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洲

论欧洲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论欧洲
    梁恩宁
    推荐

    解疑答惑 这本书涵盖的范围很广,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情感、事业、心境、生命、教育、读书…… 这本书可以对应很多的内容解疑答惑,收获了不少东西吧,也很佩服周国平老师,一个人要有怎样的学识和经历才能说得出这些话,写得出这些内容来…… 但其实也觉得书里这种,一问一答式的表达,直接给我梦回—结构式问答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要说这本书学到的东西,抛开一些对事态度来说,更多的,学到的是一种—相对态度,和处世方式。不要给定一个标准,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就像我昨天在想的,一个人要怎么样才算有文化?一个人要怎么样才算富有?可能小学生认为大学生有文化,而大学生认为博士有文化,那么博士呢?流浪者认为吃穿不愁者富有,吃穿不愁者认为富有是更高层次。想了一天也没想透,反而我认为,一个人可能就是太过于去在乎这些东西,反而使自己被束缚着。书是读不完的,钱是赚不够的……你作为一个人,你要怎样活着这一生……? 不知何时才能做到周老师所说的—独处……独处不是孤独,也不是一个人待着,我何时才能进入到这种境界,恐怕还任重道远了… 摘抄: 我有一个观念: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写作,自己的经历、感受、思考是最宝贵的财富,写作是为了把这笔财富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的写作就能够持之以恒。现在平台很多,比如你可以在朋友圈发表,不要在乎点赞的多少,只当是保存你的作品的一个仓库。水平提高后,不愁没有更多更大的平台。 问:去年我读过一本书,读过之后就忘了,我不知道我的这种忘是永远忘了还是吸收了?我想请问一下您的阅读方式,您是怎么读书的?答:我觉得忘是正常的。读书要是不忘的话,就很可怕,脑袋里堆满了东西,便成了杂货铺。我读书时,不在乎把书中的内容记住了多少,我是要把它转换为自己的东西。我把我的读书方法归结为两条:第一是不求甚解,不要端着做学问的架子,正襟危坐,刻意求解,一个地方读不懂了就在那里死抠,那是学究们做的事,咱们别做。作为一种精神生活,你就是要不求甚解,因为读书是一个熏陶的过程,也就是忘记的过程,这个东西你有了,但它是从哪里来的,你想不起来了。第二是为我所用,你不要追究它的原义是什么,只要对你的精神生活有好处,变成了你的营养,这就够了。所以,我觉得,读书能够读到忘了,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祝贺你。 问:您主张要有比较高的阅读标准,请您推荐几本书。答:我一直觉得推荐书是一件难事,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每一个人的书单。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个人差异非常大,我喜欢的书你不一定读得进去。真正爱读书的人都知道,读什么书必须自己来选择。你真正爱读书了以后,一定会有你自己的书单,别人的书单对你是不起作用的。首先你要爱读书,按照别人开的书单读书的人一定是不爱读书的人。我只能提醒一点,就是一定要读好书。至于什么样的书对你更合适,这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有了非好书不读这样一个标准以后,你迟早会找到适合你的书的。共同的是要有高标准,读精神含量、知识含量高的书,不要读平庸的书。如果读不进好书,只读平庸的书,我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你这个人太平庸了。我们不要做平庸的人,起点高才走得远。 好书的界定,我自己感觉就是读了以后,能够让我感到精神上的愉悦,或者得到精神上的提高,这样的书就是好书。 你要有一个强大的自我,一个充实的自我,一个比你的身体更高的自我,那个自我是你最好的朋友。 白天用于功利性阅读,做你的课题,把晚上留给自己,用于享受性的、精神性的阅读。 不论处在多么亲密的关系之中,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都不要忘记一个重要道理,就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这样事情就简单了许多,不会对别人强求,也不会强求自己给别人做力不能及的事。 一个人在世界上有同辈的血亲是重要的,会对人生感到踏实,还能够在一种亲密关系中学习互相关心、惦记和合作。 我想提醒的是,你们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希望你们能够分清网络的利弊,不要热衷于网络上的浏览和交际,这容易让人变得浅薄,应该让自己有真正独处的时间,拓展内心生活。 你比周围的人优秀,就必然会感到孤独。我年轻时也经常有这种无人为伴的苦恼,但我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的追求是没有价值的。我认为你也应该坚持。 作为一个迷茫的大学生,如何找到自己的兴趣?答:什么东西都不可能突然无中生有,兴趣更是这样,这有一个酝酿和积累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缺失,你硬要去找自己的兴趣,到哪里都不可能找到。你说的其实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因为整个中学时期是应试教育,真正的智力兴趣没有培养起来,更谈不上发现自己的禀赋在哪里了。不过我想,永远都来得及,需要的是醒悟,你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进了大学以后,以前应试教育的后果显现出来了,那么,你在大学里可以自己补这个课,真正在提高智力素质上用功,去读那些能够点燃你的兴趣的好书,去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但是,具体怎么做很难说,没有捷径可走。 关键是你内心要清醒,和它划清界限,一方面你去对付它,另一方面你不会把这个东西看得太重要,不让它来限制你。我并不是说现在应试教育的教材都是不好的,里面会有一些有用的、必须学的东西,但是肯定有一些内容对于智力发展、人性发展是毫无用处的,还有一些教育方式是不对的。