高犯罪的代价(一如《熔炉》的出现改变了韩国社会对性侵的量刑)。     我们一路奋斗,除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或许我们也可以微弱的改变一下世界!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我们应该认真去读的一本书!

  • 化学会呼吸
    Judy魏
    推荐

    作为女性,深深地同情书中几个女人的不幸遭遇。在如今这个文明的社会,性侵和家暴似乎是只增不减,男性在这个科技发达,高度文明的时代有时候不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精力,因为他们不用为了喂饱肚子而要去与野兽搏斗,竟然把这种暴力实施到自己的家人身上,令人发指;他们为了那无处安放的性欲,竟然不惜毁掉一个人的前途,而且是未成年人的,这与禽兽何异!估计这种事情,只有到了无限发达的社会,到了两性完全无差别,实现无性生殖的时候才会消失吧,那会是什么时候呢?悲剧一直都在上演,只是希望会越来越少。

  • 化学会呼吸
    哄哄
    推荐

    在开启本书阅读之前,林奕含铺天盖地新闻了解过,友人读罢也是捶胸顿足至扼腕叹息。“如果她没有去,如果她还在…” 我义正严辞道“我倒不觉得有多么可惜,不疯魔不成佛。她的视角就是迷乱,世界就似癫狂。也许绝笔的状态就是肆意放纵这种生长。在她眼里什么都是这样,她已厌世,文字只是抒发最后的情绪,就像梵高的星空,他只是画,一直画,没有目的的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迷乱, 世界依然颠倒, 生与死重要吗? 死亡也许是最简单明了。 因为事已至此,我不会假象如果她没死…会怎样怎样,… 如果只是如果,可惜世上没有如果。 回到书籍本身,这本书我读得很慢 很慢,读到第七段,我又返了回去。我把房思琪的细腻放在嘴里咀嚼,反反复复_ 看着她敏感的神经一跳一跃,我的心也跟着一跳一跃… 我试着融入她的世界,把第三人称变成第一人称,我学着她微弓着身子,掩藏着内心,然后跟她一样的骄狂,我试着去站在山颠,趴的山崖间,探出整个身子于悬崖之外,歪着脖子,俯瞰这个世界。原来这个角度,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是世界的问题,可能只是我的角度问题,同样一个世界,你的世界五彩斑斓,别人的世界却在阴沟糜烂 龌龊不堪。 倒立是什么感觉?只是为了让眼眶里打转的珠子,不要坠落,我要倒立,马上 即刻,让它流回身体。 她的文字有点放浪形骸 又有些自由散漫、犀利洒脱,完全畅游在她自己的文字世界,让人不得不沉醉其中 湮灭。 我能感觉 没有传统的文字构建结构,只是自由搏击一样 自由组合。她找到了自己特别的一种述说方式,虽然这个方式显得有点暴力,还是连续暴力,但是谁管读者呢,你不是被带着节奏走的那位么… 她喜欢把文字生掰硬扯开,探寻里面,就像解刨自己的身体,撕扯开来,深扒一层一层又一层 她的文字有点癫狂 迷乱,像徐克电影的片段,剪辑非常精彩 穿插交替,一闪一闪,配合光与影的流光溢彩,你能想象到这种梦境的真实, 它撕裂开你的心,揉捏着你最柔软的部分,捻碎… 泯灭。只剩下空洞的躯体,灵魂漂浮在空中,看着支离破碎的自己,你们之间唯一的牵扯, 就是撕裂般的疼痛_ 她的文字就像被斩断的半截蛇头,蛇头快速的弹了起来,其速度恰是离弦的快箭,一口死死地咬住了阅读猎物的脖子,无差别的一起埋葬 沉沦。 我感受着石子坠入深渊的感觉,享受着坠落时,风从耳边吹过呼啸的声音。 我感受着思琪的惨伤,但是我不想把它套用在奕含身上, 因为,我心疼。就像拎干毛巾,滴出水来的疼。我希望这种疼只停留在小说里,让我这样感受一次,我都疼。我怎么能把它再具象化.. 眼泪冲撞着鼻腔,一阵阵酸涩往外不停的冒,无以复加。我倒是希望,思琪能呐喊出来,哭出来(实际采访片段她诉说 连哭她都习惯不发出声音), 让泪流出来,而不是 躲在洞穴里面,被恶魔拖入深渊... 烈日之下,我忽然感觉到一丝悲凉。 施暴者逍遥自在,受虐者却肝肠寸断。她厌恶他,也厌恶自己,她鄙夷着他的丑陋, 也鄙夷自己的肮脏,她把那叫做进出,她管那就做抽搐。 这种迷幻,就像我在阅读此书时,我分不清思琪? 奕含?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有点凄凄惨惨戚戚哀哀的忧伤… 还反复去咀嚼这种哀伤 伤口就像我一样,是个倔强的孩子,不肯愈合,因为内心是温暖潮湿的地方,适合任何东西生长。 奕含,思琪··· 思琪,奕含··· 我没有办法,每一次呼喊思琪~呼喊奕含~ 我都带着琼瑶式的腔调,尔康似的柔情~ 我要把你揉进我怀里,心疼到胸口发闷。 一个字,一个词的悲恸,像洪水一样往外泄。 你很难逃过,洪水湍急冲走一切,夹杂泥沙·, 翻滚,拍打·· 每一浪一浪的击打,都在心里揉捏百次· 你无法呼救,无力逃脱·· 激流冲撞着你的胸腔,恐怖的不是溺亡,而是看见自己溺亡的过程, 恐惧就硬生生拉到放大镜下,陡然放大100. 世界,那有什么世界··· 洪流,那管什么洪流. ———————— 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听着电台广播,看着天空依然湛蓝,晚霞映在西边,穿透云层的蓝,仿佛世界依旧美好,所有都是幻境。 只剩下胸口 隐隐的痛,提醒我 它存在过,它存在着。 疼痛可以复制,但是林奕含的文字无法复制。 字字诛心,悲伤化成雨水,一滴一滴的滴落,连成大雨,磅礴大雨也无法压制住棺材缝里散发出来的腐尸的臭味。压不住这棺中的怪味儿,旁人都被熏得脑门儿发疼,捏着鼻子强忍着,往恶臭漫溢的棺材里面看了一眼,这不看还好,这一看就完全忍不住张开嘴哇哇的吐了起来。 所以奕含在维权无果的情况下,选择用文字记录,细节的解剖自己 让他人观看人之恶 人之罪 人之痛,让你不会经历也体会那种百转千回,帮你撕开伪善 看清人面兽性的真相,恶 就在身边。保护好自己 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马伯庸曾在谈到写作的过程当中有讲,他会把某一个画面或某一个视角在脑中演练,反复的演练,丝丝入扣,根据各种的外部条件变化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创作的一个过程。那么林奕含在创作这本小说的时候,可想而知她经历了什么,她经历了不止百遍千遍,细思极恐。 看着这个纷乱复杂的世界,心理还有一丝窃喜,喜好我只是来参观,我不用生活在这里。我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羞愧,因为思琪在里面待了1825多天的日与夜。 我宁愿相信她永远都是房思琪,而不是林奕含。 因为我在书中给了房思琪一个棉花一样大大的拥抱,而我在现实生活中,再也遇不见林奕含。 谨此献给奕含逝世三周年。

