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加载中...

微信扫码,免登录解锁高速下载

如何使用 & 隐私说明

精彩点评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na@sun
    推荐

    贯穿全文的主调还是苦难,平铺直叙的内容零零散散,确实是用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平凡的一生。 这样的内容读完之后不会让人生出对自我的怀疑,毕竟自己也是再平凡不过的众生之一。 认清现实的痛苦,接纳自己的平凡,然后还要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芨芨草
    推荐

    外婆秋园12岁时,两个嫂嫂溺死,父亲一下过世了,幼年丧父;和国民党文官仁受结婚,出嫁时算是人生中最亮眼的时刻;被仁受嗜赌的堂弟把积蓄榨干后快要吃不上饭时,得到了教职;怀老四快临盆时三女儿一晚上就没了,哀痛之下生的孩子小名就叫赔三;百无一用是书生,仁受能把韭菜当杂草割了,无米下锅时也是秋园、之骅拉着棍儿去讨饭,恨极了文人的酸腐,肿肿消消终归是饿死了,秋园又遭遇了中年丧夫;回娘家看看找个活路,被后来的大嫂驱逐,一下去了湖北,再婚后,王成恩给了秋园生命里难得的幸福生活,好景不长,遭遇了田四溺水,老年丧子,秋园倒是没上吊成功,耐不住病痛的王成恩临了喝了农药;长子子恒接她回到庵子里老屋,赔三考上了大学也当上了老师,在这里,外婆秋园终于结束了此生,享年八十九岁。泪目细节:1、挨饿受冻、被斗受气,都挨得住,带之骅去要饭时,学生妈妈贴心的话儿反而让秋园绷不住泪流;2、仁受眼瞅着不行了,秋园炖了只鸡,为了这被批斗,带着月经被推来搡去,没几分坚韧怎么活?为了孩子们,不能死、不敢死。 之骅,是秋园的得力助手,孩子多的家庭,最大的女孩子基本就是小妈,看小的弟弟们、洗衣做饭挣工分,甚至后来的讨饭。用肥猪肉块擦锅炒菜有点荤腥,在锅边实在忍不住切一块偷吃,没来得及尝到味儿就滑下肚儿了。现在的孩子们味蕾越来越难以满足,欠饿。之骅求学的路是有多苦,那么珍惜得了头名,考了学,可以看书的日子如饥似渴地读,学校还是停学了;工地上抗沙以为自己能养家了,却不敌现实的残酷,技术员支招去了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终于温饱有保障了,却被头批选上下乡,之骅读书的动力就是离开那样的乡村啊,唉。为了活下去,她和乔木林结婚了。孕期河边洗衣跌落水里导致女儿早产,之骅也成了母亲。后来,她的三个孩子都上了大学,而她在退休要服侍患病老公的期间,在厨房里靠这些碎片间隙写下了这些文字。像她女儿说得那样,之骅的文字像打开了水龙头一样自然地流淌,写一遍改一遍再写一遍再改,书稿足足八公斤重。书里的景物、人物描写,不像是普通人处女作可以企及的高度,生活的磨难是另一种馈赠,可以有得写。和秋园、之骅娘儿俩比起来,现代人的痛苦与懊恼显得矫情得很。那些动不动跳楼的孩子们,如果温饱都成问题,是不是反倒会坚强地活下来呢?毕竟,死太容易了,而活下去,太难了。 徐娭毑一脸富相,在社会动荡里也保不了她的好命儿,奶头溃烂而死;油菜花开,小泉妈被疯狗咬了后死了;小泉稀里糊涂生下来人王,好不容易带大却栽进水缸淹死了;庙里的老和尚不敢烧柴是为了用这柴把自己尸体火化……唉,活着是有多难?兵桃睡觉取暖要靠牛,屁眼被蚂蝗咬了流血、光着屁股也要挖田;之骅学校爬山,要不是黎老师的救命饼干也许就一命呜呼了;荒货堆里捡来的破棉絮爬出了成碗的跳蚤、虫子;迫不得已让杨桂生领养了田四,却差点害死娃儿,有人疼爱的娃儿才能有底气活着;之骅没办法偷了谷,文人仁受快饿死了还是觉得名声要紧;煮稻草这样的东西,不是快饿死的人谁都难以下咽…… 哪来的民风淳朴,看看满娭毑有多坏,突破你的认知,在不断搞运动的年代,哪还有什么人性,见过了各种恶之后他们骨子里都不再相信善了吧,所以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满宝玉这简直就是个极好的反讽,就这么块料儿,还积极分子入了党,为了应付检查,大冬天的让社员们赤膊上阵,作秀你最强👍 这些文字就像荆棘刺痛了读者的眼、鞭挞着旧日的种种,难免会联想到《活着》。那些我们不太清楚的运动怎么扭曲了这一辈人,造就了多少写不尽的悲惨人生,看了此书,也许我们回过神来就能更好地理解那一代人了。和活下去比,要不要脸、要不要名声还那么重要吗?连草都没得吃,你和他们讲仁义礼智信有用吗?忽然就理解了那些在国际上被痛斥的大爷大妈,插队、抢自助餐、占小便宜、高声喧哗席地而坐……那都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烙印,深深地刻在骨子里,没怎么挨过饿的后来人是无法洞悉和窥视他们这样扭曲的心理的。那么多贪官污吏,怕也是有个苦出身的吧,吃拿卡要也是因为饿怕了,没个够吗?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撑死了”。喜剧让人开怀,却有着悲剧的内核,而生活就不一样了,从里到外都是悲剧,分分钟吊打这些女人的人生。良药苦口,尚且裹层糖衣好下咽,生活的苦只能闭着眼睛嚼啊……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远航
    推荐

