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科技链产业链
    推荐

    红楼小梦:陪同伢子小Z,共读童书,从餐桌到书房,这样陪伴时刻很温馨。小Z会问我,白骨精和哪咤什么关系,唐朝哪咤和周朝姜子牙什么关系,贾宝玉、孙悟空和女娲娘娘什么关系? 不算解读,只谈了我的理解,然后我又沉浸在童版《红楼梦》。宁荣二府除夕过年,众星拱月,人气满满,那个奢华热闹堪比“奔跑吧兄弟”。我曾经跨过青浦淀山湖大观园,也曾经到过河北正定县的荣国府宅,然而我的想象力却还是输给了文字版的红楼梦。各路庄主们,给这两家特大户人家,交租孝敬上来的礼品清单,都够写满几页篇幅。因为租金多寡,还惹出来贾珍贾蓉爷俩对隔壁府邸的讥笑点评。 重新看到晴雯事件,实在是不忍细品下去了。面子和里子,环境和个人,又在这里挣扎着。 姑苏阊门外,繁华依旧,江溪载溢顽石路。

  •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p.q
    推荐

    对于曹雪芹:膜拜;对于续者高鹗:佩服。我觉得如果不与前八十回做对比的话,单就写作水平来说,高鹗的功力还是很厉害的。不过后续好多人物的性格以及命运确实与前面有出入。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倾向于希望故事都有美好结局的人来说,还是要给续者点赞。再次膜拜曹公!

  •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赵祥亦
    推荐

    家亡血史,贾王薛史,真事隐去,假语存言。从世道角度,从乱世战争经历到和平,从和平到战争,乱世,如似一个家族,从作为开国元勋,有宅院,有荣华富贵,随着时间,上一代人的逝去,下一代人作为掌控,盛世,名声达到巅峰,但也会随之存在各种问题,当无法延续下去,将会走向衰败。 从历史角度,当国平乱,迎来盛世,和平,一统天下,将会有和平的时代,但同时会出现很多的隐患,此隐患将如小病一样,慢慢的随着时间,成为大病,当察觉,治愈时,会发现已经来不及了,即使生在和平时代,人也要心生居安思危之心,也许导致未来毁灭的隐患已经出现,但人知道是问题,但不会解决,任由发展,不会控制,当成为庞然大物之刻,将无法掌控,此将会是灭亡时,然后重复的去进行着,即战争后和平后战争,当新的开始,将会有所谓的改GE,将存在的隐患消灭。 即使现在是有利的,未来会产生变化,在有利的情况下,存在弊端,当任由发展,弊大于利时,将不会被人所控制,甚至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去做。 家族由盛到衰,以来说,是必然的,族有贾母,宫有元春,一旦失去,可担任者,唯王熙凤,可局以定,回天乏术。 无居安思危之心,纵宁荣昌盛,可是一时,后继无人,难续大统,且行铺张,从秦可卿逝,至佳节,花银如水,不思节俭,至有出少进,后过艰难。 如现代社会的啃老族,坐吃山空,不思进取,终有一日,会走灭亡之路,常作诗,但皆为空谈,无实质之用,在面危难,皆无能为力。 观古代王朝,贤帝打下江山,后帝坐享其成,可昏庸之帝不思朝政,常伴后宫,后宫佳丽三千,常争风吃醋,各用心机,夺帝王之心。 前朝官员,大肆敛财,搜刮民脂民膏,至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以显亡国之兆,朝堂治世能臣,寥寥无几,行数载,贤臣逝世,满堂文武,竟无人可当大任,令人外邦侵占,或起义讨伐,至一国亡存。 晏安鸩毒,无立政之心,空有权利,纵读书,识文化,可物不尽其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尽其用,知识才有价值。 现代社会,国家,公司,甚是家庭,都当有居安思危之心,防患于未然,否这是先例,莫步后尘,当以儆效尤。 一个内容不同的人看有各种不同的想法,角度,立场,个人理解,都造成不变的内容,但看见的各有不同,有时人们看见并在意的,其实只是关注到自己认为的重点,此作为个人喜欢的,而忽略写出内容的人真正表达的,人过于看重一些剧情,而忽略剧情,言语下的道理,此是片面上的了解,当未思考下,很多喜欢的实际并没有什么用处。 当人在一个位置上,就习惯按照一个位置的方式去进行,且会影响着小环境的所有人,导致小环境就是家庭环境的变化,当位置下落时,人还会天真的认为能够上升,而保持现有的标准,而不节俭,当顾及面子不去降低标准,会存在入不敷出的可能,导致着衰败加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找到对应的位置,当位置改变时,人需要去改变,而非固执。 