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lilyoooo
    推荐

    因为最近《信条》的上映,我又给许多人强烈推荐了这本姜特德科幻短篇集中的同名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每一个喜欢时空题材的科幻迷都应该读一读的经典作品。 祖父悖论是时空题材科幻作品中最绕不开的一个主题,各种作品往往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假说来解决这个悖论,最常见的比如平行宇宙、因果论、世界线收束等等。而姜特德提出的这种理论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自由意志和预知未来不可兼得,我们只能二选一。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如果我们能知道过去或未来会发生的事情,那我们就不能改变这些事情(无论主动或被动);如果我们想保有自由意志、自我选择的权利,那我们就不能知道这个选择的后果,不能知道“我们还不知道的事情”。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信条》里那句很多人也许没注意但我十分喜欢的台词:“无知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无知,我们才能无所畏惧地放手一搏,才能敢于挑战所谓命运。 四年前刚读完这篇《你一生的故事》的时候,我喜欢这个语言学影响思维方式的理论,喜欢这种全程第二人称、如泣如诉的哀婉氛围,喜欢这个从简洁而硬核的科幻设定中衍生出的凄美故事;但四年后,我才意识到这篇文章中的时空观对我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正是因为我们是不全知、不全能的,所以更要珍惜这样的我们才能拥有的自由意志,和对未来的希望。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奔奔
    推荐

    多年前看了电影《降临》后就把这本书加入书单却一直都没读。也许与一本书的相遇还是需要契机的。前阵子看《解体概要》时想到了这个故事,一个朋友正巧买了Ted Chiang(他的中文名字原来叫姜峰楠)的书Exhalation 发了照片过来,接着看到了@夏安 友的书评,不知道这些是correlation还是cause,总之终于读了这本短篇集。 夏安讨论姜老师首先是文学作家还是科幻作家,认为他更注重think 和reason因而还是更偏向科幻。读完这个短篇集,我觉得可以称他为技术流哲学作家。这个集子里的故事都在探讨形而上的主题,从每个故事的后记中可以发现,姜往往是从一个概念发散想象而创作故事。这些脑洞涉及到科学理论、宗☀️教、哲学,故事也常常围绕着理论建构,每篇都要读几次才能明白,也会令我思考良多,确实是超越了常见的丛林法则的故事。 从他的写作风格来看,语句简洁用词精确,技术性强,有几篇头一次听书稍走神就完全不知所云。看到他的简介正职是软件行业的Technical Writer,才明白难怪有时感觉象在读科学文献或技术白皮书。如《巴比伦塔》讲的是宗☀️教故事,他却用技术来诠释建塔的过程;《人类科学之演变》以科学杂志文章的形式出现;《除以零》故事的结构以数学推论的形式讲述信仰崩塌的故事,《领悟》和《72个字母》混杂了语言和生物学,《你一生的故事》从语言学讲到费马定理。 只有大开的脑洞和严谨的逻辑并不能吸引我看一本小说,吸引我读下去并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姜老师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巴比伦塔》矿工登塔过程的心理变化,奋力穿过水窖到天堂及之后落差的心情;《除以零》中信仰崩溃和沟通障碍的心理;《领悟》中贯穿全文的超人思维变化和最后一战的心理活动;《审美干扰仪》中不同人物表达不同观点的自述 。当然最令人感触的还是《你一生的故事》以母亲向女儿诉说的口吻写就,那些母亲的心态太精准,很难相信作者根本没有孩子。我还特意去查了,确定他在一个访谈中明确说了自己没有孩子。他的共情能力也太历害了。小说类型其实真的不重要,故事也许发生在天马行空的未来时空,也许发生在几千年前地球的另一端,好作者总是能和他笔下的人物共情,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也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读完这些篇章,想了很多。人类创造了语言和各门科学以解释我们观察感受到的世界,可是未知的更多。我相信在茫茫宇宙中有其他的星球其他的生物,也相信会有其他的方法来解释这个世界和生命。地球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一个人的一生也许只是许多个时空中的一瞬。人与人的相遇也许是许多个时空中的擦身而过,也许会在另一个时空再见。 