  • 化学会呼吸
    满满
    推荐

    读这本书时,被沉重的感受压抑到喘不过气来。房思琪,一个未成年少女,被披着文学外衣的李国华性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与内心的折磨,她只能欺骗自己她是爱他的,他是她的初恋,是她的乐园,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在痛苦中得以活下去。思琪说:“我们的家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 妈妈诡异地看着她,回答道:“什么是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性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还没开学……她也曾问妈妈听说学校里有个女同学和老师在一起了,妈妈说那一定是那个女同学骚,这句话的出现成为压倒房思琪的最后一根稻草,她明白她的孤独不是一个人的孤独,是根本没有人的孤独。 我们不要责怪受害者不坚强,因为再坚强的人都可以被创伤摧毁。思琪最后疯了,而作者林奕含也终究没能走出阴影,无法与痛苦和解而选择以残忍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许伊纹是除了房思琪之外,第二重要的女性角色,在书中她被描述成如同房思琪长大后的模样,她被丈夫家暴,但却如同绝大多数女性一样,为了家,为了声誉,一次又一次的原谅丈夫的粗暴行为,直到她被打到流产,才决定结束这长达六年的婚姻,但她亦或是幸运的,因为她最终遇到了爱她的毛毛先生。 我们社会对于“性”这个字眼如同禁忌一般,强暴一个女孩,整个社会都觉得是她的错误,连她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殊不知她承受着多大的痛苦,而施暴者却逍遥法外,过得滋润,寻找下一个施暴目标,我们应该反思房思琪式悲剧,不要做事件中的施暴者,也不要做事件中的旁观者,更不要成为事件中的受害者。我认为这本书无论年轻年老,男性女性都值得一读。我们应该懂得谈性不可耻,不谈性色变,性教育的缺失才是最可耻的。

