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王政道
    推荐

    我很清楚这个故事的结局 对这个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 我也曾反复思考这个故事是如何开始的 那是几年前的事,太空中飞来外星飞船 就在那个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 有人要来见我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蝴蝶成双飞
    推荐

    同名中篇最佳,其次是除以零,再者便是地狱不存在上帝。审美干扰镜虽欠缺文学性,但论述意义很大。 同名电影很有启发,阅读小说,文字的力量,让人几度落泪。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高歌
    推荐

    古希腊式的悲剧精神,尽管预知到可能的痛苦,仍然选择奔赴未来。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城市喝醉
    推荐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不仅仅是故事很新颖,其中表达的观点,表达的矛盾更是非常值得思考。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啊J叫上啊W
    推荐

    我之前是认为“一般”,因为之前我觉得科幻小说应该是庞大的世界历史观 多种族多人物相互交错关联 多事件多矛盾并行交叉的,就怎么脑洞大开怎么复杂怎么来。 但是我突然想到在未来实现星际穿越后,未来完成新兴星域探测与开发后,未来创新科技技术开始大规模使用后,人们终究还是会回到日常生活,会过上平淡但想着去发现新刺激的日子。在那一个瞬间我突然觉得这本书它很科幻,但是它也很现实。 感知未来来回忆现在,大家一起突破天际挖天,获得智慧再寻求智慧,拥有类似于DNA般的创造生命但却是日常工作,每天计算推理数学来找寻新的体系,收到新技术影响来过每一天等等内容,不正是现在我每天在创新技术下过的每一天吗?用着智能手机,基于一定逻辑顺序来整合观点 分析并输出自己内容,再通过数据库来保存并分享给到下一位阅读者。这不就是科技在日常生活里润物细无声的体现吗。 写到这里,我对“要具有想象力”有了新的理解。想象力除了需要天马行空外,还要可以实际做出,可以踏踏实实实现,可以在“普通的日子”做着想象力想出来的“普通事情”。想象力意味着创造,也意味着现实。想象出来了但没有能力做出来,那只能是空中花园可意会但不可言传,更不可实践。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本书虽然读着平平无奇,但仔细一下真的好吓人,好有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力我个人认为就是投资中所需要的想象力了。可以真的想到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的人们日常每天做什么进而来反推当下应该要做什么,迫切要去做什么。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李冬丽
    推荐

    这是一本文学价值相当高之书,作者的文学底蕴和对社会、世界的深度思考,闪着智慧的光芒,亦体现出这种智慧的无上价值。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machine king
    推荐

    这几篇中短篇科幻小说风格不一,但都很独特呀,说软不软,说硬不硬,颇有奇幻的味道。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Erica
    推荐

    这本书可以给⭐️⭐️⭐️⭐️ 《你一生的故事》讲述“七枝桶”的文化对于记忆的塑造,《领悟》展现阴差阳错智力飞升后的顿悟与毁灭,《七十二个字母》以“名字”创造生命,《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在天使的烈焰中拷问信仰,《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探讨美的价值。 这些主题看起来好像都和科幻没什么关系,但这也正是特德·姜的特殊之处。奇妙的设定和与现实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的界限。对于第一次阅读特德·姜小说的读者,请在阅读前请牢记这个读书指南———看特德·姜的小说可以认真,但不能太较真。请试着接受那些奇怪的、不科学的设定,这样才能更加接近故事的本质。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一颗苹果宣布成为星球。
    推荐

    最喜欢的是第一篇 最使劲思考的是最后一篇  关于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我倒是没想多少 只是实实在在被主人公感动了 “虽然我想不明白费尔马最少时间律 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勇气去体会已知的人生 可如果自由意志给我权利改变 还是想选择既定的命运 选择分毫不差的脚本 选择痛苦选择快乐选择失去 选择你。” 因为这是 你的人生啊  无论怎样 我都没有权利剥夺你来这个世界的权利 最后 作者短时间传达大量信息和穿插时间线人物视角的叙事方式真的很特别 也很棒  (虽然囿于自身能力 有的居然没看懂˃ ˄ ˂̥̥ 重读系列+1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朝夕
    推荐

