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陆旭龙
    推荐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 静谧的瓦尔登潮,晨曦的鸟鸣、花香、参天的巨树,林间的松树,树叶间细碎、斑驳的阳光,一间躲藏起来的木屋,一个逃离尘嚣的“隐士”,让瓦尔登湖多了一道风景。在瓦尔登湖隐居的梭罗过着简单、纯朴的生活,忙时劳作,自给自足,休闲时读读书、写写心情,留心湖边的一草一木,潜水飞鸟,留心蚂蚁打架,观日月变幻,不亦乐乎?大自然的纯真和惠泽真是无法描述。一个湖,一泓波澜不起、沉静如镜的湖水,一间木屋,这是自然风光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了。瓦尔登湖岸回荡着牛蛙的叫声,它们是古代酒鬼和豪饮者的沉思的精灵,不知悔改,在它们的冥河边进行轮唱——希望瓦尔登湖的临水而居的仙女们原谅这个比喻,梭罗喜欢这种醉意朦胧的田园牧歌式隐逸生活! 说到奢侈与舒适,梭罗认为: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是呀,极简的生活,是一个人在哪都可以过怡然自得,抱着乐观、豁然开朗的心情,恰如居住在皇宫一般。这是实在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自然之美,油然而生的豁达应该是另一种极端之美。梭罗说:“我的人生态度是你若一直攻击我的弱点,那么我会将此被觉察到的短处转变成优点。”的确,若安定若素,置之度外,安心地干活儿,在舆论、偏见、传统、谬见和相貌的泥泞和烂泥中跋涉……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最自信、最豁达的人生态度了。我能想象梭罗来到瓦尔登湖,不是惧怕无瑞的非议,而是感到这个世界,很吵闲。 读书是一种清欢。书要名副其实的读,不是像奢侈品那样的东西一样吸引我们或只是为了汗牛充栋;书要择良而读,即读货真价实的书;书要含蓄地读,即读书悦诗风吟而不张扬。很多人因为阅读一本书而开始了他生活的新纪元,也有很多人几乎用一辈子专心致志、坚持不懈阅读,只为爱读书,因为他们认为:书是世界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健康遗产。 实践一些新的简朴的生活方式,让心智救赎肉体,对自己越来越尊敬,这或许是人生最高的法则。 任凭你多么智慧也很难判断出在这深深的湖面光滑如镜的湖里,潜鸟会在哪儿像一条鱼那样加快速度,因为它既有时间也有能力光顾这湖底最纵深的地方。想像一下:一个人泛舟在光滑如镜的湖面上,如醉酒般朦胧,似乎与一只潜鸟在下一盘棋。而忽然间发观潜鸟围着小舟在水面上游弋,打转,没准它们热爱瓦尔登湖的水与梭罗热爱的理由是一样的。 梭罗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在我看来,大多数人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难以设想:如果森林被砍伐了,那么枝条和灌木还会生长出来让动物藏身。连一只兔子都养不住的乡村一定是贫瘠的。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的飞鸟暂时是安全的。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宇翔'
    推荐

    花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来赚钱,为了在最不宝贵的一部分时间里享受一点可疑的自由。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张胜
    推荐

    读了一半,先弃了。不是写的不好,而是偶水平不中,不少地方读不明白,即使勉强坚持啃下去,所得也甚微,等过段时间再回头看有没有长进。 不过还是很羡慕这种田园生活,融天融地,羡慕那些可以随着自己的心去生活的人,不受约束,不受牵绊,也不枉此生世间走一回。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小小丫
    推荐

    在1845年7月,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实验,离开了自己居住的城市,移居到了优美的瓦尔登湖畔,尝试过一种隐居生活。这本《瓦尔登湖》就是他实验的结果,里面记载了这两年零两个月时间里经历的事情。 梭罗认为我们都应该住在大自然中,因为大自然不仅能给我们提供充足的给养,更能给我们带来健康和快乐。所以他在书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傍晚时分,梭罗漫步湖岸边,牛蛙鸣叫,夜莺歌唱,杨树摇曳,湖水荡漾,晚风轻抚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浸润着喜悦。你可能会问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寂寞?决然不会。大部分的时间内,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即使只有你一人,但还有思想与你作伴,有了思想你就不会寂寞。 如果我们真能在忙忙碌碌中拿出一点点时间来抽离廉价的社交 离开拥挤的生活,放下心中的负累,好好享受一把自然,该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微笑
    推荐