  • 化学会呼吸
    小王子
    推荐

    【2020·1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林奕含 整体评价:★★★★☆ 阅读难度:★★★★★ 关键词:性侵;性教育;认知失调;家暴 ①本书是林奕含以自己幼时遭性侵的真实故事为题写的小说。 本书的阅读难度之所以是五颗星,不是因为文字本身多深奥,而是阅读本书需要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每当我读到小小的房思琪被李老师性侵和李老师种种无耻行径时,我都愤怒到不得不中断阅读。 ②【文学比较】我读了这么多书,让我有这种感觉的也只有两本,另外一本是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讲的是一名少女被三位少年强奸致死,父亲报仇的故事。我当时就非常支持父亲一定要手刃仇人的心情,现在也无比理解《必须找到阿历克斯》中阿历克斯一定要亲手把硫酸灌进那几个人的嘴里。我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是这样的心情。 但是,非常可惜,不是所有被性侵的(男)女生都能像阿历克斯一样奋起反击 也不是所有性侵别人的人都能得到报应 更多的时候受害人都默默忍受,加害人逍遥法外 不幸的是,但还有更可怕的模式 ③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认知失调效应,它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 具体的实验过程篇幅原因不再介绍,我们只举一例生活中的例子: 假如你省吃俭用花了2万块钱买了个包,买回来后才发现是假货,你会跟别人说这是假货吗?显然不会,你只会跟别人吹嘘这个包有多好多尊贵,因为,如果你告诉了别人真相,只会证明你是个傻子,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但问题是,久而久之,你会相信自己的谎言,你会真的觉得这个包值两万。 简而言之,认知失调效应就是当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时,即产生了认知失调时,在现实不可改变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扭曲自己的信念。 认知失调效应看似违反常理,实则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不幸的是,在被性侵的女孩身上,也可以应验。 13岁的房思琪被李老师性侵后,她像任何一个遭此劫难的女孩一样痛苦,迷茫,绝望,但她强烈的自尊心让她拒绝说出一切。信念(她不爱李老师)与现实(她和李老师做了)发生了冲突,在现实不可更改的前提下,她的内心产生了奇妙的变化 她只能强迫自己爱上李老师: “想了这几天,我想出唯一的解决之道了,我不能只喜欢老师,我要爱上他。” “但老师说爱她,如果她也喜欢老师,那就是爱。做爱。” 只有第一次她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迫的,后面都是她主动去的李老师家。 同样一幕也发生在大学生郭晓奇身上,她的信念是“自己是纯洁的”,现实是“她被李老师多次奸污又被抛弃”,于是她开始放荡自己,不择对象的疯狂与未名男性发生关系,让自己“变脏”。 ④更不幸的是,加害者懂得这个心理学原理 李国华让房思琪和刘怡婷写作文,让她们写“诚实”,房思琪写道: “我为数不多的美德之一就是诚实,享受诚实,也享受诚实之后带给我对生命不可告人的亲密与自满。诚实的真意就是:只要向妈妈坦承,打破了花瓶也可以骄傲。” 李国华知道,那个年纪的女生“越是写自己,越是不像自己”,他看破了房思琪的自尊,他知道她在这方面一定不会“诚实” 更可怕的在后面,李国华后来“想到书里提到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以前叫做退伍军人病的。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的症状之一就是受害人会自责,充满罪恶感” 想到这些,他的第一反应是“太方便了” 流氓会心理学,真是比流氓会武术还要可怕。 ⑤房思琪并非从未想过逃离、求助、反抗 她曾至少两次求助于父母 第一次她说“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差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 她明白了,在性教育中,她的父母将永远缺席,将永远自以为是的觉得那根本不需要,母亲毫无察觉,甚至还多次托李老师“照顾”房思琪。 第二次她轻描淡写的和妈妈说: “我们学校有个女生和老师在一起了” “谁?” “不认识。” “真不要脸。” 她明白了,如果她和母亲说出实情,这个评语就会加在她的身上,从她母亲的口中。 房思琪的求助,的确过于委婉,但真正封死她的希望的,则是她母亲的麻木和无知。 这样的母亲,告诉她又能如何呢? 这给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意识到,假如有一天我为人父,孩子的性教育一定不能缺席。同时,一定要反复告诉孩子,一旦有人侵犯你一定要告诉父母,父母会给你无条件的支持,绝不会批评你。 ⑥怡婷和伊纹姐姐,也许是真实存在的,也许是作者杜撰出来的。前者是思琪灵魂上的双胞胎,却因为长相不同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后者则是长大后的怡婷,在默默忍受着女性的第二种劫难,家暴。伊纹最终拜托了自己的丈夫,重新拥有自己的生活和爱情,一定是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可惜,我查了林奕含的履历,她甚至已经结婚了,但还是自杀了。 而性侵她的老师陈星,因为证据不足免于起诉。 法律作出这样的判决,也许有其程序正确性,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更多可以“疑罪从无”的人 我认为这个锅不该由法律来背,应该由性教育的缺失来负责 这不是中国大陆独有的现象,在台湾,在意大利,在美国,全世界都如此。 这就是我2020年3月读的第4本书,和前三本:《八月的星期天》、《Z的悲剧》、《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一样,也是一个悲剧, 不同的是,这次是整个世界的悲剧。