    你一生的故事 一开始,与七肢桶的会面如同《与罗摩相会》。人类接触外星文明,带着茫然和好奇,不同的是,这探讨更多的是关于语言,或者是时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说 我认为这深刻的描述了我们的时间性质-过去的就永远不在回来,我们的时间观,由此塑造了我们的一切,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有时候甚至比事件本身更为重要。也许从某一天开始,你会发觉你的生活是加速的,人也也变得后知后觉,整本日历撕光,才想到春天已经过去了。而在那一天之前,大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时间的威力。所以人类的语言往往按时间描述事情,是线性的 自由意志和唯物主义 文中有部分提到了光选择路线的问题,说光事实上有很多种路线可以走,如果走任何一条其他线线路,它在旅途中所费的时间都比实际线更长。换句话说,一束光实际选择的路线永远是最快的一条。这就是费尔马的最少时间律。就我而言,是作者在这里编织了一个属于本文的逻辑圈,当你钻进去会认为是光或者世界万物总有自由意志,在这件事上我还是秉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只是简单的物理定律,光只是依据给定的条件完成了自己的演绎罢了。 小说本身的逻辑是稍微有些难以自洽的,就像有些人的誓言,初听会让你浮想联翩至飘飘然,但是回头一看,往事已千疮百孔。 就本作来说,掌握了七肢桶语言的我,能够洞悉未来却丧失了自由意志,站在时间的长河边,“我”发现自己其实更像一个演员,明明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会说什么样的话,依然乐此不疲。在“我”还未结婚的时候,就了然了自己女儿一生的故事。就我而言,这种类似上帝视角的人生体验多的是平静,少了些浪漫。 浪漫主义是一种选择 我们之所以期待明天,大概率是出于明天的未知,恰如我们开始一段旅途,整段经历下来,最开心的一部分源于前往目的地的途中。所谓未来会更可期,多半源于我们自己的期待,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能够走出低谷的力量。当我们看到在淤泥里也能开出鲜艳的花,我们的心里也会长出一朵花。 巴比伦塔 “We choose to go to the moon” 人类第一次登月之前,肯尼迪的登月演说把这句话说了三遍。 为什么要登月?因为月亮就在那,我们选择登月 我们生与地面,却想要探索太空。人类的求知是无止境的 感谢他允许他们看到这么多;然后乞求他的原谅,因为他们还想看到更多。 在《巴比伦塔》里,攀登者最后发现,通天的巴比伦塔最后通往了地面,就像莫比乌斯环,也像《爱死机》里面的齐马蓝 起初,艺术家齐马的画中出现了晦涩不明的蓝色,后来如巴比伦塔一般,越来越大,比一座山脉大、比一颗星球大、比一个星系大 可到头来,齐马返璞归真,他消融了自己的身体,回到他诞生之所,一个贴满蓝色瓷砖的泳池,原来那蓝色是他第一眼看到的颜色 但或许,我们能从中看到更深的内涵 齐马也好,巴比伦塔也好。都和北大保安一样,探寻着古老的哲学三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 纵然一切都回归本源。 然而求知之旅,就是我们给予问题的所有答案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呆呆圆
    推荐

    看完《你一生的故事》,一时语塞。感觉有太多感慨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道结局却依旧毅然奔赴,是否也能被称作一种英雄主义? 开始其实没有意识到关于女儿的那些故事真的都是“未来”,等到最后突然意识到时,便觉得甚至有些毛骨悚然。 我觉得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看着自己沿着既定的轨道走向灭亡。中间经历的一切喜怒哀乐,在死亡面前仿佛不值一提。 但是我在疑惑一点,如果女主已经知道自己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那么那些“事件”里的“情绪”还会存在么?那如果在某个,或者某些环节,改变决定,是否能被视作类似于“穿越文”的经历?就像女主在文中提到的,如果有人看过了那本《人生之书》,并且决定不按照那个来,那么这个自由意志是否可以改变未来?那改变后,她看到的“未来”是否会因之而改变? 最近有些好奇命理学,研究地越深入,越觉得一个人的一生都被囊括进了简简单单的八个字里。这是否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判断? 如果时间并非线性,那为什么还要按照“既定”去说,去做,去完成那些步骤?完成这些步骤,是否本身也是一种“线性向前推进”的思维?如果如七肢桶的文字一样,时间先后顺序并无意义,那实际上“未来”就是“现在”,“过去”也可以是“未来”?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L.Y.欣
    推荐

    很喜欢,是一本没那么科幻的科幻小说合集,没有宇宙和外星人,作者更多从宗教、哲学、人性方面来写故事,给我提供了挺不一样的看科幻小说角度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Diamond U╮(╯▽╰)╭
    推荐

    非常喜欢了! 第一次读Ted Chiang 喜欢他将科幻与现实场景的融合,喜欢他选择短篇的形式表达丰富深刻的内容,喜欢每个故事不同的写作手法。 ted的科幻感觉和生活很近,整本书涉及语言,文字,宗教,科学,社会…每个故事都很耐人寻味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图文谋略
    推荐