    “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是啊,人的一生哪有那么多的大起大落,芸芸众生大多是在平凡的日子中终其一生,有的留下的是善良,有的留下的是自私……大凡留下来的多是美好。如同秋圆和仁受,忆起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经历的坎坎坷坷,尤其那种极度饥锇的日子,现时代的人无法理解更无从感受,也不能理解曾在小学代课的梁老师竟然也吃不上饭……不过,最终秋圆还是重回故里,在儿女们的精心照料下走完一生。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李白
    推荐

    158、没有高超的写作技巧,平铺直叙近乎白描,故事却直抵人心,有一种大巧若拙的感觉。初看没有特别的感觉,随着人物发展的逐步的深入,人性的善与恶夹在在历史与社会的洪流中滚滚向前,正如作者所写一家人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挣扎求生,写了中南腹地那些乡间人物的生生死死。这些故事如同一滴水,最终将汇入历史的长河。 “外婆、妈妈这些被放逐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仿佛随时会被揉碎。然而,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柔韧,她们永远不会被彻底毁掉。”这本书是一位朋友推荐给我的,应该是这个假期读到的最感人的一本。2022年第十一本《秋园》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满满
    推荐

    普通中国人家在时代大浪中载沉载浮、挣扎求生的过程,贫穷、饥饿、歧视、无望每天都在侵蚀着这个家庭,乡村也在此显现出残忍与恶意,一生尝尽酸甜苦辣。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阿敏
    推荐

    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秋园的一生有太多的苦了。处在那样的时代,贫穷、饥饿、歧视、无望无时不在侵蚀着她。即使这样她心里最重要的事还是让孩子们读书,在那闹饥荒的年代,读书虽然无法填饱肚子,至少可以让你明辨是非做个善良的人。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王小凤
    推荐