作为一个学生,你没有办法,必须对付应试,但是如果你清醒的话,就能把对你的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一个有头脑的中学生,应该对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保持警惕,一方面你要去对付它,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它;另一方面要清醒地认识到它的弊病在哪里,尽量减少这些弊病对自己的危害。 第一,要做一个好人。所谓好人,就是做人要善良,要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第二,要有头脑,对坏人有警惕心,懂得保护自己。就这两条。 问:我觉得有一个冲突很难解决,就是现在大学的老师们让你做很多作业,你还必须要去做,不然就会挂科。你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答:我很同情你,我也很同情现在的大学生。我上大学的时候,情况还比较好,同样要考试,但是考试的科目不多,花有限的时间就能对付好,大部分时间是我自己支配的。如果你们现在考试的分量比较重,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冲突肯定存在的,那我想就只有选择了。我给你讲一个例子,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理工学院之后,看到了学校的情况,他就说: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因为如果要成为一个好学生,我就必须认真听课、做习题和写论文,但我不愿意这样。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说:我就满足于做一个有中等成绩的学生,因为不及格当然不行,但我宁可把时间省下来,在自己的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我相信,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他在学生时代肯定是教育体制的一定程度上的叛逆者,这不意味着他不需要花一定精力去对付体制,但是,自主学习的分量肯定远远超过课内学习,这是一定的,我希望你成为这样的学生,虽然这可能是一种冒险。 为了应试、高考这样一个渺小的目标,把孩子们的童年、青春都牺牲掉了。 人之所以自杀,当然有各种不同的原因,但一个总体情况是,深深陷在人生的苦难和困境中,看不到出路和希望。 人生中的挫折和苦难其实很难比较,遭遇的时候都是最大,度过了以后会觉得不过如此。 人遇到重大苦难时应该怎么做?答:就是两条:第一是接受,不较劲,因为较劲没有用。我是经历过大苦难的,当时觉得泰山压顶一样,但是既然已经落到了你头上,多么沉重你也只能承受。佛教强调一个“忍”字,刀刃扎到了心上,你怎么办?只能忍。在忍的过程中,你是表现了一种尊严的,大苦难压不垮我,是这样一种尊严。第二就是超脱,你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想一想人生不过如此,一切都是过眼烟云,包括你正在经历的苦难。人不能只有执着的一面,没有超脱的一面。一个只有进取这一面没有超脱那一面的人,看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是很脆弱的,很容易被苦难打败。 人生中有很多无奈的东西,存在于内心最深的地方,它会翻起来,在那个时候你是绝望的,但是你不能沉浸在那里面,必须出来。就是这样,我必须有世俗的一面,这样才能生活下去。 追求非凡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做到,所谓非凡是比较出来的,可惜一比较大部分人就都属于平凡了,用非凡的标准看是平凡的。 幸福和不幸福都只是关乎自我的感受,为什么大部分人会去在乎别人的看法,和别人去攀比幸福?答:我也觉得奇怪,原因可能有二:第一是不自信,之所以不自信,又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认识,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最适合自己,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第二是不会独立思考,在价值观的问题上没有确立自己的标准,所以就随大流,去和别人攀比。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并不能决定他一生的经历,穷人的孩子有出息,富家子弟境况悲惨,这样的事多得是。这就说明,给一生的遭遇算总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人自己能够支配的,所谓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就是这个意思。说到底,一个人是不是优秀,比家庭出身重要得多。所以,不妨说,命运包含两种因素,对于自己不可支配的,就认命;对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就努力,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总之,看世界,读好书,谈恋爱,是这三件事。这应该有普遍性,我认为年轻时最应该忙于学习和恋爱,最不应该忙于谋生。 问:在这个社会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讨厌的人,比如有的人以骂人为乐,你不理他吧,他十分嘚瑟;理他吧,又觉得特别浪费时间。遇到这种人怎么办?答:我和你有同感,遇到这种令人讨厌的人,会左右为难。不过,随着阅历增长,我总结出了一个原则,就是远离小人。孔子说,小人是最难对付的,和他近了,他就得意忘形;和他远了,他就怨恨。我的选择是,就让他怨恨吧,我的人生如此宝贵,我怎么可以让小人来占用我的时间,怎么可以把小人的怨恨当作我作决定的根据呢?在你说的这种情况下,我肯定会选择不理他,就让他十分嘚瑟好了,于我何损?可是,如果选择理他,让我觉得自己特别浪费时间和精力,我就实实在在地受到了损害。世界上小人多得是,你要学会屏蔽他们,蔑视他们,居高临下看他们,不让他们的行为影响你的心情。你要树立一个信念:你比他们优秀,和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可让他们来干扰你的人生追求。