    “梭罗这人有脑子/梭罗手头没有别的 抓住了一根棒木/那木棍揍了我 狠狠揍了我/像春天揍了我”——海子 “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徐迟 如果从宁静之美,雨崩冰湖比起瓦尔登湖更宁静,更美丽,让你夜里不敢靠近她,静到这个世界,只有:你与她,她与你。如果说她是女神,你便升天堂;如果说她是魔鬼,你便入地狱。 瓦尔登湖的品质是最纯洁,既有大地之色,又有苍天之色,冰清玉洁,纯净透彻。 从一个山顶上看,它反射着蓝天的色泽,而从近处看去它折射着岸边的淡黄色; 往远处看去才有了淡绿色,并且渐渐地加深,到了湖中间变成了清一色的墨绿色; 到了春天,叶子还没有长成,湖水的颜色也许只是天空的蔚蓝; 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从稍远一点的地方看去湖面便呈深蓝色,比天空更蓝; 泛舟水上,又发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不可描述的淡蓝色;倒比天空本身更像天蓝色了,与水面底部原有的深绿色交相辉映; 你直接俯视河水,水是黑色或者深棕色,而且如同大多数湖泊的水色,在水中洗浴的人所看到的颜色是淡黄的。 这是瓦尔登湖,但不是《瓦尔登湖》的全部,书中18篇,生活必需品开头篇探索自己结尾篇与生活简朴起始篇春暖花开结束篇共4篇;余下14篇俩俩对应: 1:人的生活与动物自然: 宁静对声音(《阅读》和《声音》), 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独处对社交(《远离喧嚣》和《访客》), 3: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乡村对市镇(《豆田》和《镇子》), 4: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纯净对堕落(《湖》和《柏克农庄》), 5:人的神性与动物性: 精神对动物性冲动(《更高的原则》和《禽兽比邻》), 6:现在与过去未来: 当下对既往(《室内取暖》和《昔日的居民和冬天的来客》), 7:人与动物对自然与生活的探索: 动物的自然生活对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冬日的动物》和《冬日瓦尔登》)。 湖是大地的眼睛,是“上帝的水滴”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世间只有自由自在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才能感受到什么是幸福。每天早晨都是一次振奋人心的邀约,让我的生活与大自然本身一样简朴,而且我可以说,同大自然本身一样纯真,所有值得纪念的事件都会在早晨的时间和早晨的氛围里发生,所有灵性都会随着早晨醒来,若能与太阳的步伐保持一致,白天就是一个永恒的黎明。只有清醒,才算活着。 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肉欲产生于懒惰,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但是本性必须改变。木材温暖过我两次,一次是我把它们劈开出汗的时候,另一次是它们在火上燃烧的时候,要么像枣树一样慷慨;要么做一个azad,或者自由的人,像柏树一样。简朴吧!探索自己吧!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九月菊
    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是 美国作家,也是哲学家。他才华横溢,一生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他的作品简练有力,朴实自然,极富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 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了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的生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瓦尔登湖》就出自于此。 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梭罗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以致于使其同时代的人误将此书理解成一本有关自然的文献,而忽略了其中关于哲学的内容。其实,梭罗的贡献是建立在这两方面之上的,是基于自然的哲学艺术之作。他把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详细地记录下来,并赋予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是梭罗的书真实可爱之处,也使得他与众不同。 梭罗积极倡导一种另类的生活观念,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的生活方式,他本人的生活也简单而纯朴,这源于他内心的平静,睿智而温和,方能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与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者和践行者。对于享受奢侈和舒适的生活,有大智慧的人历来不屑一顾,他们过得比穷人还要简单,还要朴素。人们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 这是一本内涵丰富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留路
    推荐