  • 化学会呼吸
    翡翠森林🌿
    推荐

    房思琪—林奕含的灵魂震曲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是一本文学有高度、思考有深度的书。此书翻阅了几遍,此刻我的身体是呆滞的、麻木的,灵魂还在书中游走,它受到了极大的震惊,仿佛留在书中出不来了,它在哭泣,在愤懑,在呐喊,却哭不出来、喊不出来。这种无力感,让人心力交瘁。 我眼睁睁看着这个小女孩,被恶魔的爪子一步一步拖进黑暗的地狱,而我就像她看不到、更触摸不到的魂灵,在一旁呐喊,她却什么也听不到,我只能无力地看着悲剧上演。 小说穿插着两条线。第一条主线—诱奸:十三岁的房思琪,被补习班五十岁的老师李国华诱奸,长达5年的性侵,让女孩最终精神崩溃,住进疗养院。第二条暗线—家暴:思琪与其灵魂双胞胎刘怡婷的共同好友伊纹,伊纹遭丈夫一维长期家暴,伊纹忍辱负重多年,一次次原谅,对方一次次重蹈覆辙,导致伊纹流产,伊纹最终提出离婚。 李国华这个毒蜘蛛,用房思琪的自尊心织成一片网,一片透明的,却裹得紧紧的网,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的人出不来。他用作文辅导做诱饵,未谙世事的房思琪果然经不住诱惑,不幸落网。他想,一个如此精致的小孩是不会说出去的,因为这太脏了。自尊心往往是一根伤人伤己的针,但是在这里,自尊心会缝起她的嘴。他不仅要让她嘴上密不透风,还要让她心里服服帖帖。于是,他又布下文学这个天罗地网,用文字编织爱的谎言,在网上洒满蜜汁,把这片网再加牢加固,让她挣扎不掉,逃脱不得。而他,就可以随时随地、肆无忌惮地享用这顿初生小羊脸的美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毒蜘蛛,一点一滴,蚕食她的肉体,侵蚀她的灵魂。让她从活泼乱跳的少女,蜕变成枯枝败叶,然后弃之不顾。而这个毒蜘蛛,心里竟没有丝毫愧疚与留恋。一个猎物吃完了,还有下一个躺在网中。 天真的房思琪哪知自己落入老师的天罗地网,虽然内心是抗拒的,但织网的人是她崇拜的人,是爱她的人。于是,她告诉自己,那她也要学着爱老师,爱的人,对自己做什么都可以不是吗?就是抱着这种毒瘤思想,她一次次沦陷,况且这网里还有她热爱的文学世界。因为一次次被蚕食,很多时候,房思琪觉得第一次的那个时候,自己就已经死了。后面就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了。试图旁敲侧击告知父母,说别的孩子与老师交往,但是妈妈流言蜚语般的态度说,“小小年纪就这么骚”让房思琪决定,从此不再说话。她父母把这网再加密了一层。告诉灵魂双胞胎刘怡婷,怡婷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劈头盖脸先把她骂了一顿,那些话语犹如暴风雪一般噼里啪啦砸来,生疼生疼,她心里的防线再一次被击溃。一次次被老师侵犯,这种关系,房思琪越发觉得不舒服,晚上睡不着觉了,记忆开始错乱了,好痛苦,不能告诉任何人,只能诉诸文字。 所以,房思琪,像一头小羊,落入了狮子的大口,外面是豺狼野豹,里面是火葬场,她出不去,进不来,于是,被狮子舔得遍体鳞伤,这种伤,更多的还在精神上。当精神崩破的那一刻,她疯了。 两三百次发生关系,房思琪的灵魂两三百次脱离躯体。渐渐地,随着主观意识的觉醒,她发现这不是爱,最后一次,灵魂走了,再也没回来。 没有人会理解她,房思琪在她这个年纪,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压力,直到精神崩溃。 初读房思琪,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明知那种关系痛苦,不舒服,为何还要一次次去找李国华批改作文,一次次去看画展,一次次去他的公寓。再读房思琪,可能更多了一点理解。不仅因为她说她要爱李国华,所以纵容了他的行为。还因为她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暗线:伊纹是长大后的房思琪模样,几近完美。但和一维的婚姻不是很幸福,她很爱他,但是一维经常喝酒,一喝酒就对她拳打脚踢,还把她腹中的孩子踢没了。让人不寒而栗,这种人,不离开干嘛?为什么要一次次原谅他?终于,她还是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我觉得伊纹和房思琪其实很像,纯真善良,容易在感情中迷失自我。其实很多女孩也都这样。还是要学会独立,不依赖任何人,自己才活得有底气。