树大招风,一个人走到高的位置上,无论对人好,对人坏,都会遭到人的嫉恨,在落难时有的如刘姥姥,帮助过的,会在危急的时刻帮助,也如贾雨村一样,帮助过的人在关键时刻,不会去帮助反而会对之进行伤害,但还是在高位置上,有能力时,力所能及的帮助需要,应该帮助的人,或许未来他人也会帮助自己,而非担心帮忙是徒劳无功的,导致着一个人孤独的进行。 世事难料,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很多事情随着时间都会产生变化,此是纵向人的变化,而横向也会产生变化,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时间作为双向的进行,对于未来是存在难以预料的未知,也许今朝富贵,未来衰败,他人贫穷,未来富贵,都是未知但存在变化的。 所以当拥有金钱的时刻,要让能力保持与之的一致,否则现在的拥有不会保持到未来,只会如昙花一现一样。 人不能过于相信运气,世事难料,终究还是自身能力的提升较为重要,随着时间,即使儿时相伴,长大也会分开,能依靠的也会死亡,在处理事情上还是要自己为先的,但位置不同的缘故,需要懂得如何去做但不用去做,而是要求他人去做即可。 事事经心很难,所以需要下面每一个位置的人,以及可以替代的人,自己掌控全局,同时需要让自己的后人有足够历练,而非一味的溺爱,否则会将过去,现在,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在未来葬送。 一个公司,也许要每个岗位人的替换者,保证人的离去,让能正常运转,而不是无回旋的余地,一次的结果,导致无法弥补。 很多封建的思想,都会导致人的思想变化,在现在认为不合理的方式去做不合理的事情,此为错误的思想,从现在的角度上很多人的思想并不封建,但也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合理但不合规,自己认可的可以自己去做,但不可按照自己思想对他人进行强制的安排,导致不统一造成各种的悲剧,如上学专业,工作,结婚之类的,干涉的过多,此并非是掌控,要求而是强行的控制。 使之人带有他人的思想,用自己的行为去做他人所希望做的事,导致知行不一致,而希望做的,确无法在去进行,一个合理的要求,在不认可下,也是一种不合情理的约束,都导致一个人思想,性格,在横向人与人之间交际关系,纵向时间上,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使人改变,此是一个人不经意或刻意之下,已经影响到一个没有意志,目的的人的未来。

  •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水清木华
    推荐

    欧丽娟:其实《红楼梦》里对女性的赞美,包含两个范畴。一个范畴是少女崇拜,一个范畴是母神崇拜。我们对于《红楼梦》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女性的崇洋跟赞美的这一环,又有严重的偏斜,就是指偏斜到少女崇拜。所以我要把少女崇拜先做一个正本清源的厘清。少女崇拜本身是男权中心之下形成的,其实是对女性的一种贬低。因为只是满足男性凝视的心理,男性对女性美的那一种偏好。 确实在现实世界里面,女性在少女时候是最美的。古代以唐代来讲,女性大概不到30岁就已经被当作是徐娘半老,她们已经失去青春资本等等,这也是一个事实。但假如你在这一个客观的生理现象上,展现出对于女性美的一种偏执,那你也是限缩女性各个阶段不同的美,对不对?玫瑰盛开很美,可是玫瑰在结果实和整个生命的完整历程中有不同阶段的美,在这样的偏执中就全部被抹杀了,这怎么会是对女性的赞扬呢?他不肯接受女性是完整的生命体,这当然是对女性价值的限缩,限缩在你生理最青春的那个阶段,这怎么会是对女性的鼓励呢?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婴儿女神”就好了嘛,就是我们要冻龄,花那么多时间保养。为什么男人不用,女人就这么辛苦? 《红楼梦》表面上是在“少女崇拜”,其实同时也在限缩女性。你看贾宝玉一天到晚说女孩子不要出嫁。开玩笑啊,那女性永远活在闺阁里面吗?永远像一个对世事无知、不能承担的人,终其一生吗?开什么玩笑,这女性根本永远就是一个“婴儿女神”,是很清新,可是很无知,为什么要这样的女性? 第二点,其实《红楼梦》里面贾宝玉之外,对于女性的赞扬还有一种“母神”的类型。在第十三回,有两句回末诗“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金紫是披金戴紫,就是官位很高、穿金跟紫色官服的人。