这绝不是阿Q式的自欺,只要你坚持这样做,真的会越来越优秀,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和这类小人已经隔了无限远的距离,他们的挑衅再也不能牵动你的情感了。我给你说的不是理论,而是我的真实体会。 问:您怎么看待吃亏是福?我觉得年轻的时候可以多做事少分利益,年纪大了,有能力了,自然就应该享受同等福利。答:怎么看待吃亏是福,要看吃的是什么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所吃之亏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你说的多做事少分利益就属于这种情况。之所以容忍这种小不公平,倒不是因为有老年的公平等着你,那实在是很难说的事。而是因为,多做事可以提高你的能力,不计较可以拓宽你的胸怀,都是收获,福就在眼前。相反,太计较既烦恼又无价值。另一种是所吃之亏超出了底线,是明显而巨大的不公平,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力争。如果力争不成呢?也只好容忍,但心胸仍要放宽。无论亏大亏小,都有好的心态,这才是真正的福。 问:一个人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向别人表达自己,但是表达后如果没有遇到理解和共鸣,就会一直处在孤独的状态中,像两条无法产生交集的平行线,出现这样的现象应该怎么处理?答:我觉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别理他,沟通不是一个靠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两个人的灵魂之间,用你的话来说,它是有交集的,就是有共同点的,这是沟通的一个前提,如果连这个都没有的话,那你要去沟通就是白费劲。所以,沟通和寻求理解,也要找对人才行。 问:请问如何理解“缘分”二字?怎样做到随缘惜缘,无缘时亦能保持一份释然宁静的心?答:从哲学上分析,缘分是偶然性和因果性的统一。它具有偶然性,一切相遇,包括友谊、爱情、婚姻,都是凭借许多因素偶然地聚合到了一起。它又是因果性,冥冥之中,每次相遇都有着我们无法探知其究竟的前因后果,而因果有深浅的不同,因此缘分也有深浅的不同。从这两方面看,人都是无法支配缘分的,所以只能随缘。怎么样随缘呢?其实你已经说得很好。第一,遇到有缘分的人不容易,要珍惜;第二,人和人之间有没有缘分和缘分的深浅是基本确定了的,自己要心中有数,不强求任何人。你不能支配缘分,但是你可以支配自己的感情和心情,对吗?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我们因为不了解而走到一起,因为了解而分手。 就是和有的人可以有非常好的沟通,你会觉得你们之间有一种灵魂的亲缘关系;和有的人却完全无法沟通,你会觉得你们之间的距离比人和动物的距离更遥远。 一个人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活着,而不是根据他人的目光戴着一个面具,这是起码的要求,为此付出一点代价是值得的。 你在网上玩单机游戏,你实际上是在不停地和游戏的发明者交往,而且你是被动的,你和他斗智斗勇,不管输赢你都是输家,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真正的独处是个人的精神生活,必定是有精神内涵的。你问应该怎么跟自己交流,我的办法就是写日记,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阅读也是一个办法,有针对性地阅读,你最近有什么苦恼,在想什么问题,就找一本内容相关的书读,读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跟自己交流。一个人需要品尝一下这种自己安静读书、思考、写作的快乐。一开始会带有一点强迫性,这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养成习惯了,你就会觉得这种独处的状态非常舒服,是你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一个人在人群中可能感到孤独,在独处的时候却可能感到充实。如果你有丰富的内心生活,你在独处时会感到充实,会觉得孤独是一种享受。一个人能够享受孤独,我认为这是很高的层次,很多人所谓感到孤独其实不是孤独,而是孤单,甚至是无聊,一个人待着就觉得无聊,所以要赶快逃跑,赶紧去找别人。 一个人的灵魂只要足够深刻,就会发现那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就是孤独。你会发现,人世间的一切都是有限的,你面对的是无限的虚空。这是一种大孤独感。当一个人经历重大苦难的时候,这种大孤独感就会凸现出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死亡,每一个人只能自己去面对和承受死亡,在这个时候,父母、儿女都帮不了你。就此而言,人在本质上是孤独的。 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孤独,就是你比较优秀,走得比较高,不被人理解。我觉得作为一个优秀者,这种孤独理应承受,其中有一种自我肯定和自信。 自我不可能远离世俗孤立地存在,人的使命是在世俗中活出自我。同样的世俗,不一样的态度和风格,体现不一样的内心和自我。违心做事有两种情况:一是做违背自己兴趣的事,这在职场上难以避免,就把它看作一种历练吧。二是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这在任何场合都要尽量避免,就把它看作一种考验吧。 我想一个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性格没有好坏,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性格用好,在性格的使用上是有好坏的。我说过一句话,要把自己的弱点变成根据地。比如说我敏感,不善于交际,那好吧,我就一个人待着,多看点书,多想点问题,这样你的弱点本身的另一面就成了你的优点。 游戏有输赢,赢了很高兴,输了会比较沮丧,这时候你能不能跳出来想,这不过是游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段位就很高了,可以说是一个哲人了。 我说的纯粹不是要你脱离社会而生活,是要你对财富、地位、名声等这些社会性质的东西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做到了纯粹。 问: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人认为要达到幸福的境界太难了,于是倡议一种慢生活,您是怎么看慢生活的?