最终,伊纹还算幸运的,她作为房思琪的另一种命运,遇到了真爱她的人,抓住了幸福。 房思琪,一个搪瓷娃娃女孩,没有人故意把她砸下地是绝不会破的。李国华这种社会毒瘤,人性何在?希望社会能铲除干净。 林奕含说,她不希望消费任何一个房思琪。她无法杀了李国华,只能写。但她不知,她写的这本书比任何力量都强。给每一个曾经的房思琪以力量,也告诫所有女孩,不要再成为第二个房思琪。 优美的文字在指尖流淌,还是要摘录几段。 思琪的长头发缠结成一条一条,盖住半张脸,脸上处处是晒伤的皮屑,处处蚊虫的痕迹,脸颊像吸奶一样往内塌陷,肿胀的嘴唇全是血块。她闻起来像小时候那次汤圆会,所有的街友体味的大锅汤。 她知道一定有哪里出错了。从哪一刻开始失以毫厘,以至于如今差以千里。她们平行、肩并肩的人生,思琪在哪里歪斜了。 她们以前是思想上的双胞胎,精神的双胞胎,灵魂的双胞胎。 真的觉得心动是那次他台风天等她下课,要给她惊喜。出学校大门的时候看到瘦高的身影,逆着黑头车的车头灯,大伞在风中癫痫着,车灯在雨中伸出两道光之触手,触手里有雨之蚊蚋狂欢。光之手摸索她、看破她。她跑过去,雨鞋在水洼里踩出浪。 新娘子走进来了,那么年轻、那么美,她们两个的文字游戏纷纷下马,字句如鱼沉,修辞如雁落 伊纹光是坐在那儿就像便利商店一本四十九元的迷你言情小说封面,美得飘飘欲仙。她欲仙而仙我,她飘飘然而飘我。 一维哥哥穿着燕尾服,整个人乌黑到有一种光明之意。西装外套的剑领把里面的白衬衫削成极尖的铅笔头形状。她们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那燕尾很想要剪断红地毯。新娘子走进来了,那么年轻、那么美,她们两个的文字游戏纷纷下马,字句如鱼沉,修辞如雁落。 千千百百个伊纹撑开来印在泡泡上,扭曲的腰身像有人从后面推了她一把,千千百百个伊纹身上有彩虹的涟漪,慈爱地降在每一张圆桌上,破灭在每个人面前。一维哥哥看进去伊纹的眼睛,就像是想要溺死在里面。交响乐大奏,掌声如暴雨,闪光灯闪得像住在钻石里。她们后来才明白,她们着迷的其实是新娘子长得像思琪。那是她们对幸福生活的演习。 新的瘀青是茄子绀或虾红色,旧的瘀青是狐狸或貂毛,老茶的颜色。洗澡的时候,伊纹把手贴在跟手一样大的伤上面,新的拳脚打在旧的伤上,色彩斑斓得像热带鱼。只有在淋浴间,哭声才不会走出去,说闲话。 洛丽塔之岛,他问津问渡未果的神秘之岛。奶与蜜的国度,奶是她的胸乳,蜜是她的体液。趁她还在岛上的时候造访她。把她压在诺贝尔奖全集上,压到诺贝尔都为之震动。告诉她她是他混沌的中年一个莹白的希望,先让她粉碎在话语里,中学男生还不懂的词汇之海里,让她在话语里感到长大,再让她的灵魂欺骗她的身体。她,一个满口难字生词的中学生,把她的制服裙推到腰际,蝴蝶赶到脚踝,告诉她有他在后面推着,她的身体就可以赶上灵魂。楼上的邻居,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一个搪瓷娃娃女孩。一个比处女还要处的女孩。他真想知道这个房思琪是怎么哭笑不得,否则这一切就像他搜罗了清朝妃子的步摇却缺一支皇后的步摇一样。 思琪是这样写诚实的:“我为数不多的美德之一就是诚实,享受诚实,也享受诚实之后带给我对生命不可告人的亲密与自满。诚实的真意就是:只要向妈妈坦承,打破了花瓶也可以骄傲。”怡婷写:“诚实是一封见不得人的情书,压藏在枕头下面,却无意识露出一个信封的直角,像是在引诱人把它抽出来偷看。”房思琪果然是太有自尊心了。李国华的红墨水笔高兴得忘记动摇,停在作文纸上,留下一颗大红渍。刘怡婷写得也很好。她们两个人分别写的作文简直像换句话说。但是那不重要。 初一的教师节以后她从未长大。李国华压在她身上,不要她长大。而且她对生命的上进心,对活着的热情,对存在原本圆睁的大眼睛,或无论叫它什么,被人从下面伸进她的身体,整个地捏爆了。不是虚无主义,不是道家的无,也不是佛教的无,是数学上的无。零分。伊纹在红灯的时候看见思琪脸上被风吹成横的泪痕。伊纹心想,啊,就像是我躺在床上流眼泪的样子。 刚刚在饭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气对妈妈说:“我们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性教育。”妈妈诧异地看着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给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谓教育不就是这样吗?”思琪一时间明白了,在这个故事中父母将永远缺席,他们旷课了,却自以为是还没开学。