他说,朝廷上有万万千千这样位高权重的官僚,但是他们没有用心去治国,就等于说辜负了这一份俸禄。他也是感慨知识分子没有好好承担经世济民的理想,只是把权力变成个人的特权,假公济私。 下面一句是“裙钗一二可齐家”。穿着裙子、戴着发钗的就是女性,一两个这样的女性可以达到齐家的贡献。以古代的性别分工来讲,女性所能够做的最大的自我价值实现就是齐家,这就是对女性所能够达到的最大的才能实践的一种赞美。 古人认为女子能够齐家,她的贡献、功劳相当于男子的治国,所以古人那一套所谓内圣外王的自我实践的进阶,就是所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和治国是非常接近的不同范畴的价值实践。在家庭里面,女性就是担负齐家的努力。 曹雪芹是在告诉你,我们家府里、我写的故事里有这样的“一二裙钗可齐家”,所以当然已经脱离少女崇拜了。因为一个女子如何能够齐家?当然是嫁了人之后才有可能,少女是不可能齐家的。整个两千多年中国的宗族制度里,女性要齐家,也只有婚后才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曹雪芹同时脱离了宝玉个人的主观偏执,很清楚地告诉你,我们还有一种女性其实也可以达到像男性那样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也就是以齐家的方式贡献,来达到女性的价值。那个回末诗是非常清楚的一个表达。   《红楼梦》里面所谓的“少女崇拜”是由贾宝玉提出的。宝玉的论调是出于一个还未成熟、拒绝长大的小男孩心态,不是小说本身、曹雪芹本身的主张。曹雪芹告诉我们,贾宝玉其实是一个不成熟的小男孩,而且他也是男权社会里的既得利益者,不自觉地继承了男权中心的性别偏见。而我们的读者,不应该就把这样不成熟的男权中心的遗毒,当作是《红楼梦》的真理。 你还是很单纯地以为男主角或者是重要人物就代表了曹雪芹,错!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这样一个男主角简单的认同之下,我们忽略掉一点,曹雪芹明明在别的地方告诉你:“裙钗一二可齐家”。那绝对是对结婚女性至高的赞扬,已经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宝玉是在一个不成熟的男权既得利益者的视野之下,发展出一个隐含偏见的“少女崇拜”。

  • 战争事典特辑: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考略
    荷塘月色
    推荐

    在读《红楼梦》之前,我读过《李叔同:在爱和自由中行走》,书评就用的李叔同的句子“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做标题,不管是百花还是明月,都自有它的规律,时侯到了自然春满华枝,月圆中天,花有花开花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观离合,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面对其多年忧患得失写下:“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李叔同的人生经历与宝玉如出一辙,我读《红楼梦》竟有两本书合二为一、时光交错的感觉,看红楼梦中繁华落尽,曲终人散,乐极生悲,人非物换,悲欢离合、兴衰际遇,让我想起杜牧和苏轼诗句“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就是体会这种“空”吗?就是体验“酸甜苦辣咸”的过程吗?其实任何事物都像是双面镜一样,从这面看关注结果就是“空”,从那面看关注过程就是“满”,其实看的都是同一事物,只是看问题的角度变换,满也是空,空即是满。 《红楼梦》让我知道生活中的乐事不能永远依持,所以我们要有不断寻找快乐的能力,被快乐的情绪包围就是第一步,虽然,我读完红楼梦不再排斥悲情的文字,但这种悲伤的文字也不易多读,选读什么书籍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阳光明媚和愁云惨雾全由自己把握,人的快乐和悲伤的因子也好像有“从众心理”,整日陷在悲伤的情绪中,快乐的感受力就会减弱,整日的阳光明媚也太热气灼人,也需要偶尔的“阴雨天”降降温,那就带着防护工具“雨伞”☔️,漫步在飘雨的街头,在湿意中感受“诗意”,感受五光十色、五味杂陈的多彩又多味生活!