    很少会因为推文去买书,这一本是例外。 不按推文买书的原因,是已经过了冲动买书的年岁,仿佛所有的好书都是日积月累,从阅读中获取的,只有相似文风,相似题材的作品,才能打动有着阅读“思维定式”的人,而立即让我决定买下这本书的,是一句话: 这是一部在厨房里完成的写作。 写作者是一位八十岁的老太太,她写自己的母亲,浮萍一样在这世间行走了八十余年的女士,在时代的大潮中浮沉,关联着家庭的欢喜悲忧。 也就是一位八十岁老太太写给自己八十九岁去世母亲的书。 现在很多读者对年龄、对岁月、对时间、对历史不是那么敏感,更注重对作品技巧、书写对象、人物的关注,不过好在这本书不会让人失望,无论是个体的命运,还是整体烟火气十足的民间,都让人足足的过了一把瘾。 我喜欢读上了年岁的老人写的作品,尤其是上了年岁之后才开始写作的老人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多半没有技艺的雕琢,用笨拙甚至素朴的方式,带着时代之风扑面而来,给人结结实实的感动,酣畅淋漓的泪水。 当老人以过来人视角去讲述过往时,就像是打开了过去的一幅卷轴画,一打开就曼妙无比。 《秋园》描绘的对象是秋园,秋园是作者杨本芬,是为书内的小女儿之骅,一个命运亦是十分坎坷的女性。她选择书写的目的,是不想让一位平凡且伟大的女性,就此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所以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履行完毕,退休之后,开始在自己一方大概四平米的厨房里的小板凳上的书写,这一写,就没有尽头,当案头菜写好后,等着下锅的时候,当等着锅子把肉炖熟的时候,当等着粥汤细熬的时候,她便捉住笔,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故事写了一遍又一遍,修改一遍又一遍,等身边积累起来八公斤的稿纸时,秋园这个底层妇女的形象才真正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秋园出生于1914年,故事从1919年开始。从秋园裹脚开始,这样一个小小的线索,就像一个生命中时不时会出现的鼓点,成为这本书中时隐时现的句逗,让人读着充满无奈又同情。八十九年后,秋园与这个世界告别,时间便来到了2003年前后,与当下的2020年6月本书出版,已经又过去了十余年,也就是说这部书稿已经完成了十余年,还好还好,文学自有其呈现魅力,在时代大背景下,能够能够让我们品味到时代、历史、命运在个体命运上的交错,浮浮沉沉毫无定数。 从1914年到2003年,将近100年的时间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最诡谲变幻的时代,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都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秒钟将会遇到怎样的劫数。 作者用秋园八十余年生命周期中所经历的地方为线索,把秋园的一生坎坷命运串联起来,同时让我们嗅到了个体在时代大潮中的无力感。 记得上学时,授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一段经典的“命”“运”说,大凡可以分为四类:“命”为天数,少难改变;“运”为变数,就像这个字体的表面意思,为走之偏旁带着一个“云”,运就是“行走的云”,是会变化的,所以第一种可能,如果一个人命不足够好,但是运气足够好,且运气好到可以盖过命,那么这个人逆天改命的机会还是不少的,就像很多历史上出身贫苦的大人物;第二种情况,如果一个人“命”好,“运”同样好,会走两个极端,要么平庸无常,要么大富大贵,因为太过平顺的生命,自身没有什么挑战和改变的地方,容易导致人懈怠,这是为什么很多家族“富不过三代”;那些大富大贵的人,多半是充分利用好了自己已经拥有的资源,所以才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第三种情况,命运相悖,生命中起起伏伏不定,也会带来一生境遇的漂浮不定,秋园当属此种;第四种情况,“命”与“运”皆下,那可能怎么奋斗都是到头来一场空了。 秋园将近九十载的生命历程,经历了新中国由弱到强的过程,但是作者的叙事没有那么宏大,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平民读者视角,置身于时代大潮中浮浮沉沉,有时快要窒息了,不经意会出现一个救命稻草,让我们理解个体选择时的无奈,也看到了权力在个体身上时所呈现的恶,秋园无力抵抗这些庞大的恶,而是逆来顺受的去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去维持着一家人本该有的体面。 好在经历过时代带来的恶,经历了不固定个体心灵的恶之后,我们仍能够看到心存善念所带来的正向力量,在庞大的力量面前,秋园无力去做什么,但她坚守住了内心的底线,即便在受人欺凌,被迫拿起谷袋带着女儿去讨饭时,仍旧保持着一个文明人所应该有的体面,饿得再厉害也不大肆吞咽,也不主动去吃桌上的主菜,而是默默的选择最为朴素的饭食。 这样的女人,心中的尊严,是任何势力都践踏不了的,她对自己内心的坚守,为家庭所做出的牺牲,即便为了孩子们选择再嫁,也让人对这样一位朴素平凡但坚韧无比的女性肃然起敬。 周日的一上午,一口气把这部书读完,闭目深思,我知道打动我的,不仅仅是秋园的坚韧,而是在时代洪流中,以这样形式存在着的千千万万的女性,她们背负着封建保守思想压在她们身上的紧箍咒,又要在时代的间隙之中保持一个人、一家人生存的权利与体面。虽然可以举世混浊,但可以选择清水濯我足时,秋园们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守护内心的那份善良,去用最平淡的内心诉求,去守护自己平凡的家,无关时代,无关岁月。 秋园的影子,我们可以在倪萍老师《姥姥语录》的姥姥身上看到,可以从《乱时候,穷时候》的姜淑梅奶奶身上看到,亦可以从我们的曾祖父曾祖母辈身上看到,源自生活的形象,终归从生活中看到了平静。 我喜欢秋园,一位坚韧无比的女性。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鱼玄机
    推荐