    [讀書] 看過電影,挺有意思的,除了對外星人的語言文字別有新意,更有對時間和空間、因果與循環的另類解釋。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导读
    晓虹🍒
    推荐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由8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都让人意犹未尽,引人思考。特别喜欢两个故事,你这一生的故事,命运: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而且我会包容千百万抉择下最终的你;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真正的信仰是离开了上帝的视线,还信仰上帝。 关于你一生的故事。 很多的事情,过早告诉你是没用的。在你的一生里,你难得会耐住性子,安安静静坐着,听我说这样一个浪漫故事。 耐心点儿。耐心是一种美德。有时候等待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同时好奇心真的是很重要的。 费尔马最少时间律:一束光实际选择的路线永远是最快的一条,这就是费尔马最少时间律。且光所取的路径具有极端性——或者耗时最少,或者耗时最多。光需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人更需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 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预知未来,如果真的预支了未来,未来是否会因为自由意志而发生改变?我想有些事情能够被改变,有些事情不能被改变。每个现象都可以用因果论或者目的论来解释。 姐姐家新添了小宝贝,我常常看着姐姐怀里吃着奶的婴儿,觉得这个时期恐怕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今天有了新的理解,原来人类最初就是活在当下,只有这一刻,没有过去的枷锁,也没有未来的牵引,所谓活在当下,才是最佳最好的状态,返璞归真,只知道这一刻,活在这一刻,这世界尽善尽美。我是个好奇的人,如果真的有岁月之书,我肯定会偷看,但是又会对其中自己不满意的宿命挣扎做改变,有了自由意志之后,命运会偷偷改变么?可能会,但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 有时我也会被语言B完全支配,这种时刻,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还有,你的一生。 然而,我们的一生都浅尝辄止,随大小事件随波逐流,被人群和社会裹挟着前进,这是无可避免的。如果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变分原理为核心思想。对目的导向的思维方式来说,预知未来和进行现在一样重要,未来不是行动的结果而是行动的目的,做完当下只是为了按部就班来到未来。我们不能预知未来,能把握的只有现在,只有当下,耐心一点,那些年,我们说的未来终究会来到,像只小狗一样躺在我们的脚边,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它都会理解我们,爱我们。命运:我预判了你预判的预判,而且我会包容千百万抉择下最终的你。因为你的未来知道你经历了什么,一切结果都会有其必然性,一切又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于巴比伦塔。 仰视和俯视都令人惶恐——让人心里踏实的连续性消失了,他们不再是大地的一部分。这座塔完全可能是悬在半空中的一段线头,向下踏不着大地,向上挨不着天堂。 我们的目标最纯洁不过,这是事实,但目标的纯洁并不一定意味着手段的明智。大地的泥土塑造了我们,我们却决定让自己的生活脱离这片土地,高于这片土地。这是正确的道路吗?耶和华没有让人们修建这座塔,也没有让他们凿穿拱顶。作出这些决定的是人,也只有人。而人们将在自己的这一奋斗过程中死去,正如他们在地面上的种种奋斗过程中死去一样。尽管态度无比虔诚,他们仍将面对自己的行为带来的所有后果。 人类所能迈过的最长旅程并不能让他们冲破边界,而只会带领他们回到最初的出发点。数百年的劳作并不会多向人类透露一丁点造物的秘密,多于他们现在的所知。但经过这一番努力,人类会看到天堂与人间是多么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并由此窥见耶和华神奇得难以形容的造物手段。 那座塔高耸入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爬到塔顶。如果有人坠塔摔死,没有人哀悼;但如果掉下去的是一块砖,砌砖的人会难过得掉眼泪,因为要一年后才能补上这块砖。巴比伦塔故事讲述的是挑衅上帝的下场,可它却在我脑海中激发出了一连串形象:一座富于幻想色彩的天空之城,我被这座想象中的城市迷住了,于是开始琢磨这种城市里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关于领悟。 早在大学时代,我就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感兴趣的东西很多,全部涉猎却不可能。所谓的专家,每人都有一个自己偏爱的理论,每人都对证据削足适履。因为车祸,主人公注射了新型针水,具有几乎完美无缺的记忆力、超强的整合能力,能够迅速判断形势,选择达到目的的最佳行动方案,决不会优柔寡断。无论学习什么,我都能发现其中的模式和内在规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看穿众生百相。