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读《红楼梦》的一点散乱的感受 读了100个小时,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慢慢品读了这部之前读过几次开头都没读下去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这部鸿篇巨著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金陵十二钗等人物命运为主线,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暗含人生命运哲理的不朽之作,不同人看红楼梦关注的点都不一样,有人读红楼梦读到了阶级斗争,有人读到了人情世故,有人读到世态炎凉,有人读到诗词歌赋的饕餮盛宴,我读红楼梦更多把它当成一部情感类小说和哲学书来读,也在关注情感的同时思考人物命运的成因,为人生设立几道警示牌,避免重蹈书中人的悲剧命运,可谁又能解开命运这道迷题呢?只能最大限度的引以为戒,让自己生活的更从容淡定。 读红楼梦前八十回和续写后四十回的感受 看书过程中我曾发过的许多想法,看完书后我之前的想法却改变了许多,原来以为贾政是“假正经”,后来发现贾政是挺有责任心和孝心的人;原来以为贾芸做事周全,谁想到贾芸竟然因对凤姐不满加上赌博输钱和人合起伙坑巧姐;王夫人也没原来认为的那么“讨厌”;贾母对黛玉也没原先那么“慈爱”;宝玉也没原以为的“一无是处”;宝钗也没那么“世故”,“有心计”,宝钗之后的荣辱不惊很让我佩服;黛玉的悲剧命运也没有原来想的那么容易扭转,她先天身体条件和性格也很难走出喜剧的结局,宝玉和黛玉正如这歌中唱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掛。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宝黛的缘分早在投胎之前已种下,黛玉本是一株绛珠草,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德,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的眼泪报以甘露之惠,这是神话的解释。但现实的人世是:这世界不是有爱就是万能的,幸福的婚姻要有多方面适合才能合力促成的,爱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当激情退去回归生活本真时,爱之外的因素就会时时刻刻影响着感情,如果宝黛真能在一起,也很难有幸福的结局,有太多的不适合不是相爱就能化解的,又何况,爱的越多期望越高挑剔越多矛盾也越多,只有适度的爱才会给人以喘息的轻松,太紧张太在意的爱都不是最好的爱,舒服愉快有安全感的爱才是最好的❤️。 红楼梦也是一部天下奇书,之前我读过的书都是完整的作者独立完成的书,只有《红楼梦》是续写完成的,这让我有了一个非常新鲜的阅读体验......随着阅读的深入,读书感受也在跟着变化,从最开始没读时感觉红楼梦艰涩难懂,读进去后发现这哪有古文的痕迹,分明就是白话小说,真没想到清代《红楼梦》语言就如此通俗易懂,情感表达比现代言情小说还细腻婉约,特别是对宝黛之间互生爱慕之情的小儿女之间相互误解、斗嘴赌气的那份患得患失的缠绵爱意表现的淋漓尽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这些多情的句子估计只有曹公能写出了。前八十回曹雪芹写了贾家的盛,人物众多,性格鲜明,语言华丽,情动人心,特别是诗词的清丽哀婉、数量之大,精品之多让人叹为观止。 等读完八十回进入续写部分,这部分衔接的非常突兀,人物性格、说话的语气完全断层,更令人失望的是情感线戛然而止,前面像缠绵悱恻的“言情小说”,后面像平铺直叙的“故事会”,前面像女人所写,后面像男人写的。仿佛原来的宝玉死去了般,宝黛之间原来牵动读者心的感情一直到黛玉死都没有连结上,感觉只有黛玉一个人再唱“独角戏”,这到也能合上黛玉因害相思病抑郁而终的事实,可前80回把宝玉写的深情痴傻,曾患得患失的得了“急痛迷心”之症,到后来对黛玉的患重病却不闻不问 ,说话客气疏远,我想不明白人会有这么反差大吗?至少不合我的逻辑,只能理解这部分的确是换人写了。正想弃书转念一想怎么也得有始有终把书读完,看看小说的人物结局和电视剧有什么不同。 但令我意外的是,小说越往后读越渐入佳境,人物的说话口吻语气和性格又能连接上了,这让我真是怀疑就是曹公所写,只有诗词明显减少,但后四十回最出彩的是大段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帮助读者更易理解人物各自命运的走向。