答:我非常赞同,我也觉得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应该慢一点。那么快干什么?那么快实际上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你的目标太功利,太想得到它,所以你得快。还有就是互相攀比,互相影响,人家快你也快。但是你问一下自己:我这么快到底是想要得到什么?结果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渺小的东西,却把真正有意义的、能给你的生活带来真正品位和快乐的东西丢掉了。不要攀比,不要加入快步者的群体,那没有意思,走到最后发现什么也没有得到。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才会这样,所以一定要想明白这个问题:我到底要什么? 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兴趣,哪怕这不是你的职业,只是你的业余爱好,只要你真正喜欢,你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自己的家园,你就会心静。第二就是读书和思考,让自己有一个丰富的、充实的内心世界,你自己身上有了一个快乐的源泉,就不会老惦记着去外部世界里折腾了。 就综合地考虑吧。首先自己的判断是重要的,自己也认为不优秀,这肯定不行,自己内心必须认可。他人的眼光可供参考,但是应该重视那些你心目中优秀的人、素质高的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太看重一般大众的看法,更不要用纯粹外在的成功来衡量自己。 用佛家的话说,优秀是因,成功是果,应该在因上进取,在果上知足。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在现实中,能够凭兴趣爱好谋生的人仅是少数。这有运气的成分,也有能力的问题。如果你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并非能力出众,就不足以靠它谋生。我认为,谋生是每个人的基本责任,兴趣爱好不能免除你的这个责任。还应看到,即使你的职业并非你所爱,但仍可让你积累人生的重要经验,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合作的精神,也包括培养做事的专注力和毅力。一旦机会和能力使你能够从事你喜欢的职业,这些收获都将发生作用。 我觉得应该权衡,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如果让我来做选择的话,我可能会选择一个能够比较好地解决生存问题的工作,同时在业余时间坚持自己的爱好,然后寻找机会把业余爱好转变成我的主业,可以走曲线发展自己兴趣的道路。 个人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这有一个过程。有的人早一些,有的人晚一些,但是并不是在学校阶段都能找到的。 我们不能要求这样的理想完全变成现实,然后才承认它们有价值,它们的价值正在于它们是高于现实的,因此能够指导现实,提供目标和方向。 问:一个幸福的人要坚持做自己,而不是随大流。坚持做自己就意味着要对社会上很多东西说“不”,但什么才是真正说“不”?答:说“不”的前提是你内心中有你坚信的“是”,有你清晰而坚定的价值观,这样你就会自然而然拒绝那些违背你价值观的东西。说“不”不是一种姿态,最高的境界是连“不”也不说,走你自己的路就是了。 对人生的理解没有现成的答案,靠你自己悟,只要你不断地充实自我,就一定能悟出自己的答案来。 问:您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答:就两个东西,第一是生命,要让生命单纯而善良;第二是灵魂,要让灵魂丰富而高贵。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没有走过弯路的话,我觉得你的生活就太简单了。但是如果你年老了还在走弯路的话,我觉得你这个人就太简单了。 心动是人生魅力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我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会失去它。 柏拉图在《宴饮》篇里有一个说法:人类最早有三种人,都是圆球形状的,分别是雌雄同体、雌雌同体和雄雄同体。因为造反,宙斯惩罚人类,把每一种人都劈成两半,爱情就是每一种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另一半,要重新合为一体。这是我看到的哲学史上最早对同性恋的解释,它的寓意很明确,就是同性恋是天生的,而这个说法已经被现代科学证实,一个人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是由基因决定的。 爱情的专一不是人的天性,而是理智的选择,如果你看重现有的爱情或婚姻,为了保护这个你珍惜的东西,就愿意约束自己,克制对别的异性动心的倾向。 异地生活是一个困难,但不是不可克服的,关键看双方感情强烈的程度,真正相爱,就会有一定要生活在一起的决心。当然,爱情是冒险,终归要有不成功的心理准备。 我认为爱情有三个层面:在生理层面是性欲,叫作两性相吸;在心理层面是审美,叫作两情相悦;在灵魂层面是知己,叫作两心相契。 对人类生活的任何现象,不同学科都可以从自己角度进行研究和作出解释。 问:离过婚的女人,遇到自己钟情的男人,在什么时机坦白自己的经历比较好?答:你钟情于他,他还没有钟情于你,这个时候一定不要说,如果他最后还是没有爱你,跟他说这个不是多余吗?如果你感觉他也是钟情于你的,我就认为晚说不如早说。离过婚是一个法律事实,他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或听说,一旦他发现你隐瞒,就会对你的人品发生怀疑。你告诉他,他就和你分手,怎么办?分手就分手呗。第一,这是迟早的事;第二,心胸这么狭隘的男人不交也罢。还有一种情况,不是离过婚,是有过男友或者性经历,我的看法是基本不必坦白,因为这是你的隐私。作为他来说,尊重你的隐私是他应有的教养。 您是怎样看待“网恋”的?答:画饼不能充饥,如果你觉得能充饥,一定是胃出了毛病。当然,偶尔用这种方法满足一下调情的欲望,也无可非议。但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在我看来是无能的表现。 脆弱往往是由太依赖别人造成的,如果你足够自爱自立,你就既有了承受不幸的能力,也有了争取幸福的能力。 亲密有间,保持适当的距离,爱情反而能长久。 2022、1、28