  • 化学会呼吸
    推荐

    看完此书,内心五味杂陈。真的很可怕啊性教育的缺失,传统观念里的谈“性”色变。往往让很多的受害者(学生)深以为耻。在自尊心的驱使下,不知所措,迷茫,挣扎,羞愧……不敢说出自己的遭遇,被施暴者利用,屡试不爽…… 此禽兽行径,固然可恨。我希望他们以极其悲惨的方式死去!但细细想来,社会、父母往往未正视过对子女的性教育。这是非常大的一个漏洞,让施暴者有机可乘。感谢作者通过此书让无数人警醒,正视“性教育”这个话题。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从小让孩子学会拒绝任何让你不舒服的事情 斯人已逝,所剩唯有缅怀,深刻警醒,反思!

  • 化学会呼吸
    边江(闭关中微信不回)
    推荐

    近期的事件再次让我想到了不久前讲解的这部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了女儿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我希望她的头可以高高仰起,尽情享受这个美丽的世界,看尽夜幕的奇妙,追逐星辰的奇幻,可是,如果夜晚永远是这样黑恶的,那么,教她去追逐星辰又有什么意义呢?

  • 化学会呼吸
    推荐

    很早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沉重的书。看过作者的婚礼演说,看过她自杀前的专访,看过很多很多她自杀后的报道。林奕含,一个诗意的名字,一个恬静柔美的90后女孩。她13岁遭补习老师诱奸,26岁在家自杀身亡。13年的煎熬和挣扎,患上重度抑郁,多次自残和自杀,即使走进婚姻殿堂,选择重新开始,最终也还是走不出那个关于诱奸和畸恋的梦魇。 这本书一直没有勇气开读,放在书架搁置了很久。看了很多的书评,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我原以为有了足够的预期和准备,但刚读到禽兽老湿第一次性侵房思琪那段赤裸裸的龌龊时,还是呼吸困难、浑身颤抖,甚至一度需要中断阅读,去窗外透透气、平复平复心情。如果说,读到第一次性侵,像被锋利的刀片极速划过皮肤,被剧痛一下子击中了全身的神经,血过了很久才慢慢地沁出来。读到后面的情节,又像被钝钝的刀凌迟,一小块一小块拉扯着割,血肉模糊,连痛感也是模糊的、钝钝的。眼睁睁看着房思琪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禽兽老湿对她肉体侵犯、精神洗脑、道德奴役,她在巨大的痛苦中竟然选择爱上禽兽作为自我救赎,开始了一段长达五年的斯德哥尔摩畸恋。 凌晨三点读完全书,然后整夜无眠,像被无边的黑暗笼罩,像被腥臭的黑土掩埋,像在大海里溺水,像在深渊里坠落,窒息、压抑、悲伤、愤怒…… 如果只是纯文本阅读,如果这只是一本创作的小说,如果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我不会有这样强烈的阅读反应。从来没有一本书带给我如此巨大的身体和心理的痉挛。因为,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的。作为亲历者、受害人,林奕含在写作时,还要遣词造句、运用语法,一字一句描写十几年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龌龊。她在专访里说,她写这本书时,泪流满面。专访后第8天,2017年4月27日,她在家上吊自杀,用最决绝的方式结束梦魇。 痛。哀。奠。

