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传奇

黄埔传奇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黄埔传奇
    欲踟躇
    推荐

    兜兜转转算是三读红楼梦。 小时候不知人事,不懂书贵,看过精简版的小册子《红楼梦》,淡黄色的纸,干皱的页,翻来翻去不过几页插画,几片言语。那时候学校推崇练字,我每每喜欢的是撕下字帖的纸印着红楼梦的画册画画,对红楼的故事云云倒也未曾注意,因此儿时一观后对《红楼梦》除了林妹妹及各个女孩的画像便再无记忆。而今再看红楼,又看各章回画册,不甚感慨。 2021.6.09终于看完了这本120回《红楼梦》,根据各位书友的注解勉勉强强看得了一些意思,一些姻缘,一些巧妙。懂得了一些可怜,前后因果。完善了儿时的人物映像,以及电视剧表达不出来的遗憾。 看一遍,不过是知道了红楼故事,知道了红楼女儿命运,知道了红楼的文学造诣,曹雪芹先生精妙地对女儿内心故事的掌握,以及对百来余人性格的塑造。至于为何有那么多人能研究红学,能痴迷于红楼,我还是未知其意。 第一遍看完红楼后,我就找了一些红学大师的讲解,其中论对红楼文学造诣的理解能达到最妙境界的我觉得便是马瑞芳老师了。我也在她的带领下重读红楼,看诗,看人情,看古典文化,也是看曹雪芹前辈。 以下为鄙人对《红楼梦》之拙见,仅作分享,欢迎交流。 1.关于争论最多的红楼梦后40回问题,众说纷纭,各有极端,好的,差的,对的,错的,烂的,有意思的,胡诌的。其实按照现代读者之习惯,读者往往是喜欢读完整的小说的,不管烂尾也好,怎么的,大家都希望有个结局的。而且根据红楼梦印刷版的售卖量,也可知道120回体卖的的最多,当然不排除一些看后40回热闹的群众。 私以为,后40回存在之价值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提供了最有可能接近曹雪芹版本的结局,给后世研究者研究方向,譬如有了后四十回的印证,我们更加清楚第五回的诗是对人物角色命运的暗示。二、沿袭整部《红楼梦》主干,譬如黛玉之死的悲剧,抄家的事实,以及宝玉出家的情节,也让后人研究结局万变不离其宗。三、结尾交代曹雪芹之前后缘因,让《红楼梦》只研究具有作者背景可考,拓展后世研究宽度。四、论情节较有新意,论文学造诣也非今世可比,不论后人觉得好与不好,传承记录有功,不该背负骂名。 2.关于反对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之结论。我从小学课本上学到的,那时未曾看过红楼梦,现在看过之后,很遗憾,就我个人而言未曾看到有什么反对封建礼教之思想。当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私以为用现代之眼光品论当时未免有失偏颇,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封建礼教就相当于社会常识,三从四德,科举士官等。纵然当时有许多离经叛道之言论,但绝大多数都与各人人生经历有关,或许厌恶政治险恶,人情世故。不排除曹先生有怨世哀道的可能,偶尔反映在小说里,但就整部小说而言,以当时的舆论环境,皇上官员怎能让群众宣传反叛言论?我也曾问过我的几个朋友,他们也是认为《红楼梦》并无反对封建礼教之大意的。当然不排除有反对封建礼教的情绪与可能性,但这个被作为结论来说还是有失偏颇的。 小学课本对人影响挺大的,红学家研究甚多,研究也深广,甚杂,私以为多放一些共识会不会更好? 3.关于各家各派的研究。文学是没有对错,好与不好的。作品一旦产生作家就已经死了 ,何况我们与曹雪芹先生隔的不仅是生死,我们还隔了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封建社会与当代社会。 对于红学猜测甚多,延伸也极为广泛。究竟是不是曹先生的原意呢,已无考据。多聆听百家声音,多看前辈之论,不要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可贵。重要的是有兴趣,如马老师所说:“一等一的好看,登峰造极的好玩”。若是变成了观点的强加征引,思想的过分渗透,以及极为果断的论断就没意思了。 4.关于红学之文学造诣。中华古典小说的巅峰是不必说的,关于文学方面的研究价值,创作技巧,艺术创新是我最感兴趣的,也是我听马老师课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各有各的造诣,各有各的天地,中国当代文学百花齐放便得益于此吧。 后生不才,关于《红楼梦》之文学造诣。文章构思,细节描写,人物刻画,诗词歌赋等等众多前辈老师研究甚广,愚自不在此班门弄斧(何况真的半点不知)。总之,未来想成为作家,想从事写作方面的工作,《红楼梦》实在是必读必研书目。 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之前有人说,读懂一本《红楼梦》,就能通达整个人生。确是如此,无论从事什么岗位,拥有什么身份,红楼梦的人生哲学值得每一个人学习。涵盖之广,意义之身,相信我,这是一面镜子,你总能在里面找到熟悉的面孔。 6.人性是每一本成功小说的终极命题。 7.致敬,传统文化。