而且,后四十回写贾家的“衰”,其中贾府女子们命运结局、大观园的萧索败落、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都增加了小说的吸引力和震撼力。 红楼梦前八十回是全书的精华,后四十回除了接续的几回其余写的非常精彩,白先勇先生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悲剧的重量很重要是看结尾,前八十回写的再富丽堂皇他整个的脉络也是为结尾铺陈”,后四十回交代了人物的结局命运,并不是“狗尾续貂”,它让红楼梦得以完整的呈现。书中内容与电视剧有很大出入,电视剧对后四十回做了大量的改动,小说以“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相对圆满为结局,电视剧为突出悲剧效果演绎的结局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种树倒猢狲散,繁华落尽,到头来人生一场空的悲惨结局。我看过白先勇先生谈及后四十回高鹗续写一说的解读视频,他说“曹雪芹是写完四十回的,由高鹗、程伟元修补整理出版的,也就是说高鹗只是整理者,并不是编写者,高鹗没有那种生活写不出书中那种可以触摸得到的追忆逝水流年的悼念之情”,我也是比较倾向于这一说法,其实,不管后四十回是不是曹公所写,整个故事框架已经在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中和红楼梦十二曲中预示出来了,这肯定是曹雪芹的构思。所以,这就保证了红楼梦故事的完整性,读者读到八十多回“衔接部分”感觉不适应也别失望,接着读完全书,你会读到一个完整的“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从读红楼梦前后阶段感受的变化中我感触到,任何事情都不要过早的得出结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我们总是爱做以偏概全、盲人摸象的事,万事万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人的思想观念也要适时调整,贾府从兴到衰再到复兴,宝玉的情感也从深陷儿女情长到对这一切看淡再到对人世繁华、功名利禄全放下出家;宝玉的成长也从宝玉少年时代不学无术,荒唐惹祸被贾政爆打,到后来贾家被抄,宝玉遇到事只会哭,完全是一幅肩不能扛,事不能担的“无用”样,再到后来,宝玉决定出家前最后完成家人夙愿参加科举考试,临考前才静心读书就考取了第七名举人,文章还得到皇帝的青睐,贾府之后又蒙皇恩复兴还是因为宝玉的原因,所以,看人真不能用固有的眼光,“变”是人生常态,事情也往往是得意处埋下陷阱,绝望处蕴含希望,一切顺其自然,对好的坏的都不要纠结,走错的一步路也许就是让你一辈子不走错,许多事情发生发展是人解释不了的,只需要“理解”。 小说结尾,甄士隐对贾雨村说的一番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大凡古今女子,这‘情’字也是沾染不得的。所以崔莺苏小,无非仙子尘心;宋玉相如,大是文人口孽。凡是情思缠绵的,那结果就不可问了”。什么都不要“过”,情深是好,但过了就对身边的人和自己都是负担和伤害,很难有圆满的结局,黛玉无时不在权衡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近了开心,远了伤心,一颗心都悬在宝玉身上,这种喜怒都系在别人身上怎能不伤神,自己的世界就在两人之间,一但一方坍塌,世界就会轰然倒塌,她人生的支点太少了,人生自然禁不起折腾。细想,曹公的这一宿命论述实在是吓人,他本人和纳兰性德都属于“情深不寿”的例证,但以写言情小说享誉两岸三地的作家琼瑶可是至今高寿,最近几年的封笔之作《雪花飘落之前》依然才思敏捷,所以,深情还是分快乐和忧郁,在我脑中写情擅长的女作家中,我很自然分出两个梯队,一边是琼瑶、桐华、顾漫,一边是张爱玲、三毛、亦舒、辛夷坞,她们的书我都非常喜欢,但我从心里认同的是琼瑶、桐华梯队,她们的书中洋溢的都是美好、浪漫、阳光、快乐的气息,这种书看多少也不会有害健康,只会养性养命又养颜。 读完这部书,千人千面真的是很难在一个书评中说透,只能聚焦几个令我感慨领悟的几个点,这本书几处提到贾府遭难后,不同的人样貌的变化,是什么影响了容貌? 贾家败落后,曾对每个人的状态和容貌进行过描述,贾母对史湘云说这样一段话:“大凡一个人,有也罢没也罢,总要受得富贵耐得贫贱才好。你宝姐姐生来是个大方的人,头里他家这样好,他也一点儿不骄傲,后来他家坏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如今在我家里,宝玉待他好,他也是那样安顿;一时待他不好,不见他有什么烦恼。