  • 化学会呼吸
    王若愚
    推荐

    天使在地狱,恶魔在人间         记得《摆渡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迪伦遇见了崔斯坦,于是有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房思琪遇见了李国华,于是有了一段悲惨的人生。崔斯坦是正义的摆渡人,他无数次地从恶魔手中救出迪伦,李国华却是恶魔化身的摆渡人,他抓住了房思琪的双脚,把她拖入黑暗,无法轮回。         李国华代表了一类人,他们用光鲜的外表隐藏着一颗腐烂的心,他们一面树立着光辉的形象,一面做着龌龊的事情,他们就如同行走在人间的恶魔,毁掉了多少女孩的梦想与青春,让她们饱受煎熬。         房思琪代表了一类人,她们本可以顺利地上完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组成一个美好的家庭,然后幸福地过完这一辈子。但是她们应该得到的幸福被他们撕裂、揉碎,她们就如同生活在地狱的天使,受到痛苦的折磨。  不是“不会”,而是“不要”         李国华第一次想猥亵房思琪的时候,房思琪说了一句“我不会”。在房思琪后来的日记里也提到了,当时为什么说的是“我不会”,而不是“我不要”。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其实,任何能够伤害到自己的事情,都应该保持这样的一个态度,懂得拒绝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要敢于对自己不喜欢的,或者认为错的事情说“不要”,要让拒绝成为一种能力。         房思琪不懂得说“不要”,于是她被李国华猥亵了五年。她没有想过该如何摆脱李国华,而是一度想爱上李国华,因为她觉得这样如果相爱了,就不会那么痛苦。殊不知用一个更糟糕的方式解决一个糟糕的问题,只能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她也开始嫌弃自己,如果有一天,连自己都嫌弃自己的时候,是不是对未来的生活也将没有渴望,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沉沦在地狱,这是很可怕的。自暴自弃的结果就是,有一天真的放弃了自己,那时的一切也就再没有意义。                 笼鸟的悲哀         房思琪就像是一只笼鸟,门其实一直是开着的,能不能飞出来全看自己。要么挣脱束缚,飞向海阔天空,要么认命;依然活在地狱。这就是选择。已经过惯了那种生活的笼中鸟,真的能够飞出来么?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与生活抗争的勇气。有时候,习惯是一种可怕的东西,他会磨平人们的棱角,让人丧失改变的勇气,哪怕明明知道生活在地狱。         晓婷也是一直笼鸟,但是她已经忘记了初入地狱的痛苦,明明已经走出了地狱,却又走了回来,乃至更深的地狱。其实这就是那只飞不出去的笼鸟,习惯了笼中的生活,即使门开在那里,她也走不出去这个牢笼,只有在那狭小的空间,才能获得所谓的安全感。         这到底是谁的原因?被伤害是值得同情的,自己选择堕落,又怎能获得怜悯?人们在救助濒临死亡的人时,都会鼓励他挺住、活下去。因为有了那个要活着的欲望,才能有希望,如果连活着的欲望都没有了,任你医术再高明,也无力回天。所以别再怨天尤人,因为很多时候,这就是你自己的选择。               唾沫也能杀人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帖子“在中国强奸案是一种报案率极低的案件,由于植根于我们古老民族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一个男人强奸了一个姑娘,不管这个姑娘多么清白无辜,她立刻如同破鞋一样被人躲避。如果你要保持女人的价值和尊严,你就必须紧紧闭上你的嘴巴,把你的贞操同你的秘密一同供奉在至高无上的道德神龛上。与其说男人强奸她们,不如说传统道德使她们被强奸。”         这是让坏人有恃无恐的根源,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明明是被伤害的那个,到头来却变成犯错误的那个。明明应该是被安慰的那个,到头来却变成被唾弃的那个。有多少人因为怕丢脸,被强奸了也不敢说,这样的大环境,是滋生犯罪的温床,坏人也会抓住人们的这种心里,而变得肆无忌惮。有时候更伤人的不一定是强奸犯,而且周围的舆论,句句扎心,让受伤的人宁可选择肉体的伤害,从而逃避被吐沫淹死的可能。         所以,保持一颗善良的心,语言真的可以成为凶器,而你可能就是那个凶手。                止损的勇气         书中还有一个人物——许伊纹,她是家暴的受害者,钱一维没喝酒和喝了酒就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没喝酒的钱一维温柔、体贴,喝了酒的钱一维就是一只野兽。         伊纹没有去反抗,她能做的也就是发出几句不疼不痒的控诉,仅此而已,直到有一天,她失去了她肚子里的孩子,最后她选择了离开钱一维,开启了新的生活。         其实伊纹最初还是很爱一维的,一维也很爱伊纹,但是即使相爱也不应该痛苦地去承受这一切,如果早一天离开,也就不会酿成后来的悲剧。虽然离开需要很大的勇气,止损就如同割肉,把坏的割去留下好的,可能会很痛,可能会留疤,但毕竟我们留下了一个更加完好的自我。                 关于怡婷          怡婷作为思琪的灵魂双胞胎,她与思琪有着非比寻常的默契,这默契来源于日积月累地的相处。可思琪从自己被玷污的那一刻起,封闭了内心,与怡婷的默契也越来越淡。对于怡婷来说,她已经越来越看不懂思琪,正因为这样的看不懂,她也曾经误会过思琪。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医院的通知,知道了真相。         如果怡婷早点知道真相,也许她会阻止这一切继续发展下去。阿道司·赫胥黎说:“所谓生活经历,不是指一个人遇到过什么事情,而是指他如何面对这些事情。”思琪是懦弱的,她选择了隐忍承受,而怡婷是勇敢的,她曾经去找过李国华,想为思琪讨回公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哪怕是自己坠向地狱,她也会把对方拖入地狱。         怡婷是一个好女孩,也是幸运的。用伊纹的话说,她是一个幸存者。有些苦难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没经历过的只能是理解,承载着另一个人的梦想活下去。这其实也是一种磨难,作为幸存者,有着幸存者的痛苦。因为那个存活下来的人,会带着无比的清醒度过余生。怡婷如此,这挥不去的阴霾,将成为她心中永远的死结。                    结束语         全书以一种没有营养的圆桌聚餐开始,又以一种没有营养的圆桌聚餐结束。这种聚会就像是一个沼泽,撒发着腐臭的气味,身处其中之人,一个个都带着伪善的面具,说着互相恭维的话,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会觉得无比的恶心。         思琪已经走出了这个沼泽,但是她是以一种悲哀的方式走出的这里;怡婷已经走出了这个沼泽,但是她是以一种痛苦的方式走出的这里;伊纹已经走出了这个沼泽,我想她应该能够找到属于她的幸福。