    2021年第114本书《秋园》         终于有一本合胃口的共读书籍,看到秋园缠小脚不寒而栗,人类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各种各样奇怪的歪风邪俗,读到老人讲“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一辈子的苦难打磨过的心性要多豁达才说出不耐烦活,什么都经历过彻底没遗憾。看到之骅冬天赤脚踩在雪地上学,觉得读书是一件那么美好的事自己实在惭愧,往往是越贫瘠的土地更能开出坚毅的品格,人性就是对越来之不易的东西越感到珍惜。满娭毑,一肚子的脏话想送给她,这种身边的小人好像比远处的大恶更让人难以释怀,被欺负的总是好人,这世道不该如此的。秋园的坚忍,之骅的懂事和仁受的无能终于到之骅上了大学秋园嫁给王成恩日子好像才稍稍好了点,结果就是田四溺水而亡,经历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的悲剧,最后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八十九的高龄也不能安然离去,现在隐隐约约明白什么是不耐烦活了,为姥爷没有受这么大罪的离去感到庆幸。这期共读选择谈谈人吧,之骅写了她的母亲秋园,我也想写写自己的妈妈菊豆,不敢说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但至少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之一,她为我构建了几近完美的单亲妈妈家庭氛围,我们从生活到读书再到最私密的性话题,无话不谈且每次都说的停不下来,每次给她打电话旁边人都以为是和女朋友在通话。我曾以为世界上的妈妈都是这样尊重和爱孩子,后来才知道这份感情的珍贵,我们会闹会笑会争吵会和好,这个小小的家庭里虽然只有我和她,爱意却不曾少却半分。她是个多么骄傲的女人,即使离婚后仍不乏中年钻石王老五追求,她用自己的的选择告诉我当面临金钱和爱情时选择爱情,现在我和妈妈两个人的生活也变成了三个人,以前觉得一辈子只能喊叔叔,现在觉得这几年他表现也不错可以升级喊爸爸,很多年没喊过这个字眼还真是有点不适,我可能想说的是永远别让过往一直笼罩着你的生活。想说的太多却又无从开口,九月时间应该会充裕一些,好好写写这些年的生活。最后谢谢这个超爱的女人,身边朋友总说我感觉好的不得了,这份膨胀的自信源于这个女人给了我一百分的母爱。 收录经典段落: 1: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2:不是日子不好过,是不耐烦活了 3:那手掌粗糙,满是深深的纹路,里面全是做活留下来的色素,永远洗不掉,是一种洁净的丑陋。       你好 我是鱼玄机      “要及时清醒 也要事事甘心 ”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秋色正浓
    推荐

    带着读《活着》的心情一口气读完《秋园》,最后让人欣慰的是:秋园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都步入正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不像《活着》里的福贵,直到死都看不到一点希望。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木兮
    推荐