  • 论欧洲
    梁淑媛
    推荐

    对于我来说,周国平是影响我从小到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相信他也影响了太多人,有幸2019年1月在深圳坪山读者见面会上见到他本人,当时在南山放弃了当天很重要的事情,接到消息后就不顾一切的飞驰在南山去坪山的高速公路上,当时他讲的主题是《尼采,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讲到他去到尼采的故乡,讲到他其它书的内容,也讲到深圳是一个物质浪漫,精神浪漫的城市………还有后面的读者问,粉丝见面会,挤很快要到了签名哈哈哈……在写这本书的书评前,我还特意翻了下2019年1月5日的朋友圈,竟然十多条全是写他,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人生答案之书》时,我没看内容就已经大致了解它深意,好像每一个问答,都是我的所问所得……周老师不亏是这么有名气的作家,他的每一个回答都充满的无限的智慧和人生哲理,不亏是人生答案之书! 这本书是以周国平与读者的日常问答集。读者所问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可归纳为八问,即情感之问、道路之问、身心之问、生命之问、灵魂之问、爱智之问、教育之问、读写之问;每一问之下又分爱情、婚姻、目标与理想、兴趣与事业、自我与孤独、哲学与人生、教育、成长、阅读、写作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三题。周国平以充满哲思的回答,坦诚分享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解读。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人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答案。