    《瓦尔登湖》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样板,教人们怎样明智地生活,鲜活地思考。梭罗对生活的追求,可以用那几个醒目的大字“简朴、简朴、简朴”来概括。他的一生放弃了几乎所有的物质追求,成功地实现了他关于要生活、而不为谋生所累的目标。在日记中,梭罗对他的简朴有明确的解释:“世上有两种简朴,一种是近乎愚昧的简朴,另一种是明智的简朴。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简朴而内涵丰富。野人的生活方式则是内外都简朴。” 梭罗认为,一旦人们继承了农场、房宅、牲畜和农具,他们就成了土地的奴隶,终日被物质生活所累。爱默生在《论自然》中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在历史的枯骨中摸索,或者偏要把一代活人套进陈腐的面具呢?今天的太阳依然光照人间……”梭罗则在《瓦尔登湖》中写道:“为什么人们一生下来就开始挖掘他们的坟墓呢?”“……让我们首先像自然那样简朴而健康,驱散笼罩在我们额头上的愁云,给我们身上来一点活力吧。” 如果说爱默生是要唤醒美国人,从旧世界的文化阴影中脱身,求得一种精神上的独立,梭罗则要人们摆脱旧的生活方式的奴役,求得一种生活中的解放。他要像公鸡打鸣一样,把人们从睡梦中,也是从陈旧的生活方式中唤醒,采纳一种与自然同步的崭新生活方式。他要人们把物质的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使自己的身心更为自由,精神更为富有。他在瓦尔登湖畔的实践,他生动的林中生活写实,便是他倡导的新生活的体现。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春天
    推荐

    巜瓦尔登湖》的四季美景,梭罗诠释的淋漓尽致。那平静的湖水,静静的大树,弯曲的小径,轻柔的微风,虫鸟的鸣叫,争斗的蚂蚁……字里行间透着“我并不梦想装饰一句诗行;要接近上帝和天堂,莫过于瓦尔登湖——我居住的地方。”在哪里他每天过着极简、纯朴的生活,读书、写作。避开物欲、污染、喧嚣,享受到了大自然带来的愉悦。正是这些感受,他对环保主义观念,以及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对人类生存的意义,以及一生该如何度过,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回到自然中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重新发現,定义一切的美好。”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墨 墨
    推荐

    《瓦尔登湖》:一书的质量正在于它的纯度和醇度 作品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1845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长篇散文《瓦尔登湖》。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 本文最精彩的是作者细腻的体验,走进自然并独立建房,耕种,打渔,体验中国古代渔樵耕读以及观察自然。他的这段生活可以概括为:拥抱自然,简单物欲,简单思维,积极追求自然规律从而了解生活的本质,以此证明这样可以活的很好。借用书中的前言:“《瓦尔登湖》一书是被人逐渐认识并欣赏的,这个过程大约在它的本土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真好比是一瓶酒,想识得酒之好坏,喝酒的人起码需要对酒有一点点了解。有的酒猛烈,有的酒温和,而酒的好坏不在于是否猛烈是否温和,而在于酒的纯度和醇度。《瓦尔登湖》一书的质量正在于它的纯度和醇度。”它的纯度和醇度不是读一次听一次品一次就能体会到的,需要不断地、连续地、慢慢地读听品……作者通过自身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实践,通过对自然,生存,动物,四季更替的感悟:人类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这样生活中的美好,简单快乐的生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表示“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更高层的人宽宏大度,不会让在更下层的人遭受损失。”“生活未必像你那么坏吧。爱吹毛求疵的人就是待在天堂里也能挑出毛病。热爱生活吧!” 这本书的译文太多语句不通畅,不连贯,也许是翻译习惯吧,但总的感觉看下来有点累。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折腾亦是华年
    推荐

    一贫如洗的我,也要热情的面对生活,这个年龄这个阶段,不期望未来,不沉浸过去,只是随着性子去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我不知道有没有迷路,还是在不停的探索着生活!活着,或许不是为了更多的物质需求,而身边的人们大多都在为物质而奔波,他们或许已经放弃可以自己的喜好,或许已经不在去想自己的精神需求,当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我的阅历还很浅,我大多的想法也不被很多人所认同,但现在的我不愿为物质失去自我,还在坚持自己的精神需求!瓦尔澄湖的春夏秋冬,那是作者的诚恳生活!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有多久没有拥抱自然?或许我们可以去看看附近的河流山川,或是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亦或是风雨晴阳等!不管生活多么低贱,那也要面对它,好好过下去!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赵祥亦
    推荐