漫步街头,我观察人们忙于各自的事情,虽然他们一言未发,但其心思昭然若揭。 雷诺兹没有看到我所见到的美。他站在顿悟所展示的美景面前,却视而不见。激发他灵感的唯一的本体规律恰恰又是我所忽视的,即地球社会的规律,地球生物圈的规律。我热爱美,他热爱人类。彼此都觉得对方忽视了大好机会。 雷诺兹表示,那个传说千真万确。也就是说,每个大脑都有一个内置的触发器,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句子,可以将他化为一个白痴,一个疯子,一个紧张症患者。而且,他声称知道能毁灭我的是哪一句话。他竖起食指,说道:“领悟。”起初我没有领悟。接着,恐怖的一刻——我领悟了。 我竭力止住联想,可是这些记忆无法抑制。我的意识导致联想过程,这一过程正在发生,冷酷无情,不可遏制。 关于除以零。 允许除以零,不仅可以证明一和二相等,任何两个数字——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想象的,无论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都可以是相等的。只要数学定理描述现实,它们就不是确定的;只要它们是确定的,就不描述现实。 关于七十二个字母和人类科学之演变 恰恰相反,这是纯粹的科学。我们的责任不仅是确保物种延续,还应该通过保持群体内的平衡来保证物种的健康。人和你的自动机没什么区别;塞给他一张纸,上面写着漂亮的数字,你说什么他就做什么。关于七十二个字母,故事源起于原以为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之间居然存在联系,观点是预成论,产生了冯诺依曼机。 在这个科学探索的前沿早已远远超出人类理解力的时代,人类科学家究竟在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不必对后人类科学的成就感到威胁。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造就后人类的科技最初就是由人类发明的,后人类并不比我们更聪明。 威廉·吉布森曾说过:“未来早已来到,只是尚未平均分布。” 关于地狱是上帝不在的地方。 上帝并没有让所有人面临相同的考验,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挑战,不管这种挑战是什么。至于痛苦的程度,这是个主观问题,不应该把每个个体所承受的痛苦拿来作比较。表面上承受的痛苦比他更大的人应该同情他,就像他也应该同情那些痛苦程度不及他的人一样。 如果把这种事当成一个必须解决的困难,最后必然以失败告终。你不能把敬爱上帝当成实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敬爱上帝本身就是目的。如果你想以敬爱上帝的行为换取与配偶的团圆,这种爱显然是不真诚的,不纯粹的。  当你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能全靠自己解决,必须依靠上帝时,你就已经是个信徒了。有时候,哪怕是错误的意见,也能指引一个人走上正确的道路。进入天堂以后,两个人都会改变,他们将和所有被拯救的灵魂一样,既爱对方,也爱别的一切,两种爱混合在一起,无法区分,即使这样,他还是想上天堂。 只要能活下来,他会乞求上帝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改过自新,他会用自己的余生学习如何敬爱上帝。上帝好像在奚落他,既让他亲眼看到他宁肯为之丧生也要得到的东西,又把这件东西拿得远远的,让他够不着。 但他仍旧爱戴上帝——不是不顾这些继续爱戴上帝,而是因为这些爱戴上帝。他现在明白了,生命只是一份上帝慷慨赐予、接受者其实不配享有的厚礼,即使最有德行者都不配享有生命这份殊荣。 如果要敬爱上帝,你必须有思想准备,无论上帝对你的安排是什么,你都要无条件地爱戴他。上帝不代表公正,不代表仁慈,也不代表怜悯。只有彻底理解这一点,才能成为真正的信徒。 爱无条件,亦无所求,甚至不求任何爱的回报。自从尼尔堕入地狱,离开上帝的视线,许多年过去了,他仍旧爱着上帝。这才是真正的信仰。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信仰者。 关于赏心悦目:审美干扰镜提案风波纪实。 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就是相貌歧视。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有容貌焦虑,数十年来,人们可以无障碍地谈论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但对相貌歧视至今仍避而不谈。然而,歧视相貌平庸的偏见却令人难以置信地处处可见。人们无师自通,自然而然便带上了这种偏见。教育人们,提高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但这些还不够。于是,技术就派上了用场。让审美干扰镜作为一种辅助性的工具吧,让读者展开了无限的现象空间。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审美干扰镜并不意味着你永远看不见美丽的人了。当你看见真诚的微笑时,你就看见了美。当你看见勇敢或者慷慨的行为时,你就看见了美。最重要的是,当你望着自己的心上人时,你就看见了美。审美干扰镜要做的是让你不被表面的东西蒙住眼睛。真正的美是你用一双充满爱的眼睛所看见的东西,是一切都遮蔽不了的东西。但总会有人不安审美干扰镜,这时你们所讨厌的一切歧视都可能发生,但你们甚至都意识不到。如果你们想同歧视战斗,那就睁大你们的眼睛,和它直面吧。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