很喜欢Dr. Seuss的童话Horton Hears a Who,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会想,也许地球就像在大象Horton拿着的三叶草上的Whoville, 人类就是上面的居民,在Horton的世界里小得看不见也听不见。可是,“A person’s a person no matter how small.” 再渺小的生命,在彼此的生命中,总是有很重要的时刻,有发光的时刻。和女儿讨论过生死的问题,我说即使知道我们迟早有生离死别的一天,即使你有时候实在很让我生气,我还是很庆幸有你做我的孩子。我们一起渡过的每一个时光让我的生命多了很多意义。假如我能预知未来,我想我也会走下去,因为结局并不能取代一路上的风景和感受。 昨天看到同事发的长贴,更新了与晚期癌症搏斗五个月的进展。医生最近的诊断是还有一至三个月生命,如果治疗有效,也许有两至九个月。他感谢了各个时期的朋友同事,仿佛在作一个平静的告别。 人生只有一个结局,然而是这一路上的相遇相知,快乐与苦痛让人生不同,也赋予了人生以意义。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W·
    推荐

    26岁对于之前的我而言是一个很难接受的年龄。26岁的我还“一事无成”,身边的同龄人不管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婚姻上,都可以甩我几条街。可如今,我坦然地接受这样的一个自己,明白年龄只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概念,而我也正在按照我的节奏一步一步地走着。一切都挺好的,即使未来还有很多的未知和挑战,而此刻,唯有当下这一份平静能我觉得心安。 不管几岁,无论什么时间,我会始终带着积极的悲观,去做我想做的,无关性别、无关时间,也无关年龄。坚定且温柔地去找到我自己,成为我自己。不管结果是否尽如人意,但无论如何,这都是生命的故事,都是我一生的故事。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桃李不言
    推荐

    迎向已知的命运,完成预定的悲剧。这是多么的不自由,却又是多么的自由。不明白这一点,你永远不会自由。明白的那一刻,你也就得到了自由。(阅读时间:2020年1月15日-17日;自评:7.8;推荐指数:★★★★)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Kristen
    推荐

    【1】关于语言:语言是人存在的家 爱斯基摩人的语言里面有32种雪,所以他们真的就可以看见32种不同的雪。 语言逻辑一直在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乃至他的哲学观。因为只要使用语言,我们就会被诱惑着去做某种哲学化的思考,被诱惑着去做某种总结性的陈词,在多中去寻找一。这种诱惑是如此的难以抗拒,以至于维特根斯坦说,我们需要做的是意志上的抵抗,而不是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因为弃而不用某种表达式,就像忍住眼泪或者压制愤怒一样困难。 从科学的角度看语言,就会认为语言是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发明出的一套符号工具系统,用一个个词语做符号,给外部事物贴上一个个标签,然后把这些符号组织在一个句子里面,用一句又一句的句式来保存和传达信息和知识。这样理解人类的语言就是语言的科学观。但这只是把人类的语言当成符号工具。语言是什么?海德格尔讲,人以语言之家为家。中华民族之所以长久的凝聚统一、累世不散,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汉语共同体,讲同一种语言的人可以在记忆、口头表达和书写中同时找到存在感和归属感。语言这个东西很奇妙,它是逻辑、是情感、是思维、是态度,甚至是三观,是人赋予了它,也是它成就了人,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动物没有语言,除非在比喻的意义上有,因此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人有语言,于是人有世界。大地山川、星辰河流,万事万物得以呈现。人对世界的基本经验都是在语言中的经验,人对世界的基本理解都是在语言中的理解,人在世界中生活所形成起来的最基本的生命情感,也是在语言中形成起来生命情感,语言是人存在的家。 【2】关于人生:幸福是一种能力 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心简单,世界就是童话。心复杂,世界就是迷宫。但生命也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生命是一个柔软的梦,可以奔跑在海边的夜里,追问青春的意义。没人责怪它惊动岁月,哪怕梦终究会醒。人生不过是浩瀚空间里微澜般的即逝存在,是时间灰烬中的一粒片段尘埃。自然变化是单纯时间性的,社会变化则具有为时间标出人文刻度的历史性。