我看这孩子倒是个有福气的。你林姐姐那是个最小性儿又多心的,所以到底不长命。凤丫头也见过些事,狠不该略见些风波就改了样子,他若这样没见识,也就是小器了”。这段话我读时印象特别深刻,贾家败落后,容貌变化最大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得势时张扬跋扈,当听到家产被抄个精光直接吓晕死过去,算计来算计去给别人做嫁衣裳,再看宝钗,宝玉疯傻时嫁给宝玉,贾家败落时跟着宝玉,宝玉出家后还能怀着孩子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中,宝钗没有像王熙凤遇到大难“改了样子”,没有像邢氏尤氏家产被抄后整日“哭哭啼啼”,更没有像薛蟠的媳妇夏金桂得知薛蟠出事后要死要活最后“把自己作死”,宝钗极其明理,遇事会换位思考,不怨天尤人,人自然活得也不“纠结”,即便宝玉出家对宝钗打击很大,宝钗虽是痛哭,“她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像宝钗这样内心强大的人才会在何种环境中有尊严坚强的活下去,黛玉在贾家兴时一个儿女情长就能把自己抑郁死,如果真活到贾家衰时,没有了宝玉,没有了琴棋诗酒花,也没有燕窝可补身子,估计更难活下去了,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轨迹,为自己活好就是为他人活好。 另一个贾家变故后影响不大的人是李纨,王夫人说“他有的时候是这么着,没的时候他也是这么着,带着兰儿静静儿的过日子”,儿子贾兰最后考取功名,李纨和宝钗在心性淡然上很像,人的情感看来不易太浓烈或太冷淡,说白了就是欲望不要太强,这样不会人为制造落差,李敖的爱情哲学很有意思,像一个顺口溜、绕口令:“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仔细品一下李敖这首诗,也不是没有道理像玩笑,只爱一点点也许是自私但也是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最好方法,估计是李敖痛定思痛后得出的自己的人生格言。希望这东西没有不行,没有希望人就像没有任何表情空壳,有了过大更伤神,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适度”二字,我们一辈子都得学会拿捏 。学会在得势时失势时,得意时和失意时,富贵时和贫困时,都能处变不惊,荣辱不兴、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淡定从容看开豁达,内心平静才会有平静表情,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容貌也难保不变化。 红楼梦中万艳同悲和“幸存者” 红楼梦可谓是“万艳同悲”,这部小说,像《活着》小说一样,一条暗线就是贾府和贾府有关的女人们的死亡悲催之旅,从秦可卿开始,死亡大幕拉开,先是人的衰,再到大观园的败落,沦为鸟兽聚集地,再到贾家的落和起,贾府的男人们最后都活的好好的,而贾家的女人们如“风流云散”,死的死、散的散,这种安排是说明什么呢?就是为了写宝玉的出家离开做铺垫吗? 宝玉曾很贪心想赚尽女孩们的眼泪,用眼泪流成大河把他“浮”起来,他有着操不完的心,虽然后来看到龄官对贾蔷的痴情有所顿悟,龄官让他明白,各人各得各的眼泪,他看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痴情动人之处。虽然宝玉喜欢黛玉的心要比别人多一些,但他很难做到心里只想一人,从小姐到丫鬟再到梨香院里的唱戏的女子,都能让宝玉升起怜惜之情,而当这些女孩们一个个死去散去后,宝玉的生命力也好像随着这些女孩一点点消散,他是为“她们”而活,而不会为“她”而活。当他第二次重游太虚幻境,一番阅册,背下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史的判词后,就有了未卜先知的能力,人如果有了这个能力是极其吓人的一件事,怎样都逃不过命运,做什么都会变得无意义,期待就会消失只有被动的接受,人一旦失去了好奇心,就意味着与这个世界的连接中断,外部的营养的源头活水无法补充,心就会早晚变成死水一潭,心死对红尘不在留恋宝玉出家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红楼梦》本是神话小说,宝玉由顽石投胎人型,去繁华地富贵温柔乡里体验人世浮华,完成红尘使命,历尽劫数,感受人世悲欢,最后“夙缘一了,形质归一”。 