  • 论欧洲
    莫色·阿可儿
    推荐

    此时,2021.12.24凌晨02:36 一不小心到这个点,一口气看完,书评睡一觉再写吧。

  • 论欧洲
    王聪聪
    推荐

    周国平老师摘取读者的六百多个问题进行了回答,他作为老师 长辈认真的回答了每一位读者的提问,这其中或许有可以解开你心中疑问的那一个答案。

  • 论欧洲
    浅浅
    推荐

    挺适合青年人阅读的。千人有千面,读经典结合自己的风格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人生,这也算是不负此生的一种了[呲牙]

  • 论欧洲
    陈鸿飞
    推荐

    读之前以为是鸡汤文合集,读了后才发现有很多观点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 论欧洲
    吴学锋
    推荐

    人可以通过改变心态来改变人生。当你开始怀疑人生的时候,就是突破的时候。其实,人生的答案,一直在每个人心里。只有懂得质疑,才能找到人生的真相。

  • 论欧洲
    推荐

    阅读此书的收获是,读者能站在高点俯视人生。哲学让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给自己制造烦恼。面对生老病死,有着超脱的观念。对小事放得下,对大事想得开。

  • 论欧洲
    青见
    推荐

    人不需要刻意的去融入一个集体,此类的相互交流,赞赏,并无实质的作用,只是多个孤独的人聚集在一起,无法产生真正的所得,只是浪费时间在闲谈之上,有时不被人理解,那么宁可选择高处的独处,也不会去融入在一个圈内,自娱自乐。 人都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在经历时,会有着压力让人烦恼,有未知让人焦虑,事情解决会觉得解脱,在未来回忆的时刻,会觉得没有什么,但在未来的位置上,面对问题同样会产生现在的心理感觉,所以人需要有自信,这种自信是建立在能力作为基础的,需要有规划,方式,此是应对之策,以备不时之需,或会觉得时间漫长,心会胡思乱想,做事心不在焉,与其如此,不如去将要做的事,好好在脑中梳理,若是等待结果,就静静的等候,人沉迷在一件事情之内,当事情脱离掌控,让人不在沉迷,本作为造成者,确只能作为旁观者,亲眼目睹,此既然一切注定,那么就等待即可,尽人事,听天命,按他人的意愿,左右自己的未来。 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人生的未来道路仍然需要去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去完成计划之内的事,自律是成功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自我控制,人无法控制命运的全部走向,就为命运寻找一个前行的方向。