正是一代代人生生不息的活着,才把匀速流动的时间,变成有着起伏快慢和生长节奏的历史,从而建构起一个前后相续、薪火相传的“意义的世界”。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用语言强行赋予生命以意义,给生存以理由,给爱情以神圣,给婚姻以枷锁,给繁衍以责任,才能把历史一行行的接力式的写下去,把意义千秋万载的传承下去。 有些思想家认为人生的意义问题本身并无意义,之所以如此认为,有一个相当坚实的理由。意义是一个语言层面的东西,无关实体。它是我们讨论事情的某种方式,而非像纹理、重量、颜色那样,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一颗卷心菜或一张心电图,其本身没有意义,只有当我们谈论它们的时候它们才有意义。照此推论,我们可以通过谈论人生来让人生变得有意义。但即便如此,人生本身还是没有意义,就像一朵浮云本身没有意义一样。比如,声称一朵浮云为真或为假,这根本行不通。真与假仅是我们关于浮云所作的人为命题的功能。越说越远了,这扯不清楚、千年探讨也探讨不出究竟的“意义”,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语点醒梦中人。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讲了,相比人生的意义,更要爱人生本身。是的,相比其他任何事物,首先要爱的是人生本身。可以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开始理解人生的意义。电影《美丽心灵》里纳什在剧终部分的获奖感言中解释了逻辑的由来,也是一种对生命的意义的追问。他是这样说的,我一直相信数字,不管是方程式或逻辑学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经过终身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原由?我的追求带领我穿过了物理、形而上学、幻觉,又带了回来。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我想即使纳什掌握并精通了七语B,能够预先知道未来,看到终点,他依然会这样说吧。因为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具有时间上的对称性,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物理的物性不会发生改变,而人性中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也如物理定理一样永恒,这也是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原因。 未来就是一个待写的剧。紫霞仙子说,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我猜中了前头可我猜不着这结局。席慕蓉说,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但开头和结局是我们能左右的吗?还是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的有道理,一听这拗口的名字,就感觉他讲得话应该在理,他是这样说的,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的确,我们这一生中其实自己能决定的东西很少,我们可能只能决定5%的东西,但有95%的东西是我们决定不了的,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出身,我们决定不了我们的智商,我们更决定不了我们这一生的贵人相助。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羡慕别人的剧本,其实没有谁的剧本值得羡慕,你只能把你自己的剧本演好。如果在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这些挫折,那对不起,这就是你的剧本。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弃演,一种选择是把既定的剧本给演好,幸好我们可以决定5%,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未必不能四两拨千斤,5%已经足够,可以生发无限可能。 而七肢桶一眼看到并选择了一种可能,像光一样知道到达目的地所需最短时间的路径,那么也知道他们所演的剧本的结局,但依然会去做“演好”这个动作,因为如果不去“演”,不去践行,即使一眼看万年,也仅仅止步于“可能”,停留在“想得美”上。换成路易斯也是如此,从一开始她就知道结局,选定了要走的路,即未来的必经之路。循路而前,无论是满怀喜悦,还是满怀痛苦,都好好地感受人生中的每一刻,专注地倾听,记下每一个细节。 即使剧本给定,即使演出时间有限,在如何演上我们依然有余地,在如何享受角色上依然有方法。我们不能左右天气,但是可以改变心情。