    开头实在太过于平常,以至于此前读了一点就放下,再次翻开,就关不上了,没想到遭遇竟然如此坎坷。六十多岁的时候,从没写过文章的之骅,在窄小的厨房里,提起笔来,却再也放不下来,文字络绎不绝地涌到她的笔头。故事写得竟如此之好。没有半点造作与虚假,文字那么平实,热烈的感情被克制,出来的只是一阵清风,像多年后的那个下午,吹拂着老屋的竹林与红枫叶的清风。她按住内心的风霜刀剑,出来的,只有一行行汩汩流动的字眼,那么云淡风轻,那么清澈见底,那么娓娓动听。没有经历过人生的大风暴,如何能拥有这晚来的虚怀若谷呢?于是你读,克制的文字里,全是悲与苦,血与泪,于是你跟着颠颠簸簸,一路追随秋园,从四岁那个踩水的下午,到丧父,到十七岁嫁给国民党军官杨仁受,此后颠簸到南京,到武汉,到湘阴,到湖北,丧女丧夫丧子,晚年回到湖南。为什么我们还要相信人类呢?因为还有善良存在。秋园一家不断遇到恶人恶事,又不断遇到好人,在那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遇到善良的人们,让人在希望即将丧失的一刻,又感动得重新拾起活下去的勇气和生活的希望。这些好人,好些都是仁受或秋园早年帮助过的当时被人唾弃的“非好人”。这样的变化,更让人相信善良的存在。人莫不是走投无路,何至于做出坏事,尤其在那样的年代,在生死一线的关头?秋园一家人,无论身处何境,始终怀着善良之心,只是命运,将他们的路铺设得过于起伏不平。那不只是一家人的命运,更是一代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木船向前划去,身后的风景变得斑驳陆离模糊不清,我们的祖辈父辈,有多少故事被吹淡在那风中……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月照山河
    推荐

    从家族史看民族史 这是一本真实的回忆录,你可以从书中读出两代女性在极度的艰难困苦中如何在夹缝中求得生存,如何在颠沛中寻找自我。 底层人民命运如草芥般在风波中被摧残,如浮木般在洪流中浮浮沉沉 。然而生命又是顽强的,是不会被轻易折断与击倒的。越是无法左右命运就越是用力抓住一丝丝希望,用尽全力把生活一天天过下去,把路一点点走下去。善心可以被辜负但仍要善良,尊严可以被践踏但仍要有尊严。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丰满的、矛盾的、真实的。可以善良却懦弱,清高却偏执,温和却无能,忠厚却撒谎,慷慨又吝啬,清醒又糊涂。书中的人性有善良的,也有险恶的。对不起家人的滥好人,仗势欺人的恶邻居,弃恶从善的梁上君子,雪中送炭的学生家长,为人生指路的同行人...... 正如书的结尾所说, 外婆、妈妈这些被放逐到社会底层的人们,在命运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无力,仿佛随时会被揉碎。然而,人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柔韧,她们永远不会被彻底毁掉。当之骅——我的妈妈——在晚年拿起笔回首自己的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文学是苦难的馈赠。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子飒🐋
    推荐

    没有华丽的辞藻,正所谓“没有技巧,全是感情。”全是那个时代的人众生相,荒诞又艰难,很难想象,那还要敬畏。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桃李不言
    推荐

    故事里的每一个女性,都是流淌在我们生命的先人。上个世纪中叶,她们在中华大地上狼奔豕突,被命运的翻云覆雨手任意摆放,就此落地生根,一生的种种轨迹,也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姓氏的湮灭而变得逐渐模糊不清。 (阅读时间:2020年7月7日-9日;自评:7.9;推荐指数:★★★★)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大江东去
    推荐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秋园曲折苦难的一生,读完被社会与命运的残酷所震撼,同时更加赞叹秋园一家人的善良和温暖。 在百年时代变迁中,秋园是那个最惨的女性,少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子。秋园一辈子载浮载沉,艰难求生,没有最苦,只有更苦,苦即常态。 在那个时代,人似浮萍,命如浮草,贫穷、饥饿、歧视、无望每天都在侵蚀着每一个底层家庭,乡村充满了残忍与恶意。 秋园,是一个苦难的课本,为她面对生活不屈不折点赞。

  • 东线: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
    润滋
    推荐

    为了不忘记而书写,因着赤诚之心而出版,这样的书,能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征。 抛开大历史的宏大叙事,真诚的呈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真实生活,让我们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让我们通过探索过往的历史和人们的生活,反思我们的生活,懂得历史浮沉里人的挣扎和柔韧,包容和宽厚,才是我们民族文明的底色,这个土地上的人们,历经灾难而延绵不绝并有所成就,恰是因为每一个个体文明的厚度。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