  • 化学会呼吸
    Louis 🔚su
    推荐

    林奕含的好处是,她的文字密不透风,层层譬喻从不同角度揭示残忍的、烂疮的真相。 这是一本名为《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实为房思琪的初恋地狱的书。 怡婷与思琪是一对灵魂上的双胞胎,然而她们原本并驱的命运火车却在十三岁那年其中一辆不幸脱轨,坠入如漆黑无底的深渊般的恶魔腹中。这辆不幸的火车正是思琪。在第一章乐园里,作者以怡婷这个旁观者的视角概述了这个故事,不明真相的怡婷误会了思琪与老师的关系,一句无心的“你好恶心”击溃了思琪,一切从此刻开始便万劫不复。直至十八岁的思琪疯了,怡婷才第一次翻开思琪的日记,这是在思琪眼里全然不同的五年,是与她共同生活却又对她一无所知的五年。 五十多岁的已婚老师李国华利用思琪对他的好感,诱奸了年仅十三的思琪,并将此行为冠以爱之名,懵懂的思琪便错将这场强暴当成了师生恋。同样的难以启齿,但不同的是罪恶的十字架从李国华身上爬到了思琪的身上,勾引老师的罪恶十字架禁锢着思琪,她在成长这条路上拖着这个十字架走得步履蹒跚。最终,十八岁的思琪不堪重负,彻底的疯了。倒下了一个房思琪,仍有千千万万个“房思琪”还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失贞后被男友抛弃的饼干、吃药自杀未遂的郭晓奇……也许还有仿佛在讲台前排着长队问问题般众多即将遭受折磨的女孩。纵使一个李国华被法律制裁,还会有一整个补习班那么多的“李国华”仍在逍遥。现实为何如此残酷?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谁都能看出这场诱奸背后的施暴者是李国华,然而若没有蔡良在背后帮他把女生引进公寓推波助澜,单单他一人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耐诱奸多名女孩呢?每一个如蔡良般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的人实际或多或少都在无形地助纣为虐:当思琪试探地说学校里有一对师生在一起时,却得到了妈妈的一句:“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当晓奇在网上控诉李国华时,网友们污秽不堪的言语像千万刀刑活剐着这些迷途的羔羊。社会不正确的引导和漠视都是将她们逼上绝路的最大杀手。 这样的悲剧不只是存在在小说里,它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地上演着。就在今年的六月,同是高三的女孩依依从楼上纵身一跃,像殒落的折翼天使般投入了大地的怀抱。几年前的某天,依依因病请假在宿舍休息,谁知班主任趁机猥亵了她,依依因此患上了抑郁,多次控诉无门,学校乃至检察院都置若罔闻。无奈之下的依依走上了窗台,望着台下满不在意只顾麻木的凑热闹的围观群众,依依轻飘飘地落下来,伴随着群众的欢呼声和消防员的嚎啕声,她永远地闭上了双眼。还有还有更多的流血事件,机会每天都在上演~这个世界怎么了?为什么都听不到受害者的哭泣,耳中充斥的全是凶手们畅快而刺耳的笑声和残酷的呐喊声;为什么一朵美丽的生命凋谢时人们首先感到的不是深入骨髓般的痛惜自责而是病态的快意。斯人已逝,再多的人性议论和检讨也换不回这条生命,人们总是要等到失去后才知道错的有多么深。 得知作者林奕含在书出版后两个月自杀的消息以及她曾被性侵的经历后,心脏每一次跳动都像是要抽尽我的血液,悲哀的感觉犹如潮水席卷我的感官。难道只有死亡才能唤起这个社会的重视吗?人们对于性扭曲的观念一日不扭转,这样的悲剧便永远得不到遏制。性别非我们能选择,身为女孩又怎么会有错?若连性欲都控制不住,那么人与动物又有什么分别呢?错在谁呢?当人们终于明白这个问题时,我想,这个世界就不会像地狱这般满是痛苦的火焰了吧。 可爱的女孩们,尊贵的男士们:生而为人,如何保护“人”字的尊容,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骨髓的学习和研究~ 2019/10/15记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