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们的祖国七十华诞之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感受特别让我激荡,回望历史,我们唯有更加努力为我们伟大祖国建设付出!
“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有很多,其中,埃德加·斯诺先生应是最当之无愧的一位。在新时代重读《红星照耀中国》,仍为之神往......
为什么是红星照耀中国?因为,近代百年来,各种政治力量都在中国舞台上表演了一番,而最终完成救亡和发展命题的是中国共产党,下一步我党将继续完成中华民族的复兴。
一本不可多得的红色书籍。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未必就是真的,更关键的是需要靠我们主动去学习来拨开迷雾,探索真正的历史事实。 埃德加斯诺,这位著名的国际友人,冒着白色恐怖的危险,穿过重重阻碍进入当时的红色苏区,成为第一位了解,报导苏区的记者,与此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地区乃至国际社会展现出苏区真实的状态风貌,无形之中客观真实的反驳了南京政府口中的种种谎言。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绝非偶然,是大势所趋,民之所向。历史反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斯诺,间接代表着苏区之外懵懂的人民大众,他的报道,给当时消息闭锁的苏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更是解答了人民群众心中的种种疑惑。中国的发展,需要更多像斯诺般的国际友人。 红星照耀中国,也在照耀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防线,进入革命红区进行采访而写成的书,除了资料来之不易外,革命战士的故事也是让人非常感动的。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已经无法确切的感同身受了,但那一代人的精神读来还是带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应该是被崇高之情所感染吧,让人突然觉得平时所谓的烦恼困扰变得特别的不值一提,他们在那么艰苦贫瘠的条件下,个个活的得那么乐观勇敢,把个人的痛苦与生命置之度外,心中只有集体的胜利或喜悦,让人不得不惊叹信仰给人所带来的力量,虽然说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使命,但对一个人身上所该拥有的正气和信念应该是一样的。 这本书被列为中学生必读课外书,嗯,是应该的!
斯诺的倾向很明显,并不客观,他看到了国民党的腐败,所以对西行的目的地怀有幻想,这使得他对目的地的组织对他的宣传全盘接受,认为是真实的。甚至于还美化让未成年参军的现象,本书剧毒。
极成功的创业公司,懂历史、懂社会、懂需求、懂产品、还懂定位理论,以及超强的组织能力、宣传能力、执行力。
想为这本书写一篇长评,奈何心头感慨万端,感动至深,怎么写都觉得词不达意,只好作罢。我从小看抗日剧长大,然而没有哪部影视作品带给我的感动比这本出自外国人之手的书多。影视剧总是忽略细节,生活上的、人性上的,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往往只剩一个几近完美的英雄形象,可完美之物总是遥远、扁平,令人很难真的去靠近,我想这是为什么李云龙这个角色经久不衰,一直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他真实又亲切,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不完美英雄。斯诺这本书也为我补全了许多伟人和基层红军士兵的形象,他们从此在我心里活起来了,尤其是基层红军士兵,他们再也不是抗日影视剧和抗日故事中的“背景板”了。他们是那么的年轻,就如同当代任何一个少年人、青年人一样,他们也喜欢快活:他们爱唱歌,嘹亮歌声可以彻夜不绝;他们爱娱乐,乒乓球篮球皆不在话下;他们还会养宠物,鸽子、老鼠、小兔子。这是多么鲜活的一群英雄!尽管他们其中许多人早早便消逝在了残酷的战斗中,名字和功勋都没能为后人所知,但他们作为一个集体会被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当今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中,红星永远照耀中国。
西北地,黄土坡,十年一跃栋梁窝; 苦当甜,为民搏,百姓当中已忘我。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突破重重封锁到达红区(苏区)采访的西方新闻工作者,《西行漫记》一书客观评价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情况,并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这对后人深刻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全书。
斯诺怀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带着对中国人民历经苦难的同情心,冒着生命危险一路西行到达陕北苏区,为我们展现了当时极具真实的画卷,阅读下来仿佛身临其境。我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尤其是当代社会下的我们。一切的和平以及进步都是来之不易,都是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生活。感谢斯诺先生带来这第一手资料。 一直以来经常听到“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话无可辩驳,但不能用这么一句话就把所有的所作所为抹杀干净。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两军交战,总会有人流血,不过南京政府在围剿过程中大肆屠杀平民,杀害红军家属这些做法在史册上永远不会被抹去。听过一句话,“死一个人是一条生命,批一万个人,那就是一个数字”。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那种环境恶劣,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们的精神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值得我好好学习。 最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本书纪实部分的精彩无需多言,在文中穿插的以及最后的对中国革命的解读也很深入,值得一读。
最动乱的年代,好像总是有最纯粹的追求、最圣洁的灵魂、最虔诚的信仰。
这本书暑假就看完啦,现在写下书评。记得这是今年暑假时在旧书摊上10块钱买来的实体书。当时说想看下这本书,结果那天在超市门口的书摊上发现了这本书,真的太巧了。书中讲了我喜欢的徐海东大将,在生活上不修边幅的教员大大,还有西安事变那段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幕后故事。我觉得最搞笑的一幕是斯诺离开延安与红军将领告别的场景,斯诺向博古借了二两可可豆想做蛋糕,结果这借来的二两可可豆不小心弄洒了,然后斯诺厚着脸皮又向博古借了二两可可豆,但是斯诺最后做的蛋糕实在是不怎么样。哈哈哈搞笑的是最后斯诺离开的时候博古还挂念着他的那些珍贵的可可豆。想回到红军那个时代,虽然物质上匮乏,可精神上却十分富足,根据地里面的人们个个都怀揣着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理想,那是我永远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