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体会,如果能主观上切换到积极的体会中,那么这个人就将会获得长久的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它不是自以为是,不是自欺欺人,不是自我胜利,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不是打不到鱼就怪浪太大,而是在面对平凡枯燥的日常的时候,由内心产生的乐观态度。是即便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里体会了失落,品尝了诱惑,经历了幻灭,领受了嘲讽,也不会轻易洗去自己那层叫做“共情”的底色,也还是会带着热情重新进入生活,再次寻找心动,同时给周遭些许暖意。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仍然热爱。这时那些原本平常的风景,也会散发着七彩的光。幸福是主动的选择,不是被动的结果。 陶渊明有一首诗叫做《荣木》,就是木槿花。古人认为木槿花朝开夕落,生命只有一天,所以又叫瞬花,《诗经》中讲: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比喻青春匆匆,美之瞬息。《荣木》第一节这样写道,采采荣木,结根于兹,晨耀其华,夕已丧之。第二节这样写道,采采荣木,于兹托根,繁华朝起,慨暮不存。如果把木槿花作为人生的隐喻,那是如此脆弱、短暂、渺小。那且为之奈何?陶渊明给了一个答案,叫做“非道曷依?非善奚敦?”,意思是既然我的生命短暂,不能把握,那我就干脆去追求我认为正确的那些事情,就是“善”和“道”。这也就是叶嘉莹先生讲的“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可称之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其他人是做好事是好有好报,陶渊明是我知道我要去做它。还是那句话:人生如戏。陶渊明是知道了演出时间有限后做出的选择。路易斯是在看穿结局后做出的选择。可称之为既知前程,但行好事。如果人生是一个已经被写好了的剧本,那作为演员就尽全力把这出戏演好。王小波写过,生命可能短暂如朝露,但请别怕,别怕向前,别怕生活,别怕一切美好消失,来吧,先让它存在。这是陶渊明的态度。叶芝写过,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阳光下抖掉我的枝叶和花朵,现在我可以枯萎而进入真理。这是路易斯的坦然。二者都通向幸福。 【3】关于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剧本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世界,但不是来自你,他们虽然与你同在,却不属于你。 关于亲子关系,这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真的写得太暖了,几个瞬间几度唤醒我潜意识里的“母性”。我一度以为作者是亲自当过妈妈的,直到查到其性别为男。探寻其性别的过程也颇费周折,在其百科中没明确写,头条配图扎着个辫子,增加了我的识别难度。直接搜索“特德姜的性别”也查不到。翻了几页,一篇豆瓣读书的书评让我找到重要线索,题目是《特德·姜和他的异想世界》,多美丽的“他”。感谢白话文运动,感谢刘半农搬出“她”来和“他”做区别。为避免重名,我特意点进去细看,没错,是他,是“他”,就是他,他断然是姜先生无疑。 姜先生借路易斯的言行表达了他的亲子观念。小说中,路易斯的孩子小时候晚上不睡觉,还问为什么要让睡觉?路易斯讲“因为我是你妈妈,我说让你睡觉,你就得睡觉。”书中有心理描写,我居然真的说出了这句话!老天呀。小时候我曾经发过誓,等我当了妈妈,一定和孩子讲道理,把孩子当作一个有智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看待——所有誓言全都成了零。我正一步一步变成我自己的母亲那样。这是一条漫长、吓人的下坡滑道,我正一步步滑下去,停不下来。我也挣扎过,可就是停不下来。还有多少父母在替孩子做决定时有内心挣扎呢? 不禁想起胡适写给儿子的信: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四岁让梨、名满天下的孔融,长大之后,突然就不“懂事”了,愤愤然提出“父母无恩论”,大跌眼镜。父母和我们,我们和父母之间当然有情有爱,相亲相爱,血浓于水,只不过不要“以爱之名”,亲子一场就是相互成全,相互成长,喜欢汪曾祺在小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的亲子关系。 最后,回到小说语境。如果问我要不要掌握七语B这种异能。不要,白给也不要。本人向来自由散漫,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不想看到那么远的未来,甚至都不想知道明天几点起床。因为那样的话,自然醒,就不自然了。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