    每个人所面对的都是不同的未来,不同的道路确有相同的终点,人在距离终点的过程中,因时代环境的缘故,现实,物质是必然的,此也就造成人会有压力,让人不在单纯的快乐,存在于物质所得所乐,所失所忧上,未来是未知的,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但在物质上,则是缺少的,尤其是在每天过着相同的生活,工作,对未来充满着烦忧,当无法满足眼下的物质需求,人的情绪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人需要满足于物质需求是必然的,但也需要给精神所得留有时间,不能只针对于物质,那么人生未免无趣,快乐也是因物质而决定的。 动物,无拘无束,只需要满足于食物足矣,走在树林之中,自然的成长着,人因环境的原因,注定无法让精神时刻满足,那也不能只看重物质,应该去双管齐下,物质所得占据更高的百分比,用剩下的时间去满足精神,此为相铺相成,精神上的愉乐,能够化解压力,烦躁等情绪,且在精神上也能实现快乐。 当面对一个知识,一个从来没有学过任何知识的人,比一个学过知识的人,更能有效的吸收知识,且能运用自己身上,因为学过的人会有自己理解能力,不会理解知识的讲述,而对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让这个知识不具备意义,不需要去实践,此因有不同的见解,而毫无所知的人,并没有接触过这个知识,反而静下心,按照知识上自然的讲述进行,在学习的过程,因没有任何立场,角度,看法,单纯的按照知识讲解内容进行去理解,确可实践,产生对自己有意义,可以为未来提供帮助。 当面对不同的知识上,人要忘记自己的知识,但要具备所谓的思考去理解,内容上所表达的重点,而不是在意内容所表达的不对之处,此是理解不同造成的感觉,这种认为的不对,则是因为自己的知识,所导致内容并无意义,完全可以放空,或者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而非执着问题对错于否,重要在于自身思考是否能理解出对自己有用的成分,去吸收。 人需要向杰出的人学习,但人没有完美的,不能因为某方面的不足,引起反感,导致否认对方某一值得学习的领域。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阳光
    推荐

    之所以评好看,确因为瓦尔登湖的自然风光,还有敬佩作者花费两年时间的亲历。品读中感受到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独特的视角,将我们的心灵引领到清澈见底的瓦尔登湖。 想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拥抱大自然,有多久没有亲近河流山川,多久没有聆听万物生长,有多久没有用心去看风雨晴阳。 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阅历或深或浅,每天行色匆匆奔走喜好与物质中,也许就忘记或者是放弃了自己原有的初衷。讲真,书中还是有一些自己看着不是特清楚明白的,我想还是需要我回过头来再去细细品味。 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瓦尔登湖。希望下次品读,又是不一样的收获。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趙鸿勤
    推荐

    梭罗一生似乎都在寻求一种与自然的最淳朴、最直接的接触。他几乎放弃了世人所追求的一切——财富、名利和安逸。 面对自然,梭罗发挥的是所有五官的作用,让自己完全沉湎于各种可感受的气味和声色的现实中。“我看、闻、尝、听、摸与我们密切相连的永久的事物……宇宙那真实的辉煌”。 他在《瓦尔登湖》中的看,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视,而是一种凝视,一种用心的观察。“青草像春天的火焰在山腰燃起……好像大地送来内在的热力,以迎接归来的太阳,而火焰的颜色不是黄的,而是绿的——永久的青春象征,那草叶,像是一条长长的的绿色缎带,从草地流向夏天”。等 如此诸多的心灵感触,让我们更加亲近大自然,体会作者非凡的活力和敏锐,不愧为美国风景最伟大的观察家。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飞雪
    推荐

    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种物质上极简,精神上富足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们向往这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的快意逍遥的人生,却又不能不为肩负的责任负重前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多年以后,重读少时看过的文学巨著,方才懂得,作者叙述的不是苦难,而是告诉我们如何热爱这一生。

  • 人、国家与战争:一种理论分析
    南有乔木
    推荐

    读完这本人民出版社苏福忠的译本后,又找到了李继宏的译本,打算再重读一遍《瓦尔登湖》。        梭罗的文字清新如泉,能一路流淌至人的心底,又如瓦尔登湖冬天的蓝冰,闪烁着纯粹而清洌的光芒,让人头脑清醒,此外吸引我的还有,梭罗的文字极有诗意,有诗歌的意像与意境,总会让人停伫一会儿,在他文字的意境里沉凝一会儿,思考一会儿。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