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

  • 1

    ="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罗念生全集·第一卷)"

    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罗念生全集·第一卷)

    亚里斯多德

    《亚理斯多德<诗学><修辞学>》收集了罗念生先生翻译的亚理斯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和《修辞学》以及一篇古希腊佚名者的《喜剧论纲》。

  • 2

    ="二十四节气志"

    二十四节气志

    宋英杰

    凭借多年强大的专业积累和知识功底,他从气象大数据的角度,为我们解读二十四节气的文、理、古、今。读者不仅能看到传统节气知识,更能了解节气随时代的演变和发展。

  • 3

    ="勉仁斋丛书:中国文化要义"

    勉仁斋丛书: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从集团(集体)生活的角度对比了中国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进而提出了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社会的重要论断,并根据对中国宗教的深入考察,指出以伦理组织社会,进而实现中国社会改造的出路。作者还考察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既批判了中国文化的病诟,也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要旨。书中充满着“问题意识”。每个人从少年起就回避不了的人生意义问题,古老中国在清末以来所遭逢的民族前途问题,都把梁漱溟引向同一个中国文化。在梁漱溟看来,中国文化既是这两大问题的根源,也是这两大问题的解答,关键在于如何来认识这种文化。对中国文化本身,梁漱溟也从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的知识、经济和政治无一称强,却何以历史悠久、广土众民,以至于面对强悍日寇仍能持久抵御?人们总说西方人是个人本位、中国人是社会本位,但如何解释中国人的“一盘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国文明那么早就灿烂辉煌,但何以一直没有发展出像样的科学体系?

  • 4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重访灰色地带:传播研究史的书写与记忆

    刘海龙

    传播研究史是传播学作为学科得以确立的基石,而本书是国内优秀的青年学者刘海龙对传播学研究的历史进行科学梳理和审慎思考的专著,内容分为十三个部分:1.传播研究的另类起源(介绍新传播研究史,关于传播研究与战争、意识形态宣传的关系);2.拉斯维尔:被误读的奠基人;3.哥伦比亚学派及其批评者;4.传播研究中的功能主义;5.芝加哥学派与传播研究:想像的历史;6.宣传研究与传播研究的正当性问题(伯内斯);7.传播教材在中国的翻译与想像;8.中国传播学引进中失踪的批判学派;9.中国传播研究的本土化问题;10.寻找听众:中国传播研究的目标及服务对象;11.施拉姆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12.公共关系的引进与1980年代新闻传播研究;13.传播研究本土化的两个维度。作者分别从传播学起源、传播学流派和传播学引进及本土化几个关键问题展开论述,较为系统且颇具深度。

  • 5

    ="生活在宋朝"

    生活在宋朝

    吴钩

    这本书并不是告诉你这些“死”了的历史冷知识。作者想重新讲述宋代中国的三百年繁华,重新发现中国的文明传统,破除人们对宋朝的成见与偏见,再现一个“活”着的时代。本书关注的每一个故事与话题,都发生在800年前的宋朝,却又拨动着我们身处的现实社会的和弦,足以让你产生穿越时代的代入感。显然,这是一部史料丰富、文笔活泼、既有说服力、又有可读性的作品,比“╳朝那些事”更靠谱,比严肃的学术著作更生动。腾讯大家专栏作家吴钩新作,文史江湖的知名鬼才、人称“马亲王”的马伯庸倾情作序,《生活在宋朝》全方面展现一个跟你想象大不一样的大宋王朝。

  • 6

    ="二十四节气全鉴"

    二十四节气全鉴

    东篱子

    二十四节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十四节气全鉴》一手在握,与生活有关的学问尽收心底。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帮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我们编纂了这本《二十四节气全鉴》。

  • 7

    ="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

    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

    程门立雪

    《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汇集了众多北大学者、学子有关中国历史研讨的精辟论述和观点,以我国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按照朝代更迭的顺序,介绍了从炎黄传说到清帝退位之间,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人物、制度沿革以及社会变迁的文化风貌,可使读者对中华文明有一个清晰、简洁的了解。《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适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希望领略更多史学大家观点的读者参考阅读。

  • 8

    ="中国文化1000问"

    中国文化1000问

    翟文明

    本书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宫廷规则、朝政职官、科技奇闻、兵法军制等方面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

  • 9

    ="四库全书精华"

    四库全书精华

    纪昀

    《四库全书》是由纪晓岚等多位官员、学者主编,多人参与抄写,耗时十三年而成的丛书,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门领域,是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完备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纪昀主编的《四库全书精华》在忠于《四库全书》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录,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 10

    ="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家风:遗失的优秀传统文化

    曾仕强

    家风是最基本、最靠谱的家庭教育。重视小家建设,宣扬良好家风,引领孩子成长,是每对父母都应放在首位的课题。家庭的风气很不容易形成,所以一旦形成,我们就要让它长长久久。曾仕强教授学贯中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而精确的理解。本书中,曾教授依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将家庭教育中的诸如孝道、婚恋、金钱、祖先,甚至生死等问题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说理通透,直达人心。曾教授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每个人都能维护好、传承好自己的家风,则世界无为而治,人间万象泰和。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被忽视,甚至被遗忘的传统家风重新复兴,让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充满中国味道。

  • 11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做二休五:钱少事少的都市生活指南

    大原扁理

    这本书探索了一种不用赚太多钱似乎也可以生活无虞的方法。负担不起市中心的房子,没关系,可以租郊区的。不能经常去饭店吃饭,没关系,可以自己动手做。嫌理发又贵又烦人,没关系,自己给自己理发,不仅发型稳定,也不用忍受推销办卡买产品。加班多到想辞职,退一步,换一份低强度的工作,砍掉不必要的欲望,清理掉消费社会的浮华和诱惑后,自己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连结反而更真切、更坚实、更鲜活。

  • 12

    ="食物语言学(新视野人文丛书)"

    食物语言学(新视野人文丛书)

    任韶堂

    《食物语言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如西方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这个怪异的英文单词,其实来源于闽南语的“鱼露”“chup”是闽南语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为什么原产于墨西哥,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又是谁想到把鲜奶或果汁放进加了冰和盐的木头搅拌,发明雪酪,而雪酪又是如何演变为糖浆?后来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又为何与此不无关系?

  • 13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本书与作者徐复观的《两汉思想史》一起,被认为是“已成为任何有志治中国思想史的人必读的经典”。

  • 14

    ="长物志"

    长物志

    文震亨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它们虽非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这部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的百科全书,共十二卷,集合实用与审美双重功能,其中讲述居家陈设的有室庐、几榻、器物、位置四卷,与造景布局相关密切的有花木、水石、禽鱼三卷,与文人雅趣直接关联的有书画、香茗两卷,集中谈论日常生活的有衣饰、舟车、蔬果三卷。

  • 15

    ="日本的细节"

    日本的细节

    蒋丰

    本书呈现日本社会的各种细节,追溯细节背后的原因及透露的人文精神。书中从日本的城市、居住、工业制造、公共服务等方面,通过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新干线和地铁可以不安检、井盖可以成为艺术藏品、日本人地震来临时可以不逃生、房子可以防雾霾还能住200年等细节,讲透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日本的文化内核。本书内容涵盖层次甚广,全方位呈现日本社会、日本人生活的细节,并挖掘细节背后的原因。本书图文并茂,阅读本书,读者可从细节知日,通过理性对比与思考,达到淬炼心性,获得正确的人生判断与价值定见的目的。

Copyright © 2020 - 2022 Mitsuha.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