对比贾家众女子的悲惨命运,但却有一个人活的很好,“出跳得比先前更好了,服采鲜明”,这个人就是探春。为什么她本是庶出,远嫁他乡,远离父母,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情况下却能活的很好。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迎春,一个正房所生,嫁的近却过的忍气吞声连下人不如,没出嫁时,迎春就被下人们欺负她也忍着息事宁人,探春虽摊上没点深沉做事没分寸的赵姨娘那样的妈和贾环那样不争气的弟,但探春在大观园里从上到下没人敢小看她,做人做事都很有分寸,她发起海棠诗社,曾代替凤姐掌管过大观园,她有着很强的能力和个性,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人善良是必须的,但还是要有些个性,善良但不能软弱,无争但不能无能,随遇而安但不能无所作为,顺其自然但不能没有进取之心,这个世界气场强大才是自己最好的“盔甲”,它像一座“山”一样,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人都不敢近身,即便近身也会碰一鼻子灰,而气场弱好欺负像一个“坑”,就会吸引负能量的东西流入深坑,人有了这身盔甲,就像阳光下黑暗无处躲藏,生活充实无聊就不会侵袭,种上庄稼或花的菜园不会长草一样,什么样的人会做什么样的事,活的有尊严的人到什么境地都有一身傲骨,探春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以前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看的都是大家族的繁华和奢侈,现在读红楼梦,看到的都是大厦将倾前的最后浮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月满则亏 水满则溢”,其实,在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时,已经讲出了这种人生困局的破解之法,就是人要有“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心态,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种好因”。王熙凤的命运很惨,书中因她而死的人就有几人,她缺少敬畏之心,即使有八窍玲珑心又能怎样撼动命运“因果报应”,看完红楼梦后发现书中写了许多封建迷信思想,但故事的发起就是一个神话故事,所以,其中鬼神附体,因果报应等也就当一个故事看待,人生是不是“有因必有果”不得而之,但种好因总没坏处,最起码得一个心安。红楼梦看似人生一场大梦,但读者于消极中看积极,也很有警世作用。 读完《红楼梦》我不再排斥悲情的文字 世界上的美有很多种,阳光明媚灿烂笑容是一种美,冷月清辉含愁带泪也是一种美,洒脱充满力量的文字是一种振奋,而哀婉悲伤的文字也是一种慰藉,人们有时需要振奋的力量,有时只需要有人理解的慰藉和安慰,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它的意义。读《红楼梦》后我好像不再排斥悲伤的文字,能从中读到安慰、同情、慈悲、凄美、反思、警醒、在苦中咀嚼到苦难滋味,不用亲身经历苦痛也已能起到免疫作用,这样想,我的阅读空间就打开了,诗词世界的大门也敞开了........ 那些婉约派的诗词真的把情感表达的太细腻了,虽然读起来未免伤感,可那种丝丝入扣、浸入骨髓的细致触动也是豪放派的粗旷豪迈没法相提并论的,我们不能因噎而废食,其实我骨子里还是喜欢李清照、李商隐,柳永、李煜、秦观的诗词,红楼梦里我也还是喜欢曹公从黛玉之口吟出的句子,那是用情感和生命写成的诗句,不得不佩服曹公的情感丰富,一会是娇滴滴满腹诗书的林黛玉,一会又是满嘴脏话粗俗不堪的婆子们,能写出千人千面,人间百态的作家需要有多么丰富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海岩能写出公安题材的小说,刘亮程能写出生动的村庄,路遥能写出平凡的世界,曹公能写出大家族的兴衰都离不开他们曾经的生活,生活的丰富才能写出多姿多彩的文字,一切从热爱生活开始,不管生活给予的是什么,都自有它的深意,一切经历都是财富,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2021.4.13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