  • 黄埔传奇
    向往
    推荐

    子沫说,找不到好书读时,就读《红楼梦》,烂书百部不如好书一部,反复读就好,常读常新,滋味绵长。 遗憾的是曹老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续写有些过于牵强,因急于交代故事结局,好多情节有些仓促,曹老的故事情节到底怎么发展的,永远不得而知了。

  • 黄埔传奇
    Zoey🐵
    推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纵观历史朝代,前尘滚滚、后世硝烟,人之历代经历生存都逃脱不了情感的洪潮。也正因为此塑造出了古今第一奇书《红楼梦》。《红楼》以其独到的文笔刻画出何谓情感的绝响。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整书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 初读红楼,是在少年时,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只知道随着书中令人怜爱的林妹妹而落泪,空叹世事无常,折煞了一对璧人儿。 此时再读红楼,已是步入社会,遍历人世百态,对书的体味更加深刻: 红楼,作为历史中的一叶典型的情感扁舟。成为了古代情感的终始递接到现代情感的开端,成为了情感史的递接桥梁。现在有多少人都在研究红楼,但是仍然参悟不透其中的高深与妙绝。 读罢此书,我看到了古人对情感的激烈执着、凄怨哀美,在强有力的精神推动下展现了他们对爱情在精神力上的质感。镜中花、水中月,月朦胧、鸟朦胧…… 他们那种精神上、肉体上的迷离情感,都含蕴着自己的愚蠢,封建思想的禁锢使得他们都成为了爱情的奴隶、历史情感中的悲剧角色。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疏离和冷淡。转身走开,徒留下的却是自己那苍凉、惨痛,甚至是可悲、可怜的脚印。 《红楼梦》在我看来是一部复杂、高深、抽象的文学巨作。书中的痴男怨女都在爱情光芒的笼罩下演绎着自己人生的悲和喜。然而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悲剧,只是情感悲剧的方式会过去,可是情感与悲剧却不会流失,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空间,也有自己的情感悲剧与体验。转眼看看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也有自己的悲剧历史可以观看,也许在发生,也许已经发生,只是我们都没有完全的看到红尘中情感悲剧的颗粒的漂移。(转载) ---------------------------------------------------------------- 《满纸荒唐言》写于《红楼梦》开篇。在《红楼梦》的缘起中,作者假托这部份的底稿是空空道人从石头上抄来的后经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题名为《金陵十二钗》,并题了这首绝句。所以这首诗是小说中作者以自己身份来写的唯一的一首诗,该诗表达了作者难以直言又深怕被世俗所不解的苦闷心情。 赏析 “荒唐言”不限于说《红楼梦》有石头“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荒唐的缘起,也不仅仅指小说中有“太虚幻境”、“风月宝鉴”之类荒唐的情节。 作者将广泛搜罗所得的见闻,结合自身的经历体验,运用大胆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贾宝玉以及一大批非按某一真人为对象摹写的闺阁女子形象,虚构成一个以大观园女儿国为中心的故事,以及小说表面上把悲剧命运说成是情根夙孽、偿还冤债等等,也都带有“假语存焉”的性质,也就是所谓“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是说其中包含着种种血泪辛酸的现实生活和感受。“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这里,作者诉说的是他难以直言而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衷曲。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