  • 论欧洲
    丫丫丫
    推荐

    问答类的书,涉及面很广。哲学之问看的我头晕脑胀的,有一部分我把他跳过去了。对于哲学类的书,我真的不感兴趣🤷‍♀️,不是周老师写的不好。

  • 论欧洲
    北霭
    推荐

    周老师是我在微读遇到第一位作家。读其文字,常觉他的思想轻巧深远,文笔平和但刺激思考,甚为亲切。

  • 论欧洲
    逆熵增者
    推荐

    2021年读完的第107本书 这本书是可以选择性跳读的,所以我直接选了我最喜欢的篇章进行阅读。。。 我选择成长、阅读和写作这三个篇章,因为自己社群就是做这一块的,对这三个领域非常感兴趣,也有自己的一点点看法,就想看看周老师是如何看待成长、阅读和写作的。没想到有许多观念是一致的,很开心。 一、阅读篇 001我在中学时代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两个习惯,一是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这两个习惯让我终身受益。名校有优越的教育资源,条件当然好。 但是,我认为你自己更重要,你要做学习的主人。譬如说读课外书和写日记,哪个老师会教你?如果当年我只是跟着功课走,这两个最大的收获就不会有。 002我觉得在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都是通过阅读得到的。 第一个是兴趣引导下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不是被学校的课程限制住。这就要会读书,自己给自己开书单,一本本地读。 第二个是通过阅读来过精神生活的能力,就是不限于专业,能够博览人文书籍,去和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灵魂交流。有了这两种能力,学业优秀,心灵丰富,你就会终身受益。 003问:去年我读过一本书,读过之后就忘了,我不知道我的这种忘是永远忘了还是吸收了?我想请问一下您的阅读方式,您是怎么读书的? 答:我觉得忘是正常的。读书要是不忘的话,就很可怕,脑袋里堆满了东西,便成了杂货铺。 我读书时,不在乎把书中的内容记住了多少,我是要把它转换为自己的东西。我把我的读书方法归结为两条: 第一是不求甚解,不要端着做学问的架子,正襟危坐,刻意求解,一个地方读不懂了就在那里死抠,那是学究们做的事,咱们别做。 作为一种精神生活,你就是要不求甚解,因为读书是一个熏陶的过程,也就是忘记的过程,这个东西你有了,但它是从哪里来的,你想不起来了。 第二是为我所用,你不要追究它的原义是什么,只要对你的精神生活有好处,变成了你的营养,这就够了。所以,我觉得,读书能够读到忘了,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祝贺你。 004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我同时在思考,实际上我就是在和那个作者、那个大师交流。 我通过写作把自己阅读的体会和思考的结果发表出来,这是在和读者交流。 如果能够和孔子或者苏格拉底面对面交流,当然太幸运了,可是今天你去哪里找这样的大师? 005问:有人知识很多但没有多少智慧,如何由知识变智慧? 答:智慧与知识的区别,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其一,智慧是把握全局的能力,能够立足全局看局部,而知识是立足局部看局部。 其二,智慧是由自己鲜活的体验获得的认识,而知识是从外部包括书本和他人那里接受的认识。 因此,从知识达于智慧,第一要能够跳出局部思考全局性问题,第二要注重自己的亲身体验。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通往智慧的唯一道路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你拥有思考全局的能力和丰富的亲身体验,你就能够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 也是怀特海说:一个仅仅见多识广的人是世上最无用而讨厌的人。说实话,我很怀疑这样的人能不能变得智慧。 006问:您主张要有比较高的阅读标准,请您推荐几本书。 答:我一直觉得推荐书是一件难事,因为不存在一个适合每一个人的书单。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个人差异非常大,我喜欢的书你不一定读得进去。 真正爱读书的人都知道,读什么书必须自己来选择。你真正爱读书了以后,一定会有你自己的书单,别人的书单对你是不起作用的。 首先你要爱读书,按照别人开的书单读书的人一定是不爱读书的人。我只能提醒一点,就是一定要读好书。至于什么样的书对你更合适,这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有了非好书不读这样一个标准以后,你迟早会找到适合你的书的。 共同的是要有高标准,读精神含量、知识含量高的书,不要读平庸的书。如果读不进好书,只读平庸的书,我只有一个解释,就是你这个人太平庸了。我们不要做平庸的人,起点高才走得远。 二、写作篇 001一个人应该为自己写作,自己的经历、感受、思考是最宝贵的财富,写作是为了把这笔财富保存下来。 这是一个强大的动力,有了这个动力,你的写作就能够持之以恒。现在平台很多,比如你可以在朋友圈发表,不要在乎点赞的多少,只当是保存你的作品的一个仓库。 002可以把写作和生活结合起来。 我的做法是,立足于生活,这生活是广义的,包括亲身经历,也包括阅读,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积累感受和思考,随时记录下来。 这样就好像有了一个仓库,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把其中相关的素材调出来用。 所以,写作并不是写的时候才发生的事情,其实在生活的时候随时在进行了,写作永远是现在进行时。 003写作有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一是素材,二是文字。 素材从哪里来?靠平时积累。长期以来,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随时把自己的所感所思记录下来,建立了一个素材仓库。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按照主题,从这个仓库中调用相关的素材。 文字的功底,也靠平时锤炼,无论写什么,都力求准确和简洁。这样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成了你的一种潜能,正式写作时自然会发挥作用。潜能不是无中生有的,是必须平时有心加以培育才会有的。 欢迎关注【逆熵增者】,很多文章等你来读。

  • 论欧洲
    流离一生
    推荐

    写得挺好的,人生每个阶段的诸多问题回答了,我觉得这样一问一答挺好的,感谢作者分享自己的经验。

  • 论欧洲
    江畔独步寻花
    推荐

    人生探问没有标准答案,这份答案可供参考。周老师说读他的书是为了让你找到大师。他还说读书方法的“三不主义”:1不务正业、博览群书;2不走弯路、直奔大师;3不求甚解、为我所用。

  • 论欧洲
    推荐

    非常喜欢周国平老师的文字、思想,虽未曾谋面,但周国平老师对我来说就是亦师亦友亦父般的存在。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老周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为我指引方向。在我而立之年到来之际推翻以往被动形成的错误的三观,跟随周老师学习古今中外圣贤伟人们流传于后世的正确的价值观。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